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途电话电路设计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长途电话电路设计方法
  • 日本电信电话公社编;石景魁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15045·总3231有5470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239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长途电话电路设计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电话网基本计划1

1.1电路网计划1

1.1.1 长途区域制1

目录1

1.1.2 电路网构成4

1.1.3 电路的种类与代号6

1.1.4 电路设置方法8

1.2交换网计划10

1.2.1 局级与交换性能10

1.2.2信号方式11

1.3.2 计费方式13

1.4电话技术标准13

1.3长途计费制度13

1.3.1 区域计费制13

1.5编号计划14

1.5.1 封闭编号方式及开放编号方式14

1.5.2 日本的编号计划14

第2章接续标准概要15

2.1接续标准的目的15

2.2接续质量15

2.3接续标准的规格16

3.2传输标准的沿革19

第3章传输标准概要19

3.1传输标准的构成19

3.3传输质量的规定22

3.3.1 通话质量与传输质量22

3.3.2 关于决定传输质量的主要因素的规定22

3.3.3标准通话系统23

第4章稳定标准的概要24

4.1稳定标准的目的24

4.2稳定质量24

4.3稳定标准的规格25

5.1.2作为设计对象的电路28

5.1.3公众长途电话电路的组成28

5.1公众长途电话电路28

5.1.1 公众长途电话电路的定义28

第5章电路设计概况28

5.2公众长途电话电路的拟定29

5.2.1 设备计划与实施计划29

5.2.2计划部门的工作30

5.2.3施设部门的工作34

5.2.4其它部门的工作37

5.3电路设计概要38

5.3.1 电路设计的内容38

5.3.2传输线路收容设计40

5.3.3工程预定进度表及设计说明书的编制41

第6章传输损耗设计42

6.1传输损耗设计的目的42

6.2设计方针42

6.3传输损耗标准值43

6.3.1 区域外通话系统自动接续电路43

6.3.2 区域内通话系统自动接续电路48

6.3.3人工接续电路51

6.3.4长途出中继线,特种业务电路,长途插入线54

6.4.1 局内损耗的定义56

6.4局内损耗56

6.4.2局内损耗处理上的注意事项59

6.4.3局内损耗的规定59

6.5传输损耗设计的基本内容62

6.5.1 传输损耗设计的范围62

6.5.2 线路传输损耗的计算方法63

6.5.3最小传输损耗74

6.5.4振鸣点的合成76

6.5.5 最小传输损耗设计中应计算在内的变动因素88

6.5.6 关于振鸣,准振鸣,回声条件在计算时用的终端条件89

6.5.7计算最小传输损耗的基本公式90

6.6.1 传输损耗设计的一般事项93

6.6传输损耗设计的步骤93

6.6.2不包含有源部分的电路(音频电缆电路)95

6.6.3包含有源部分的电路96

6.7参考107

6.7.1 反射与相互作用107

6.7.2 电流和与功率和114

6.7.3短区间效应118

6.7.4二/四线电路119

6.7.5根据回声条件的最小传输损耗计算方法125

7.1杂音设计的目的128

7.2杂音的种类128

第7章杂音设计128

7.3设计方针129

7.4杂音标准值132

7.4.1 ?干电路132

7.4.2直达(中继)电路132

7.4.3直达(直通)电路136

7.4.4 区域内通话系统电路137

7.5电路杂音计算方法139

7.5.1 FDM电路杂音设计方法139

7.5.2 PCM电路杂音设计方法145

7.6参考146

7.6.1 确定杂音标准值的根据146

7.6.2 直达电路的杂音计算方法150

7.6.3 等效清晰度杂音153

7.6.4标准模拟电路154

第8章衰减失真设计156

8.1衰减失真设计的目的156

8.1.1衰减失真的定义156

8.1.2设计目的及作业流程156

8.2设计方针157

8.3衰减失真规格值157

8.4适用方式与电路构成159

9.3转电线圈(REPCOIL)160

9.3.2种类160

9.3.1 使用目的160

9.1音频局内设备设计160

9.2作为对象的音频局内设备及其应用分类160

第9章音频局内设备设计160

9.3.3使用方针161

9.4阻抗补偿器(CN)162

9.4.1 使用目的162

9.4.2种类与构成163

9.4.3使用方针163

9.4.4 CN的调整方法及使用方法165

9.5.1 使用目的与方针167

国.5平衡网络(BNW)和终端器(HYB)167

9.5.2种类与构成168

9.6音频终端增音机(END)及V—1型HYB终端器(V—1HYB)170

9.6.1 使用目的170

9.6.2 种类与应用分类170

9.6.3使用方针174

9.7音频双向增音机(NIC)174

9.7.1使用目的174

9.7.2种类与性能174

9.7.3使用方针180

9.7.4使用音频双向增音机的注意事项180

9.8.1 使用目的183

9.8音频增音机(V—2AMP)183

9.8.2种类与构成184

9.8.3使用方法184

9.9电平调整器(AV)185

9.9.1 使用目的185

9.9.2种类185

9.9.3使用方法185

9.10低通滤波器(V—1LPF)186

9.10.1 使用目的186

9.10.2种类与特性187

9.10.3使用方法187

10.2.2设计方针188

10.2.1 电平调整设计用语的定义188

第10章电平调整设计188

10.1 目的188

10.2基本内容188

10.2.3 电平调整时必需的诸量189

10.3电平调整设计192

10.3.1载波.PCM电路192

10.3.2音频电路200

10.3.3 音频接续时的电平图203

11.1设计目的205

11.2信号的构成205

第11章信号方式接续设计205

11.3监视信号,选择信号206

11.3.1监视信号206

11.3.2选择信号210

11.3.3信号方式的分类210

11.4信号方式的确定212

11.4.1信号方式接续设计的步骤212

11.4.2选择信号和监视信号的确定212

11.5局内信号设备214

11.5.1设计方针214

11.5.2传输局内用信号器214

11.6.1 OM方式219

11.6参考(各种信号方式)219

11.6.2 OD方式220

11.6.3 CX(或DX)方式222

11.6.4 LD方式225

11.6.5 LM方式225

11.6.6非标准方式226

11.6.7公共信道信号方式226

12.2用语的定义227

12.2.1 电路束的称呼227

12.1传输线路收容设计(狭义)的目的227

第12章传输线路收容设计227

12.2.2 电路集束228

12.3收容设计的条件228

12.4考虑电路设计(狭义)之后的收容设计229

12.5与专用电路共同收容230

12.6为确保可靠性采用的分散与集束230

12.6.1分散的基本内容231

12.6.2集束的基本内容232

12.7基于经济性、合理性要求的电路集束232

12.7.1概述232

12.7.2 电路束(通道)的确定234

12.7.3两地间集束标准单位2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