图书介绍

雷达手册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雷达手册 第2版
  • (美)MerrillI.Skolnik主编;王军,林强,米慈中,许绍杰,俞志强,武文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8832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018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1049页
  • 主题词:雷达-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雷达手册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1章雷达概论1

1.1雷达描述1

雷达框图1

1.2雷达方程5

跟踪7

立体空域搜索7

干扰7

杂波8

1.3从雷达回波可获取的信息8

角方向9

径向速度9

距离9

尺寸10

形状10

其他目标测量11

1.4雷达频率11

高频(HF,3~30MHz)12

甚高频(VHF,30~300MHz)13

超高频(UHF,300~1000MHz)13

L波段(1.0~2.0GHz)13

S波段(2.0~4.0GHz)13

毫米波波段(40GHz以上)14

Ku,K和Ka波段(12.5~40GHz)14

X波段(8~12.5GHz)14

C波段(4.0~8.0GHz)14

激光频率15

1.5雷达命名规范15

参考资料16

第2章雷达距离估算18

2.1 引言18

定义18

约定18

距离估算的基本观点19

历史回顾19

雷达传播方程20

2.2距离方程20

最大作用距离方程21

脉冲雷达方程21

可见度系数22

概率注释23

自动检测23

双基地雷达方程24

实用单位制方程24

2.3距离诸因子的定义及计算25

发射机功率及脉冲宽度25

天线增益、效率和损耗因子25

天线波束宽度26

目标截面积26

带宽及匹配系数27

波长(频率)27

2.4最小可检测信噪比29

信号积累30

脉冲积累数30

概率的计算31

检波规律36

视觉检测曲线36

其他检测方法36

检波前积累37

2.5系统噪声温度37

相关概念38

噪声温度38

有效功率、增益和损耗38

天线噪声温度39

传输线噪声温度41

接收机噪声温度41

2.6方向图传播因子41

一般阐述42

数学定义44

方向图系数45

反射系数45

总相位差47

粗糙球面的反射47

镜面反射粗糙度因子48

扩散因子49

球面地面反射几何图49

球面地面方向图传播因子50

过渡区50

仰角干涉区的计算50

折射和威力图51

2.7损耗因子52

天线方向图损耗53

对流层吸收损耗53

透镜效应损耗58

其他对流层损耗59

与距离有关的损耗的处理59

信号处理损耗60

折叠损耗60

其他损耗61

2.8干扰及杂波61

干扰61

杂波62

杂波中的目标62

2.9检测的累积概率64

2.10距离估算的精度64

2.11距离估算步骤65

2.12计算机求解距离方程66

参考文献68

第3章接收机72

3.1雷达接收机的组成72

定义74

3.2噪声和动态范围考虑74

3.3带宽考虑75

定义75

重要特性75

计算75

3.4接收机前端77

组成77

特性对雷达性能的影响77

辐射频谱的寄生失真77

混频器的寄生响应78

3.5本振80

本振的作用80

放大器和混频器的特性80

稳定本振的不稳定性81

相参振荡器和定时的不稳定性84

雷达整机的不稳定性85

3.6增益控制放大器85

灵敏度时间控制(STC)85

杂波图自动增益控制86

自动噪声电平控制87

3.7滤波87

雷达整机系统的滤波87

定义88

各种近似的匹配滤波器89

与混频器寄生响应有关的滤波问题90

3.8对数器件92

特生92

模拟对数器件93

数字化对数处理95

数字对数功率合成器96

3.9中频限幅器96

应用96

特性97

3.10相位检波器与同步检波器98

定义与特性98

应用99

相位检波器举例101

模拟-数字相位检波器102

数字相位检波器103

3.11模拟-数字转换器104

应用104

数据格式104

同步104

性能特性105

3.12?Q信号失真的影响及补偿措施106

增益或相位的失衡106

时间延迟和脉冲波形失衡108

I,Q通路的非线性108

3.13恒虚警率检测处理110

应用110

直流偏置110

振幅-鉴别CFAR(单元平均CFAR)111

相位-鉴别CFAR(CPACS)113

对距离分辨力和方位精度的影响114

杂波图CFAR116

