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藏象辨证学 肝胆病论治方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藏象辨证学 肝胆病论治方案](https://www.shukui.net/cover/32/30848241.jpg)
- 严世芸主编;朱邦贤,朱伟常,许士骠,严世芸,李孝刚,周崇仁编委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10716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肝病(中医)-藏象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藏象辨证学 肝胆病论治方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辨证论治的沿革和临床意义1
一、历史沿革1
二、临床现实意义4
第二章 辨证论治诸法及其缺陷8
一、八纲辨证8
二、六经辨证10
三、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11
四、经络辨证13
五、脏腑辨证13
六、病因辨证15
第三章 确立藏象辨证学16
第四章 辨证论治与中医的定位、定性和定量20
一、脏腑、经络定位法20
(一)关于脏腑定位21
(二)关于经络定位31
(三)脏腑经脉循行部位及其病候34
(四)头面、诸窍与疾病定位94
二、病因、病机定性法98
三、中医的“模糊定量”概念100
第五章 藏象辨证的定位与定性合参102
一、肝、胆病辨证的定位、定性102
二、脾、胃病辨证的定位、定性103
三、肺、大肠病辨证的定位、定性103
五、肾、膀胱病辨证的定位、定性104
四、心、小肠病辨证的定位、定性104
第六章 肝、胆病的藏象辨证106
一、藏象学说中的肝107
(一)中医文献关于肝的功能形态描述107
(二)足厥阴肝经107
(三)足厥阴经筋、皮部、络脉108
(四)足厥阴肝所属苗窍108
(五)足厥阴肝与躯体组织108
(七)肝与神魂109
(八)肝与胆,以及脾、肺、心、肾109
(六)肝与气血109
(九)视外以察肝之坚脆110
(十)肝与情志110
(十一)肝与春、风111
(十二)肝与晨昏昼夜112
二、肝病的藏象辨证112
(一)风邪伤肝证112
(二)寒邪伤肝证114
(三)热邪伤肝证115
(四)湿热伤肝证118
(五)燥邪伤肝证119
(六)疫毒伤肝证121
(七)肝气证121
(八)肝火证122
(九)肝阳证124
(十)肝风证125
(十一)肝气虚证126
(十二)肝阳虚证128
(十三)肝血虚证129
(十四)肝阴虚证130
(十五)肝血瘀滞证131
(十六)痰饮侵肝证132
(十七)肝病与其他脏腑134
三、藏象学说中的胆136
(二)足少阳胆经137
(三)足少阳经筋、皮部、络脉137
(一)古代文献中关于胆的功能形态描述137
(四)足少阳胆与苗窍138
(五)足少阳胆与躯体组织138
(六)足少阳胆与精神意志138
(七)胆与其他脏腑138
四、胆病的藏象辨证139
(一)足少阳脉病候中的骨所生病140
(二)胆病应于脑髓140
(三)胆病辨证141
(一)六淫犯脏用药法则144
一、脏腑病的重要论治法则及用药144
第七章 藏象辨证论治144
(二)脏腑虚实标本用药法147
(三)五脏五味补泻155
(四)脏腑病用药引经报使157
二、肝胆病辨证论治158
(一)肝胆虚实证用药例158
(二)肝胆病补泻温凉药物举要161
(三)肝胆病论治法、适应证及用药162
(一)伤寒、温病167
三、肝胆病医案辑要167
(二)症瘕积聚176
(三)肿胀180
(四)黄疸182
(五)胁胀痛185
(六)头痛195
(七)中风199
(八)肝胆咳206
(九)呃逆、吞酸、噎膈、反胃、胃脘痛208
(十)泻利216
(十一)疟218
(十二)痹证219
(十三)痉证221
(十四)厥证222
(十五)痫证、癫狂226
(十六)血证229
(十七)血风瘾疹233
(十八)寒热235
(十九)腰痛、肩臂痛、脚痛238
(二十)不寐239
(二十一)遗精242
(二十二)疝、二阴、二便243
(二十三)外证254
(二十四)眼病262
(二十五)口、咽、鼻、耳诸病264
(二十六)妇科经、带、胎、产诸病269
(二十七)小儿急惊、慢惊278
四、肝胆病医方选辑279
(一)外感病少阳、厥阴证方279
(二)肝实热方283
(三)胆实热方287
(四)肝虚方289
(五)胆虚方294
(六)肝劳方296
(七)肝痹方300
(八)肝著方302
(九)肝胀方303
(十)肝积方304
(十一)胆瘅方308
(十二)肝黄方、胆黄方309
(十三)肝疟方310
(十四)肝气逆、肝厥方311
(十五)头痛方314
(十六)肝风方315
(十七)肝咳方320
(十八)肝心痛方321
(十九)胁肋痛方321
(二十)腰痛方326
(二十一)筋脉病方327
(二十二)筋实极方、筋虚极方333
(二十三)前阴、疝病方335
(二十四)神志病方337
(二十五)血证方339
(二十六)肝脾方340
(二十七)肝肾方345
(二十八)肝肺方349
(二十九)肝心方350
(三十)妇科经、带、胎、产方351
(三十一)小儿惊风、肝疳方354
(三十二)眼病方356
(三十三)外证、口齿方370
结语373
主要参考书目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