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0755358.jpg)
- 范蔚著 著
- 出版社: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12884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人格-青少年教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内容摘要1
引言6
1 人格与人格教育9
1.1 人格概述9
1.1.1 人格定义9
1.1.2 人格研究的不同取向及其对人格教育的影响11
1.2 我国的人格教育实践14
1.2.1 人格教育的价值取向14
1.2.2 人格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定位16
1.2.3 当前学校人格教育实践的努力方向17
2 自我价值感的基本问题21
2.1 自我价值感概论21
2.1.1 自我价值感的定义21
2.1.2 自我价值感的结构25
2.1.3 自我价值感的主要特征29
2.2 自我价值感与自我的关系31
2.2.1 心理学视界中的“自我”问题31
2.2.2 自我价值感与自我意识的关系36
2.2.3 自我价值感与人格的关系44
2.3 自我价值感的研究方法45
2.3.1 自我价值感的研究原则46
2.3.2 自我价值感的研究方法47
2.3.3 自我价值感的测量53
3 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63
3.1 个体自我价值感的产生与发展63
3.1.1 自我的产生与发展63
3.1.2 自我价值感的产生与发展72
3.2 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76
3.2.1 中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76
3.2.2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80
4 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与有关因素的相关分析85
4.1 中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85
4.1.1 问题的提出85
4.1.2 研究方法86
4.1.3 结果与分析87
4.1.4 结论90
4.2 中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92
4.2.1 问题的提出92
4.2.2 研究方法92
4.2.3 中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92
4.2.4 讨论94
4.2.5 结论96
4.3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分析99
4.3.1 问题的提出99
4.3.2 研究方法99
4.3.3 结果与分析101
4.3.4 结论104
5 培育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理论与实践107
5.1 培育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理论与实践价值107
5.1.1 培育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理论价值107
5.1.2 培育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实践价值111
5.2 培育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136
5.2.1 自我教育的经验与启示136
5.2.2 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45
6 培育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策略151
6.1 培育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基本策略151
6.1.1 自我价值感培育的基本主张151
6.1.2 自我价值感培育的导向策略153
6.1.3 自我价值感培育的认知策略160
6.1.4 自我价值感培育的激励策略166
6.1.5 自我价值感培育的体验策略172
6.1.6 自我价值感培育的补救策略177
6.2 培育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基本途径183
6.2.1 教学活动183
6.2.2 社会实践185
6.2.3 人际交往186
6.2.4 自我修养187
6.2.5 闲暇生活189
6.3 自我价值感培育方案举样190
6.3.1 初中班队活动:评选全班之最190
6.3.2 大学班团活动:学期鉴定192
6.3.3 专题训练:自信心的培养194
6.3.4 个别辅导:战胜挫折200
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人格发展的促进203
7.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概况203
7.1.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203
7.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205
7.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关注206
7.2.1 倡导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206
7.2.2 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207
7.2.3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208
7.3 新课程所具备的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有利条件209
7.3.1 课程内容的生成性209
7.3.2 课程实施的开放性211
7.3.3 课程评价的过程性213
7.4 新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自我价值感应注意的问题216
7.4.1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反思216
7.4.2 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218
8 人格研究的中国化走向222
8.1 人格研究中国化的立论依据223
8.1.1 人格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223
8.1.2 中国人格研究有与本国实际相切合的课题224
8.2 人格研究中国化的基本思路225
8.2.1 综合研究取向225
8.2.2 系统分析研究取向227
8.3 我国人格研究的应用前景229
8.3.1 人格研究的应用领域229
8.3.2 加强人格应用研究的现实意义231
结束语234
参考文献236
后记247
致谢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