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腹部肿瘤超声诊断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腹部肿瘤超声诊断技术
  • 陈受田主编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出版社
  • ISBN:753666537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腹腔疾病:肿瘤-超声波诊断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腹部肿瘤超声诊断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3

基础篇3

第1章 腹部超声诊断发展简史3

目录3

第2章 超声诊断的物理基础5

2.1 超声波的定义5

2.1.1 振动与波动5

2.1.2 超声波6

2.2 声波的常用物理参数6

2.2.1 周期与频率6

2.2.2 声速6

2.2.3 波长7

2.2.6 声压与声强8

2.2.4 波幅8

2.2.5 能量密度8

2.2.7 特性阻抗(acoustic impedance)9

2.3 超声波的传播特性9

2.3.1 波阵面与惠更斯原理9

2.3.2 反射与折射9

2.3.3 散射与绕射11

2.3.4 会聚与发散12

2.3.5 声能的衰减12

2.4 声场13

2.5 多普勒效应与多普勒频移15

2.6.4 全反射型(含气型)16

2.6.3 多反射型(强回声型)16

2.6.1 无反射型(无回声型)16

2.6 人体组织及病变的声学分型16

2.6.2 少反射型(低回声型)16

第3章 医学超声成像基本原理及超声诊断仪的基本构成17

3.1 医学超声成像基本原理17

3.2 超声诊断仪的基本构成17

3.3 超声波的产生与接收18

3.3.1 压电效应与压电材料18

3.3.2 换能器的基本结构19

3.3.3 换能器的种类21

3.4.1 横向分辨力24

3.4.2 纵向分辨力24

3.4 分辨力24

3.4.3 侧向分辨力25

3.5 声束的聚焦25

3.5.1 声学聚焦25

3.5.2 电子聚焦27

第4章 常用超声诊断法28

4.1 A型诊断法28

4.2 B型诊断法28

4.3 M型诊断法29

4.4 D型诊断法30

4.4.1 工作原理及分型30

4.4.2 人体血流动力学基础及其多普勒特征32

5.1.1 超声造影原理及声学造影剂发展概述35

5.1.2 声学造影剂的组成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35

5.1 声学造影技术35

第5章 超声诊断新技术35

5.1.3 超声造影技术腹部应用现状36

5.1.4 造影超声应用前景38

5.2 超声三维成像(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imaging,TDUSI)38

5.2.1 超声三维成像简介38

5.2.2 超声三维成像系统38

5.2.3 超声三维成像的基本步骤39

5.2.4 超声三维成像腹部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42

5.3 与提高图像质量有关的超声成像新技术43

5.3.1 频谱合成成像43

5.3.2 二次谐波成像43

5.3.5 组织多普勒成像45

5.3.4 脉冲反向谐波成像(pulse inversion harmonic imaging; PIHI)45

5.3.3 功率造影谐波成像技术(power contrast agent harmonic imaging, PCAHI)45

5.4 与组织定征有关的超声成像新技术46

5.4.1 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成像46

5.4.2 声参量成像47

5.5 介入性超声48

参考文献48

第二篇 各论53

第1章 肝脏肿瘤53

1.1 解剖概要53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54

1.2.1 仪器54

1.2.2 超声多普勒技术54

1.2.3 声学造影技术54

1.2.7 检查方法55

1.2.6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肿瘤55

1.2.4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55

1.2.5 介入性超声技术55

1.3 正常肝脏声像图56

1.3.1 肝脏形态和大小56

1.3.2 肝内回声56

1.3.3 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测58

