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战后国际关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战后国际关系](https://www.shukui.net/cover/7/30722129.jpg)
- 顾关福主编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106689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655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72页
- 主题词:国际关系-1945~2010-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战后国际关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国际关系研究导论1
一、国际关系研究的范畴1
二、国际关系学科的特征14
三、国际关系的分层次研究26
四、研究国际关系的方法36
第一编 国际格局45
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45
第一节 国际格局的基本涵义和形成45
一、关于国际格局的力量结构45
二、国际格局形成与大国关系调整48
三、新格局的形成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51
第二节 两极格局的形成54
一、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54
二、美苏两国的强大实力构成两极格局的对立面57
三、美苏“冷战”使两极格局定型化和长期化58
第三节 两极格局的演变62
一、战后初期两个阵营的对立62
二、60年代两个阵营的分化66
三、70年代世界力量结构的多层次和多元化趋势71
第四节 两极格局的解体73
一、关于苏联解体74
二、关于东欧剧变81
三、两极格局解体的深远影响85
第二章 冷战后的过渡性国际格局90
第一节 关于过渡时期格局问题的争论90
一、关于当今世界是“一极”格局之说90
二、关于当今世界“已经是多极格局”的论点93
三、对“一超四强”的另一种解释94
第二节 “一超多强”的过渡性格局94
一、“一超多强”过渡性格局的基本特征95
二、多极化趋势不会逆转101
第三节 过渡性格局的长期性103
一、新格局是在和平条件下逐步地形成的104
二、美国对多极化的抗衡作用105
三、多极格局形成要经过大国关系的反复调整107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117
一、经济全球化加深国际合作117
二、经济全球化带动经济区域化119
三、经济全球化加强政治多极化121
四、经济全球化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122
第五节 新世纪国际格局的转型124
一、关于国际格局转型的几种新议论124
二、国际格局转型的基本原因127
三、新格局形成的条件渐趋成熟135
第二编 大国关系141
第三章 美苏、美俄关系141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美苏“冷战”141
一、美苏在处理战败国问题上的斗争142
二、美国对苏“冷战”145
三、斯大林强硬应对“冷战”148
四、美苏在柏林问题上的交手152
第二节 50、60年代的美苏抗争154
一、美国调整对苏联的政策154
二、赫鲁晓夫改变斯大林时期的对美方针156
三、美苏之间的两场危机159
第三节 70年代的美苏争霸161
一、美国战略大调整161
二、苏联的进攻性战略和扩张攻势166
三、美苏战略态势易位169
第四节 80年代美苏关系的转折172
一、里根政府对苏政策的重新调整172
二、苏联的困境和战略退却175
三、美苏关系全面和解177
第五节 90年代美俄关系的新起点178
一、美俄关系“蜜月”期(1992—1993年)179
二、美俄关系转折期(1994—1995年)180
三、美俄关系冷淡期(1996—1999年)181
第六节 新世纪10年美俄关系跌宕起伏183
一、“9·11”事件使美俄结成反恐“盟友”184
二、伊拉克战争使俄美再次拉开距离188
三、“颜色革命”深化了美俄之间的矛盾190
四、东欧反导系统使俄美关系跌入底谷197
五、奥巴马上台美俄关系呈现转机199
第四章 中苏、中俄关系202
第一节 蒋介石时期的中苏关系202
一、苏联民族利己主义的对华政策202
二、苏联同中共的关系204
三、历史的启迪和评价20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苏亲密关系208
一、新中国对苏联的“一边倒”政策209
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210
三、毛泽东两次访问苏联211
四、苏联对中国的重要经济援助213
第三节 中苏关系的恶化和对抗214
一、中苏分歧和关系恶化的起因214
二、中苏关系的全面恶化和对立216
三、中苏军事对抗和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包围217
第四节 中苏关系正常化220
一、戈尔巴乔夫的对华新政策220
二、邓小平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对苏方针221
三、正常化后的中苏新型关系222
第五节 中苏边界问题的由来与解决225
一、中苏边界的形成和争端的由来225
二、中苏边界谈判的过程227
三、中苏边界问题的基本解决228
第六节 中俄关系新篇章230
一、政治关系步步登高与深化230
二、经济贸易关系的缓慢上升235