3.14双工工作117

优点117

推荐的实现方法117

参考资料118

为何如此大的功率120

发射机是脉冲雷达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120

4.1引言120

第4章发射机120

为何采用脉冲方式122

4.2磁控管发射机123

局限性123

磁控管特性124

常见问题125

4.3放大链发射机126

振荡管与放大管127

放大链:特殊的考虑127

4.4射频放大管129

正交场放大器130

速调管131

行波管132

射频管的选择134

射频管功率容量138

4.5合成使用与阵列使用138

混合合成(或魔T合成)138

相控阵139

4.6对发射机稳定度的要求141

脉冲MTI系统141

脉冲压缩系统143

后向反馈与前向反馈对稳定度的改善145

4.7发射机频谱控制145

减小寄生信号输出146

减小超过(sinx)/x的频谱振幅146

4.8脉冲调制器147

用整形脉冲来改善(sinx)/x频谱147

线性调制器148

有源开关调制器(Active-switch modulators)149

调制阳极脉冲调制器(Mod-anode pulsers)152

4.9高压消弧电路、稳压器和电源153

消弧电路153

稳压器154

高压电源155

参考资料155

第5章固态发射机160

5.1引言160

5.2固态微波功率的产生162

微波双极功率晶体管163

微波场效应管(FETs)166

毫米波固态功率源168

5.3固态微波系统设计168

高功率放大器设计169

模块设计171

相控阵收发模块设计171

微波单片集成电路(MMIC)172

收发模块性能特性173

5.4发射机系统设计176

系统的灵敏度176

功率合成177

参考资料185

第6章反射面天线187

6.1引言187

天线的作用187

波束扫描与目标跟踪187

测高187

天线的分类188

6.2基本原理和参量188

互易性188

增益、方向性系数和有效孔径188

辐射方向图190

6.3天线的类型194

抛物反射面天线196

抛物柱面天线198

赋形反射体201

多波束和增加馈源202

单脉冲馈源205

多反射面天线206

特殊用途的反射面208

6.4馈源208

6.5反射面天线分析209

6.6赋形波束天线211

增益估算212

赋形波束天线设计213

精度214

天线尺寸214

6.7设计方面的考虑215

馈源遮挡215

馈电的溢出和绕射218

表面泄漏220

6.8机械方面的考虑220

6.9天线罩222

天线罩的种类和一般考虑222

环境的影响224

机载和弹载天线罩224

地基和舰载天线罩225

其他的天线罩效应226

方向图测试场229

6.10天线的测试229

高架测试场232

地面测试场232

紧缩测试场234

近场测试场234

其他测试235

参考资料237

第7章相控阵雷达天线242

7.1引言242

相控阵雷达242

阵列的扫描247

二元阵250

7.2阵列理论250

线阵251

扫描线阵252

单元因子和平面阵的增益254

7.3平面阵列和波束控制255

平面阵列255

单元配相计算258

7.4孔径匹配和互耦259

孔径匹配的意义259

互耦的影响260

单元波瓣262

稀疏阵262

自由空间的阻抗变化263

单元阻抗264

分析技术265

非独立馈电265

互耦和表面波266

阵列模拟器267

扫描阻抗变化之补偿269

小阵列269

7.5低副瓣相控阵271

照射函数271

误差的影响273

随机误差273

相位量化276

7.6量化效应276

周期误差278

7.7相控阵的带宽281

孔径效应282

馈电效应283

宽瞬时带宽285

时延网络286

7.8馈电网络(波束形成器)288

光学馈电系统288

强制馈电290

串联馈电290

并联馈电290

子阵292

二极管移相器293

7.9移相器293

铁氧体移相器294

7.10固态模块297

7.11相控阵系统298

AN/SPY—1298

汤姆森CSF圆盘状天线299

爱国者(PATRIOT)299

电子捷变雷达(EAR)300

机载预警和控制系统(AWACS)300

多功能电扫描自适应雷达(MESAR)302

AN/TPS-70302

铺路爪(PavePaws)303

AN/TPQ-37303

丹麦眼镜蛇(CobraDane)305

“朱迪”眼镜蛇305

参考资料306

第8章 自动检测、自动跟踪和多传感器融合313

8.1引言313

8.2自动检测313

最佳检测器314

实用检测器315

虚警控制322

目标分辨力330

检测小结331

TWS系统332

8.3自动跟踪332

最大似然法345

