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时代课题与理论创新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论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谢继忠,翟同宪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ISBN:780608630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时代课题与理论创新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1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条件2
与实践基础2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3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条件4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5
四、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7
五、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国际背景8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10
一、邓小平理论的酝酿与提出11
二、邓小平理论初步轮廓的形成12
三、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14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历史地位16
一、邓小平理论是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16
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9
第二章邓小平理论的精髓24
第一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24
和方法论24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24
二、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26
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精髓28
重新恢复29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29
的精髓30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30
三、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改革33
开放的全过程33
第三章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发展道路37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37
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37
二、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的重大意义43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模式”及其45
局限性45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4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48
第四章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51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51
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56
与基本特征56
三、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62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63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67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67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70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73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纲领的内容81
第五章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81
第一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81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纲领的83
理论贡献83
第二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87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纲领的内容87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纲领的意义90
第三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92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纲领的内容93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纲领的意义97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0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00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0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102
发展生产力102
第二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105
一、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105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08
三、发展才是硬道理115
第一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118
第七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118
一、改革的历史必然性119
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23
三、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126
第二节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29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30
二、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135
三、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39
第八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143
第一节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43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涵143
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意义146
第二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48
一、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149
二、优化经济结构152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55
第三节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与159
西部大开发战略159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59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区域经济165
协调发展165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7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基本特征175
第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75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80
三、完善市场体系184
四、加强宏观调控186
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89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92
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93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194
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195
四、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其作用197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199
一、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200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203
三、兼顾效率与公平204
四、先富、后富和共同富裕207
第十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11
第一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11
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212
二、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辩证关系215
三、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219
建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219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21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22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225
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227
四、精简机构,转变政府职能232
第三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35
一、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235
二、实行依法治国的客观必然性237
三、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240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42
第一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242
一、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42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245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247
第二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247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252
和根本任务252
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253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外交战略理论256
第一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256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256
二、世界发展的多极化趋势259
三、争取世界和平仍然是一项长期的263
艰巨任务263
一、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265
第二节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265
和平外交政策265
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267
发展友好合作关系267
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270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273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力量273
一、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73
的领导核心273
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276
然要求276
三、改善党的领导,增强党的战斗力283
四、深入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286
气”教育286
五、“三个代表”是新时期党建理291
论的新发展291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294
一、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294
二、依靠各族人民的大团结297
三、依靠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99
四、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的保卫者和重302
要的建设力量302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305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及其意义305
第十四章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305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308
三、“一国两制”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310
国家学说的新发展310
第二节按照“一国两制”构想,完成313
祖国统一大业313
一、香港、澳门的回归与“一国两制”构313
想的成功实践313
二、坚决反对“台独”分裂阴谋,按照“一314
国两制”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314
复兴的精神动力318
第三节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318
一、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在本质上是统一的319
二、通过“一国两制”方式,实现祖国320
和平统一320
三、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与主权,反对321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21
四、发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322
振奋民族精神322
五、实现爱国主义与振兴中华伟大实践323
的统一323
后记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