1.3.4 肝脏的分叶及分段60

1.4 常见肝肿瘤的超声表现61

1.4.1 肝血管瘤61

1.4.2 肝细胞腺瘤64

1.4.3 肝内胆管囊腺瘤65

1.4.4 肝错构瘤65

1.4.5 原发性肝癌66

1.4.6 肝脏转移性恶性肿瘤71

1.4.7 肝母细胞瘤74

1.4.8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74

1.4.9 肝内局限性炎症74

1.4.10 小叶间脂肪组织的超声表现74

1.4.11 术后新生肝的超声表现75

1.4.12 艾滋病性肝脏病变的超声表现75

参考文献75

第2章 胆道系统肿瘤76

2.1 解剖概要76

2.1.1 肝外胆管76

2.1.2 胆囊与胆囊管77

2.3.2检查的体位78

2.3.1 检查前准备78

2.2 仪器的选择与调节78

2.3 检查方法78

2.3.3 检查的手法79

2.3.4 其他79

2.4 正常肝外胆道系统的超声表现79

2.4.1 胆囊79

2.4.2 肝外胆管79

2.5 常见胆道系统肿瘤超声表现80

2.5.1 胆囊癌80

2.5.2 胆囊息肉样病变86

2.5.3 胆管癌89

参考文献93

3.1 解剖概要96

第3章 胰腺肿瘤96

3.2 仪器与检查方法98

3.3 常胰腺的超声表现100

3.4 常见胰腺肿瘤的超声表现101

3.4.1 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101

3.4.2 胰腺癌102

3.4.3 胰岛细胞瘤112

3.4.5 壶腹癌114

3.4.6 胰腺转移性肿瘤115

参考文献116

4.2.3 测量指标118

4.2.2 探测方法118

4.2.1 仪器118

4.2 仪器与检查方法118

4.1 解剖概要118

第4章 脾脏肿瘤118

4.2.4 脾门119

4.3 脾脏的正常超声表现119

4.4 常见脾肿瘤的超声表现121

4.4.1 脾血管瘤121

4.4.2 脾淋巴管瘤123

4.4.3 脾错构瘤123

4.4.4 脾脏恶性淋巴瘤124

4.4.5 脾血管内皮瘤125

4.4.7 脾脏肿瘤的鉴别诊断126

4.4.6 脾脏转移性肿瘤126

参考文献128

第5章 肾脏肿瘤129

5.1 解剖概要129

5.2 检查方法130

5.2.1 仪器130

5.2.2 检查方法131

5.3 正常肾脏超声表现131

5.3.1 二维超声显像131

5.3.2 超声多普勒检查133

5.4 常见肾脏肿瘤超声表现134

5.4.1 肾细胞癌134

5.4.2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37

5.4.3 肾盂肿瘤139

5.5 超声检查在肾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40

5.4.4 其他140

参考文献141

第6章 膀胱及前列腺肿瘤142

6.1 解剖概要142

6.1.1 膀胱142

6.1.2 前列腺143

6.2 检查方法143

6.2.1 检查前的准备143

6.2.2 检查体位143

6.2.3 检查的超声断面144

6.2.4 超声测量的方法144

6.3.2 前列腺的正常超声图像145

6.3.1 膀胱的正常超声图像145

6.3 膀胱及前列腺的正常超声图像145

6.4 常见膀胱肿瘤146

6.4.1 病因与病理146

6.4.2 临床表现147

6.4.3 常见膀胱肿瘤的超声表现147

6.5 常见前列腺肿瘤148

6.5.1 病理与临床148

6.5.2 常见前列腺肿瘤的声像图表现149

6.5.3 前列腺肿瘤的鉴别诊断150

6.5.4 超声检查临床应用价值150

参考文献150

7.1 解剖概要152

7.1.1 胃152

第7章 胃肠道肿瘤152

7.1.2 十二指肠153

7.1.3 空肠及回肠154

7.1.4 盲肠与结肠155

7.1.5 直肠与肛管155

7.2 仪器与检查方法155

7.2.1 经腹壁检查155

7.2.2 胃的检查156

7.2.3 肠道检查156

7.2.4 特殊超声检查法157

7.3 常胃肠道超声表现158

7.3.1 经腹壁检查时胃肠道正常声像图158

7.3.2 充盈超声检查法之胃正常声像图159

7.3.4 超声内镜检查之消化道正常声像图161

7.3.3 大肠灌注后显像之正常声像图161

7.4 常见胃肠道肿瘤超声表现162

7.4.1 胃癌162

7.4.2 胃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167

7.4.3 胃息肉167

7.4.4 肠道肿瘤168

7.4.5 肠息肉170

参考文献171

第8章 肾上腺肿瘤173

8.1 解剖概要173

8.2 仪器与检查方法173

8.2.1 仪器装置173

8.2.4 常用扫查切面174