8.4多传感器融合347

同基地雷达融合348

多基地雷达融合349

不同传感器数据融合350

参考资料354

第9章 电子反干扰(ECCM)358

9.1引言358

9.2术语358

9.3电子支援措施(ESM)359

9.4电子干扰措施(ECM)360

9.6与天线有关的ECCM技术362

9.5 ECCM技术的目标及分类法362

副瓣消隐(SLB)系统363

副瓣对消(SLC)系统365

自适应阵列天线367

9.7与发射机有关的ECCM369

9.8与接收机有关的ECCM370

9.9与信号处理有关的ECCM371

9.10操作及部署技术372

9.11 ECCM技术的应用373

警戒雷达373

跟踪雷达375

9.12 ECM和ECCM的效能376

干扰和箔条环境中的雷达方程377

参考资料379

第10章脉冲压缩384

10.1引言384

10.2影响选用脉冲压缩系统的因素385

10.3线性调频386

10.4非线性调频387

10.5脉冲压缩器件388

数字脉冲压缩388

表面波脉冲压缩390

其他无源线性调频器件392

全通时间延迟网络394

压控振荡器394

巴克(Barker)码395

10.6相位编码波形395

最佳二进制序列395

同构397

其他最佳码397

最大长度序列397

平方余数序列399

互补序列399

二相编码系统的实现399

多普勒修正401

多相编码402

10.7时间-频率编码波形403

成对回波和加权404

10.8加权和均衡404

加权函数的比较406

泰勒加权与余弦平方加基座加权的比较407

线性调频的泰勒加权408

离散时间加权408

幅度和相位失真410

均衡411

参考资料412

第11章雷达截面积415

11.1 引言415

11.2回波功率的概念416

RCS的定义416

RCS特性举例417

11.3 RCS预估方法430

精确方法430

11.4 RCS测量技术441

一般要求441

室外测试场444

室内测试场445

儿.5回波减缩447

整形448

雷达吸收体450

11.6小结453

参考资料454

12.1引言459

第12章地物回波459

理论和实验的相对重要性460

有用的散射数据461

12.2影响地物回波的参数461

12.3理论模型及其局限性463

地面描述463

简化模型464

物理光学模型465

小扰动和双尺度(Two-scale)模型466

其他模型467

12.4地物回波的衰落467

衰落速率的计算468

检波的影响471

动目标表面472

12.5地物回波测量技术472

连续波和调频连续波系统472

距离测量系统474

连续波-多普勒散射仪475

测量精度所要求的独立抽样476

接近垂直入射的问题476

地面和直升机载的散射仪和频谱仪477

由图像测得的散射系数480

双基地测量480

12.6散射系数的通用模型(杂波模型)480

12.7散射系数数据485

粗糙度、潮湿度和植被覆盖的影响487

土壤湿度490

植被491

雪492

海面冰层494

12.8成像雷达判读496

参考资料497

第13章海杂波504

13.1引言504

13.2海表面的描述505

海波频谱505

常用的海表面描述符507

13.3海杂波的经验特性508

风速、入射余角和频率间的相互关系509

海杂波谱519

影响海杂波的其他因素雨522

13.4海杂波理论525

基于球形边界值问题的理论526

复合表面假说528

海表面特征的散射529

13.5总结和结论531

参考资料532

14.1 CW雷达的简介及其优点537

14.2多普勒效应537

第14章连续波(CW)雷达和调频(FM)雷达537

14.3非调制的CW雷达538

频谱展宽538

微波源的噪声538

杂波产生的噪声539

颤噪效应541

扫描和目标特性542

14.4微波源542

主振功放(MOPA)链542

有源稳定543

14.5噪声测量方法545

功率振荡器的稳定545

14.6接收机548

射频放大548

本振信号的产生548

中频放大器549

副载波549

放大551

多普勒滤波器组551

多普勒跟踪器551

恒虚警率(CFAR)552

14.7将泄漏减至最小552

CW近炸引信553

警用雷达553

14.8各种类型的CW雷达553

14.9 FM雷达554

14.10正弦波调制555

双正弦波调制557

14.11三角波和锯齿波调制558

14.12噪声调制559

1 4.13编码调制559

14.14双重调制560

14.15泄漏问题561

14.16 FM-CW雷达系统的性能561

14.17短程系统和微波近炸引信561

14.18高度表563

14.19多普勒导航仪566

14.20人身探测雷达和各种FM-CW系统568

