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学底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学底蕴
  • 李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4270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经济-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学底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当代世界人学研究的兴起1

一、什么是人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人学?3

二、当代世界人学研究兴起的原因5

三、中国人学研究的历程和发展趋势11

第一章 人学思想的历史发展15

一、中国人学思想的历史发展15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学思想16

(二)汉代至隋唐时期的人学思想20

(三)宋元明时期的人学思想24

二、西方人学思想的历史发展27

(一)古希腊的人学思想27

(二)欧洲封建时代的人学思想32

(三)西方近代的人学思想33

(四)西方现代的人学思想39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51

一、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时代背景51

二、马克思学生时代对人性的认识53

三、马克思在“两个转变”时期对人的本质的理解54

四、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人的本质思想的发展56

五、《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人学理论的发展59

六、恩格斯、列宁对人学的发展63

七、马克思主义人学的逻辑构架、基本内容和重要地位65

(一)逻辑构架66

(二)基本内容67

(三)重要地位68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进程73

一、毛泽东的人学思想73

(一)关于“人的本质”73

(二)关于人的“自觉的能动性”75

(三)关于人的价值观77

(四)关于“人性论”78

二、邓小平的人学思想79

(一)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本质80

(二)人性与人的物质利益81

(三)知识、人才和人的价值82

(四)培养“四有”新人与提高全民族素质83

(五)人权理论85

三、江泽民的人学思想86

(一)人的全面发展与“三个代表”的统一87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88

(三)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89

(四)物质生活发展和精神生活发展的统一91

(五)人的素质提高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统一92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塑造95

一、市场经济推动着人的发展95

(一)个性:从“依附型”走向“独立型”96

(二)能力:从“权力型”走向“能力型”99

(三)社会关系: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103

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自觉地进行思维方式的变革105

(一)思维方式要由单维型向多维型转化106

(二)思维方式要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108

(三)思维方式要由静态型向动态型转化110

(四)思维方式要由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111

三、强化主体意识,塑造跨世纪的创新型人格114

(一)强化主体能动性,塑造主动进取型人格117

(二)强化主体创造性,塑造创新型强者人格118

(三)强化主体自主性,塑造自由型人格119

(四)强化主体理论思维,塑造理性人格121

一、能力与“能力本位”125

(一)能力:内在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125

第五章 能力——人的本质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核心价值125

(二)能力本位:社会价值的核心定位126

(三)“我能故我在”:人生进步的价值取向128

二、中国需要建立能力社会131

(一)中国必须跟上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131

(二)“能力本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要求134

(三)“能力本位”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136

(四)“能力本位”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137

(五)“能力本位”适合于中国国情138

三、中国正在走向能力社会140

(一)奔小康的人文价值目标:打造能力,发展实力140

(二)文化建设目标:先进文化,能力文化143

(三)民族精神的振奋:弘扬、培育和发展着人的能力147

(四)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促进人的能力充分正确发挥149

(一)西部大开发的价值目标:开发和建设人的“自我发展能力”151

四、西部大开发与人的能力建设151

(二)制约西部人的能力:官本位、关系本位、人情本位153

(三)文化生态:休闲文化“世俗化”与人的能力156

(四)农耕文化:市场经济与人的能力157

(五)西部人的能力建设160

第六章 创新——人的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突出表现形式164

一、创新能力:人的核心本质164

(一)创新、创造与创造力164

(二)人的核心本质是创造和创新能力168

(三)创新是人的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核心本质171

(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新能力的民族173

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173

(二)创新是西方国家发展的灵魂175

(三)中华民族创新意识萎缩的原因178

三、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180

(一)知识创新促进生产力升级换代并发生革命性变革182

(二)知识创新提供新的消费产品和消费模式,大大扩展了消费市场182

(三)知识创新改变和优化了产业结构,导致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改变183

(四)知识创新催生了新型的资本——知识资本与知本家184

(五)知识创新能增强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促进经济高速发展184

四、创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灵魂18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创新的过程185

(二)创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187

(三)创新是人的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突出表现189

经济中的觉醒194

一、人性及其构成194

(一)人性的涵义194

(二)人性的构成194

第七章 利益——人性在社会主义市场194

二、市场经济是人性完善和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200

(一)人性发展的历史考察201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性发展和完善的必经阶段203

三、利益——人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觉醒206

(一)利益是人性的基本需要206

(二)“经济人”——人性在市场经济中的突出表现209

(一)“经济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局限性213

四、利己与利他——“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213

(二)“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分离与统一215

(三)利己与利他217

第八章 公正——人的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理性展现222

一、公正的涵义222

(一)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公正”222

(二)西方的“公正”观223

(三)罗尔斯的《正义论》224

(四)公正的政治学涵义229

(五)公正的经济学涵义230

二、公正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31

(一)揭示市场伦理,拯救“经济人”232

(二)市场经济不会自发产生公正233

(三)市场经济分配中产生不公正的原因237

(四)市场经济发展的公正要求240

三、效率与公正245

(一)效率是价值效率247

(二)公正产生效率249

(三)企业要讲效率,社会应求公平252

(四)个人要讲奉献,社会应给回报255

第九章 诚信——人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通行证260

一、诚信的涵义260

(一)诚信:一种伦理规范261

(二)诚信:一种社会制度262

二、诚信的意义263

(三)诚信:一种人品人格263

(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64

(二)诚信立人、诚信立业265

(三)诚信是经商的第一品牌268

(四)诚信是企业的第一生命和无形资产269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273

(一)合作:诚实守信是前提274

(二)交换:诚实守信是条件274

(三)契约:诚实守信是保证275

(四)竞争:诚实守信是竞争力275

四、“诚信缺失”的表现276

(一)经济欺诈276

(二)政治“作秀”277

(三)伪科学、伪学术279

(四)假打、假执法279

五、“诚信缺失”的危害280

(一)给国家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280

(二)社会信用缺失是造成需求不足,市场疲软的原因之一281

(三)严重失信会使社会价值观颠倒、是非观颠倒281

(四)投资环境恶化282

六、“诚信缺失”的原因282

(一)一些国企失信283

(二)一些县、乡级政府失信283

(四)立法滞后284

(三)某些制度中的缺失284

(五)历史积淀285

七、确立诚信人格,建设信用社会285

(一)诚信教育是基础286

(二)个人信用是前提287

(三)企业信用是中心289

(四)政府信用是重点290

(五)立法建制是关键291

(六)建设信用社会,必须从我做起292

第十章 学习——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基本生存方式295

一、对人类生存方式递进和学习方式发展阶段的探讨295

(一)本能生存期——机械性学习阶段296

(二)智能生存期——智能性学习阶段297

(三)创新生存期——创新性学习阶段298

(四)人类生存方式递进和学习发展阶段比较表299

二、学习:21世纪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299

(一)“学习型社会”概念的提出300

(二)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方法301

(三)学习、学习力、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302

(四)学习是变革时代的最深层次的变革304

三、“学习型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307

(一)市场经济发展三阶段中学习方式的转变308

(二)“五项修炼”——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31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学习特点315

(四)知识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灵魂318

四、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321

(一)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涵义322

(二)创建学习型企业325

(三)创建学习型城市327

(四)创建学习型农村328

(五)构筑学习型社会平台330

五、创建学习型学校332

(一)社会转型和知识转型332

(二)基础教育转型和大学教育转型333

(三)教师转型和教学方法转型335

(四)创建学习型学校336

后记338

参考书目3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