8.2.2 检查前准备174

8.2.3 体位174

8.3 正常肾上腺超声表现175

8.4 肾上腺肿瘤的病理和临床表现175

8.5 常见肾上腺肿瘤的超声表现176

8.5.1 肾上腺皮质肿瘤176

8.5.2 肾上腺髓质肿瘤177

8.5.3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178

8.5.4 肾上腺转移性癌178

8.5.5 肾上腺肉瘤178

8.6 肾上腺肿瘤的鉴别诊断179

8.7 肾上腺肿瘤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179

参考文献180

9.1 解剖概要181

第9章 腹膜后肿瘤181

9.2 仪器与检查方法182

9.2.1 仪器182

9.2.2 检查方法182

9.3 超声检查在腹膜后肿瘤诊断中的作用182

9.3.1 腹膜后肿瘤的超声显像特点182

9.3.2 定位诊断183

9.3.3 定性诊断183

9.4 常见腹膜后肿瘤185

9.4.1 神经纤维瘤185

9.4.2 脂肪瘤186

9.4.4 神经母细胞瘤(见第12章)187

9.4.5 恶性淋巴瘤187

9.4.3 畸胎瘤(见第12章)187

9.4.6 脂肪肉瘤188

9.4.7 平滑肌肉瘤189

9.4.8 纤维肉瘤190

9.4.9 转移性肿瘤191

9.5 少见的腹膜后肿瘤192

9.5.1 恶性组织细胞瘤192

9.5.2 横纹肌肉瘤193

9.5.3 节细胞神经瘤193

9.5.4 间皮肉瘤194

9.5.5 粘液肉瘤194

9.5.6 恶性神经鞘瘤195

9.6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195

参考文献196

第10章 妇产科肿瘤197

10.1 解剖概要197

10.1.1 女性内生殖器197

10.1.2 血管198

10.2 检查方法198

10.2.1 经腹壁检查198

10.2.2 经阴道探查198

10.2.3 经直肠检查201

10.2.4 经宫腔探查201

10.2.5 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201

10.3 正常女性内生殖器的超声表现202

10.3.1 子宫202

10.3.3 卵巢及输卵管204

10.3.2 阴道204

10.3.4 相关血管超声表现205

10.4 常见子宫肿瘤超声表现205

10.4.1 子宫肌瘤205

10.4.2 子宫内膜癌213

10.4.3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217

10.4.4 子宫肉瘤221

10.4.5 子宫颈癌223

10.5 卵巢肿瘤超声表现226

10.5.1 卵巢非赘生性囊肿227

10.5.2 卵巢良性肿瘤229

10.5.3 常见卵巢恶性肿瘤232

10.5.4 卵巢肿瘤良、恶性的超声鉴别诊断237

10.6 原发性输卵管癌超声表现239

10.7 胎儿肿瘤超声表现240

10.7.1 畸胎瘤240

10.7.2 颈部囊状水瘤240

10.7.3 胎儿腹腔内大囊肿241

10.7.4 罕见肿瘤241

10.7.5 类瘤样畸形241

10.8 胎盘和脐带肿瘤超声表现242

10.8.1 胎盘肿瘤242

10.8.2 脐带肿瘤242

参考文献243

第11章 腹壁、腹膜、肠系膜及网膜肿瘤244

11.1 解剖概要244

11.4 原发性肿瘤245

11.3 正常超声表现245

11.4.1 腹膜间皮瘤245

11.2 仪器与检查方法245

11.2.1 仪器245

11.2.2 检查方法245

11.4.2 假粘液瘤246

11.4.3 肠系膜或网膜恶性淋巴瘤247

11.5 腹膜转移性肿瘤249

11.6 腹膜、肠系膜、网膜其他较少见的肿瘤249

11.7 腹壁肿瘤250

11.7.1 脂肪瘤250

11.8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251

参考文献251

11.7.2 纤维瘤251

第12章 小儿腹部肿瘤253

12.1 小儿腹部肿瘤的基本特征253

12.1.1 病因与病理253

12.1.2 临床表现254

12.1.3 转归254

12.2 检查方法255

12.3 常见的小儿腹部肿瘤的超声表现255

12.3.1 肝母细胞瘤255

12.3.2 神经母细胞瘤258

12.3.3 肾母细胞瘤262

12.3.4 腹膜后畸胎瘤268

12.3.5 卵黄囊瘤273

12.3.6 引起小儿性早熟的腹部肿瘤276

参考文献278

第13章 腹部大血管瘤279

13.1 解剖概要279

13.1.1 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279

13.1.2 下腔静脉279

13.2 检查方法279