14.21设计FM-CW系统的距离响应569

参考资料570

第15章动目标显示(MTI)雷达575

15.1引言575

MTI方框图576

动目标检测器(MTD)方框图578

15.2动目标杂波滤波器响应579

15.3杂波特性580

频谱特性580

幅度特性582

信杂比(SCR)改善(ISCR)584

杂波中可见度(SCV)584

改善因子(I)584

15.4定义584

杂波间可见度(ICV)585

滤波器失配损耗585

杂波可见度因子(Voc)585

15.5改善因子的计算585

15.6杂波滤波器的最优化设计590

15.7 MTI系统杂波滤波器设计592

15.8杂波滤波器组的设计597

滤波器的经验设计598

切比雪夫滤波器组600

参差的设计方法602

15.9参差脉冲重复频率602

FFT滤波器组602

反馈和脉冲间参差605

参差对改善因子所产生的限制606

时变加权607

速度响应曲线第一凹点的深度608

15.10由限幅引起的改善因子限制609

15.11雷达系统稳定性和A/D量化要求612

系统不稳定性612

量化噪声对改善因子的影响618

脉冲压缩问题620

15.12 A/D变换问题622

I和Q的平衡要求623

动态范围623

线性624

精度624

定时不稳定性624

15.13自适应MTI的实现625

15.14杂波图的实现628

15.15适用于MTI雷达系统的几点考虑631

参考资料633

第16章机载动目标显示(AMTI)雷达636

16.1采用AMTI技术的系统636

16.2覆盖范围的考虑637

16.3平台运动和高度对MTI性能的影响637

时间平均杂波相参机载雷达(TACCAR)638

斜距对多普勒偏移的影响638

平台运动的影响641

16.4平台运动的侧视补偿641

物理偏置相位中心天线642

电子偏置相位中心天线644

天线副瓣的功率646

16.5扫描-运动的补偿646

补偿方向图的选择648

16.6平台运动与扫描运动同时补偿649

16.7平台前向运动补偿651

16.8时空自适应运动补偿654

时空自适应阵列的性能指标656

16.9脉冲包络偏移对改善因子的限制657

16.10多重谱的影响658

16.11地面运动目标的检测659

参考资料660

第17章脉冲多普勒(PD)雷达662

17.1特性和应用662

术语662

应用662

脉冲重复频率662

脉冲多普勒频谱663

模糊和PRF的选择665

基本组成667

固定雷达的地物杂波669

运动雷达的地物杂波669

17.2 PD杂波669

概述669

杂波回波:通用方程670

副瓣杂波670

离散副瓣杂波671

主波束杂波675

主波束杂波的滤波676

高度线杂波的滤波677

17.3时间波门677

发射脉冲的抑制677

高PRF测距678

17.4解距离模糊678

距离波门678

中PRF测距683

17.5 目标跟踪683

单目标跟踪683

多目标跟踪684

17.6动态范围和稳定度要求684

动态范围684

稳定度要求686

寄生调制类型686

正弦调制686

17.7测距性能689

距离方程689

脉间随机调制689

系统损耗690

虚警概率691

检测概率692

参考资料695

第18章跟踪雷达699

18.1引言699

18.2扫描和波束转换701

18.3单脉冲(同时天线波束转换)705

比幅单脉冲705

比相单脉冲713

用相控阵实行单脉冲跟踪714

单通道和双通道单脉冲714

18.4跟踪雷达的伺服系统716

锥脉冲716

18.5 目标捕获和距离跟踪719

捕获720

距离跟踪720

第n次发射之后返回的距离跟踪723

18.6特殊单脉冲技术723

高距离分辨力单脉冲723

双波段单脉冲724

镜面天线(逆卡塞格伦)725

同轴跟踪725

18.8 目标引起的误差(目标噪声)726

18.7误差源726

幅度噪声727

角度噪声(闪烁)729

距离噪声(距离闪烁)734

多普勒闪烁734

18.9其他外部误差来源736

多路径736

由正交极化能量引起的串扰738

对流层传播739

18.10内部误差来源739

接收机热噪声739

其他内部误差源740

角度测量误差741

18.11误差源汇总741

距离测量误差743

18.12误差减小技术744

多路径误差的减小744

目标角度与距离闪烁的减小745

内部误差的减小745

参考资料745

第19章导弹的雷达制导749

19.1引言749

19.2半主动式CW系统简介750

多普勒频率关系750

制导的基本原理753

杂波和馈通考虑753

目标照射755

19.3系统的演变756

基本的半主动式导引头756

不模糊(偏置视频)接收机757

倒置接收机757

角度跟踪:从圆锥扫描到单脉冲759

