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寿与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长寿与发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0799068.jpg)
- 张文纪,徐策伟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24709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0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12页
- 主题词:长寿-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长寿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李旭初)1
一 长寿与发展2
延年益寿的中国智慧(汪文汉)2
关于长寿与发展问题的哲学思考(李旭初)7
《长寿与发展》题解及其他(庞子朝)15
长寿与发展琐议(邢安仁)21
关于健康长寿与发展研究方法论的几点思考(刘荣才)26
长寿区域的经济探秘(刘芹茂)32
长寿的经济学分析(张贯一)37
论长寿与医学科技发展(田科英)46
加强老年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健康长寿,推动经济发展(刘身平)52
倚重现代教育 促进健康长寿(刘芹茂)58
“感恩”促长寿与发展(徐策伟)64
社会保障体系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保证(李谟介)68
科学发展观与人口老龄化(陈吉昆)76
要充分认识探索长寿规律重大社会价值的方法论(刘荣才)82
略论古人长寿观(徐策伟)87
从“心平气和”谈起——泛论生理、心理平衡与长寿的关系(张文纪)91
二 长寿与生活方式、环境、生物学因素96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长寿的重要保障(刘兴策)96
保健的主要途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何芳珍)101
论休闲与精神自养(徐策伟)105
健康长寿——我们共同的追求(饶宗干)110
长寿与自然环境(李德华)116
试论健康长寿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景才瑞)123
长寿的生物学基础——生存(张文纪)134
关注食品安全 保障健康长寿(汪焱钢)141
长寿与环境保护(李德华)146
试论长寿与遗传(欧光鉴)150
长寿的生物学基础——生命(张文纪)154
长寿与社会人文环境(李德华)163
三 长寿文化172
泛谈长寿文化(杨学荣)172
中国长寿文化的民俗特色(徐策伟)179
探索长寿规律的新视野(刘荣才)187
寿与禅、静、仁(庞子朝)194
长寿与和谐(陈吉昆)204
长寿与网络文化(李旭初)214
论中医养寿理论(徐策伟)218
浅论老年文化应对老年人问题的作用(张文纪)227
浅论退休制度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现行“退休”制度与“老年人”概念的质疑(李旭初)231
关注贫困老龄人口(张贯一)235
长寿与发展对孝道及法治的关系初探(朱斌 冯涛)246
维护老年人权益与“和谐老龄化”(李旭初)250
四 养生之道256
宋儒的人生追求与养生之道(王瑞明)256
以“德”养生,健康长寿(饶宗干)263
读书·长寿·发展(刘身平)271
中国养生文化浅谈(汪长慰)274
“健康·长寿·养生”门外漫议(周宝珠)280
长寿问题三谈(陈吉昆)286
我国书画家普遍长寿的奥秘(丘铸昌)292
健康与书法(李昭民)297
健康长寿与个人可持续发展随笔(黄济华)308
让心理卫生知识惠及广大老年朋友(刘荣才)311
论老年人的休闲文化活动(徐策伟)319
动静练养有利于健康长寿(荣亮)325
音乐与老年人健康(臧晓辰 吴倩)327
老年人心理健康与长寿(李得梅)330
五 长寿调查研究334
钟祥市长寿老人生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刘兴策 张文纪 徐策伟 张新)334
钟祥市长寿之乡探微(刘盛佳)345
华中师范大学高寿知识分子日常状况调查报告(纪红 寇娜 胡国庆)350
发挥“夕阳”基金功能,促进老同志健康长寿(程光明 李赤兵)357
加强高校老年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发展(寇娜 纪红 李赤兵)360
构建“爱心一键通”信息服务平台,确保老年人健康长寿(程光明 徐北峰)365
六 有关老年学的其他问题37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老年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李旭初)370
健康长寿的老年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是珍贵的智力资源(李谟介)377
应对老年人口增长高峰,积极防治老人常见病(何芳珍)383
开发高校老年人才资源,实现健康与积极老龄化(徐北峰)393
美国、瑞典等国的养老金制度(南方)397
后记(编者)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