13.2.1 检查前准备279

13.2.2 检查的体位280

13.2.3 检查的手法280

13.2.4 仪器的调节280

13.3.1 二维断面图281

13.3 正常腹部大血管超声表现281

13.3.2 彩色多普勒和频谱多普勒282

13.4 腹主动脉瘤283

13.4.1 病因与病理283

13.4.2 临床表现284

13.4.3 超声表现284

13.4.4 鉴别诊断287

13.4.5 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288

13.5 下腔静脉瘤性栓塞288

13.5.1 病因与病理288

13.5.2 临床表现289

13.5.3 超声表现289

13.5.4 鉴别诊断289

参考文献290

13.5.5 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290

第三篇 高强度聚焦超声在腹部实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293

第1章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外科的特点及发展历史293

第2章 HIFU治疗机理及HIFU生物学研究295

2.1 HIFU治疗机理295

2.1.1 HIFU治疗的理论基础295

2.1.2 HIFU辐照的叠加与组合295

2.1.3 束损伤与定点损伤296

2.1.4 使用HIFU技术热切除肿瘤的必要条件296

2.2 HIFU生物学296

2.2.1 HIFU生物学效应研究296

2.2.2 HIFU剂量学研究298

3.1 JC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的组成301

第3章 HIFU治疗系统简介301

3.2 JC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主要结构及功能简介302

3.2.1 主机302

3.2.2 高频发生器303

3.2.3 电源控制柜303

3.2.4 介质水处理装置303

3.3 治疗方式介绍304

3.3.1 定点方式304

3.3.2 直线扫描方式304

3.3.3 连续点扫描方式304

3.3.4 连续线扫描方式304

3.3.5 闭合曲线扫描方式304

3.3.6 绘聚扫描方式304

3.3.7 扇形扫描方式305

第4章 HIFU治疗的原则306

4.1 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306

4.1.1 综合治疗的原则306

4.1.2 肿瘤外科治疗原则306

4.2 HIFU治疗的原则306

4.2.1 足够大的声窗306

4.2.2 提高治疗效率306

4.2.3 保护皮肤和邻近脏器307

4.2.4 剂量调节307

第5章 HIFU治疗的病例选择、超声定位、实时监控及疗效评价308

5.1 概述308

5.3.2 确定超声窗309

5.3.1 体位309

5.3 术前定位309

5.2 病例选择309

5.3.3 窗定位310

5.3.4 病变毗邻组织结构的识别310

5.4 识别肿瘤的声像图特点310

5.4.1 肿瘤的位置310

5.4.2 肿瘤的大小310

5.4.3 肿瘤的形态311

5.4.4 肿瘤的数量311

5.4.5 肿瘤的边界311

5.4.6 肿瘤内部回声311

5.4.7 肿瘤所在位置的深度311

5.4.8 肿瘤的血供状况311

5.6 实时疗效监控和评价312

5.4.9 癌栓的形成312

5.5 治疗时的定位312

5.7 治疗后的随访314

5.7.1 治疗有效的判断314

5.7.2 治疗无效的判断标准315

第6章 腹部实质性恶性肿瘤的HIFU治疗316

6.1 概况316

6.1.1 适应证与禁忌证316

6.1.2 术前常规检查316

6.1.3 术前常规准备316

6.1.4 术前影像学检查316

6.1.8 HIFU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317

6.1.7 副反应及并发症317

6.1.6 HIFU治疗后的观察与处理317

6.1.5 麻醉及HIFU治疗317

6.2 肝癌的HIFU治疗318

6.2.1 适应证和禁忌证318

6.2.2 术前常规检查和准备319

6.2.3 术前影像学检查319

6.2.4 HIFU术后观察及处理319

6.2.5 HIFU疗效评价方法319

6.2.6 HIFU技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评价319

6.3 肾癌的HIFU治疗320

6.1.3 胰腺癌的HIFU治疗321

6.1.4 恶性盆腔肿瘤322

参考文献3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