脉冲多普勒(PD)模式760

主动式导引头761

被动式导引头762

其他系统结构765

基准通道工作方式766

19.4系统功能原理766

目标信号检测768

目标信号跟踪770

性能限制772

19.5子系统和集成774

天线罩775

天线775

接收机778

低噪声频率基准779

信号处理器779

发射机780

电源781

参考资料782

集成782

第20章测高和三坐标雷达786

20.1测高雷达及其技术786

早期的雷达测高技术786

20.2从雷达测量值中算出高度796

平面地表近似796

球面地表:抛物面近似796

球面地表:准确的几何图797

对大气折射的修正797

地表折射率变化的补偿800

实际情况下的修正800

顺序波束转换技术的基本精度801

20.3测高精度性能的限制801

同时波束转换技术的基本精度804

由于地面反射引起的仰角误差810

低角度相交波束的测高814

参考资料816

第21章合成孔径(SAR)雷达818

21.1基本原理和早期历史818

21.2影响雷达系统分辨力的因素820

常规技术820

非聚焦型合成孔径821

聚焦型合成孔径822

21.3雷达系统的初步知识822

分辨力的详细分析823

21.4信号处理理论823

信噪比研究828

相位误差的影响830

信号处理830

21.5系统其他方面的考虑831

天线831

接收机和发射机833

存储和记录833

运动补偿833

斜视方式833

聚束方式833

ISAR834

三维频谱834

多波束雷达834

运动误差的影响834

参考资料835

第22章 天基雷达(SBR)系统和技术837

22.1引言837

22.2 SBR系统需要考虑的问题837

SBR的类型837

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840

运载装置性能846

22.3 SBR系统介绍848

STS交会雷达848

Seasat—A合成孔径雷达849

航天飞机成像雷达850

GEOS-SBR系统特性850

前苏联“宇宙”1500侧视雷达851

22.4技术852

天线852

发射/接收模块857

舱内处理机857

主电源857

22.5关键问题858

SBR系统造价858

生存性和易损性859

交会雷达的任务860

22.6 SBR未来展望860

遥感任务861

全球空中交通监视862

军用SBR系统863

参考资料863

第23章气象雷达867

23.1引言867

23.2气象目标的雷达距离方程868

23.3设计所要考虑的因素870

衰减的影响870

地杂波的影响875

典型的气象雷达设计875

距离—速度模糊875

23.4信号处理877

测量精度878

处理器实现880

23.5操作应用880

降雨测量881

强暴风雪报警882

23.6研究应用885

多参数雷达885

多雷达系统886

快速扫描886

机载和天基雷达888

晴空雷达889

合成孔径雷达和脉冲压缩889

参考资料890

第24章 高频超视距雷达(HFOTHR)895

24.1引言895

24.2雷达方程896

24.3发射机897

24.4天线898

24.5杂波:来自地面的回波899

24.6雷达截面积902

24.7噪声和干扰904

24.8频谱的使用905

24.9天波的传播媒质906

24.10天波雷达的性能911

24.11接收机-处理器925

24.12地波雷达的性能927

参考资料929

第25章双基地雷达932

25.1概念和定义932

25.2历史933

25.3坐标系935

25.4距离关系936

距离方程936

卡西尼卵形线936

工作区937

距离等值线938

25.5面积关系938

定位938

覆盖范围939

杂波单元面积940

25.6多普勒关系942

目标多普勒942

多普勒等值线942

25.7目标截面积943

伪单基地的RCS区943

双基地RCS区945

双基地RCS的闪烁衰减区945

前向散射RCS区945

25.8杂波946

“平面内”地杂波散射系数948

“平面内”海杂波散射系数950

脉冲追赶951

“平面外”散射系数951

25.9特殊技术、问题和要求951

波束同步扫描952

副瓣杂波953

时间同步954

相位同步和相位稳定性954

参考资料955

附录A缩略语词汇总表963

附录B雷达型号汇总表976

附录C雷达技术词汇英汉对照表981

附录D雷达技术词汇汉英对照表999

附录E手册中使用的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对照表10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