三、中俄关系的新型模式240
第七节 新世纪十年中俄关系的全面深化244
一、政治关系向纵深发展244
二、经贸关系走上快车道252
三、能源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果257
四、人文交流创新规模和形式262
第五章 中美关系265
第一节 美蒋关系: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266
一、美蒋结盟共赴抗日266
二、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268
三、美国扶蒋反共的失败271
第二节 中美对抗:血与火的较量273
一、中美在朝鲜战争中的大较量274
二、中国的援越抗美斗争279
三、美国二十年未变的反华政策281
第三节 中美关系的解冻和正常化284
一、“尼克松主义”的“业绩”:结束越战和打开中美关系大门284
二、中美建交和关系初步正常化288
三、中美《八·一七公报》发表和两国关系的波折291
第四节 中美风波和战略关系新阶段294
一、布什政府既“遏制”又“接触”的对华政策294
二、克林顿第一任期的中美关系波折296
三、中美关系的新阶段300
四、中美关系的冷淡与回升:对中美关系的反思304
第五节 新世纪的中美关系306
一、政治关系从低端向高处逐步攀升306
二、经济关系进入“利益捆绑”和深度依赖313
三、两国间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323
第三编 地区力量兴起331
第六章 欧洲的重振与发展331
第一节 西欧的重新复兴331
一、西欧的战争创伤331
二、西欧的经济恢复和发展333
三、西欧国家独立外交的形成336
第二节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339
一、从煤钢联营到欧共体的建立339
二、欧共体一体化的进展341
三、欧洲联盟的建立343
四、欧盟进一步扩展347
第三节 美国同欧洲的关系349
一、战后初期美国对西欧的控制350
二、70年代美欧关系的调整353
三、90年代美欧关系的新变化356
第四节 冷战后的欧洲新格局360
一、德国统一后欧洲内部关系的变化360
二、北约东扩与欧洲大格局的变化362
三、欧洲的未定之天368
第五节 新世纪以来欧洲形势的新发展371
一、欧盟扩大与一体化的深化371
二、欧美关系的深层次变化和再调整374
三、欧中关系的快速攀升和全面发展379
第七章 日本重新崛起390
第一节 战后初期的日本390
一、美国单独占领日本391
二、战败后的日本392
三、美国占领下的日本的改革394
第二节 日本重返国际社会401
一、美国对日本政策的转变401
二、美国单独对日媾和并签订美日安全条约404
三、日苏关系与日本加入联合国406
第三节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408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409
二、日本经济发展的减速和调整413
三、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内外条件417
第四节 日本走向政治大国421
一、70年代开启迈向政治大国的新外交421
二、80年代正式提出“国际国家”的战略目标426
三、90年代推出向政治大国过渡的措施427
第五节 进入新世纪的日本429
一、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加快430
二、乏力的日本经济出现低速回升436
三、国内权力政治发生重大改变440
四、日中关系在曲折中呈现发展新前景442
第八章 第三世界新兴力量登上世界舞台448
第一节 第三世界的兴起448
一、第三世界的概念448
二、第三世界的基本特征449
三、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巨大浪潮452
四、第三世界的地位与作用458
第二节 第三世界国家走上国际政治舞台459
一、万隆会议的召开459
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462
三、七十七国集团的诞生466
第三节 南北关系与南南合作468
一、南北关系的实质与矛盾表现468
二、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行的斗争470
三、南北谈判474
四、南南合作476
第四节 冷战后第三世界的新变化479
一、“第三世界”概念与特征的变化480
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获得快速发展482
三、第三世界面对新的困难484
第五节 新世纪十年的第三世界487
一、新兴大国走强,提升发展中国家的总体作用和地位488
二、南南分化整体拉大,南北差距逐步缩小490
三、第三世界联合自强,地区一体化步伐加快492
四、恐怖活动猖獗,安全环境恶化497
五、中国与第三世界关系稳步发展501
附录 第三世界的热点问题和局部战争507
第四编 非传统安全问题和联合国组织第九章 当代国际关系中的非传统安全问题535
第一节 战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兴起535
一、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出现535
二、非传统安全的内涵与特征539
三、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542
第二节 当代恐怖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546
一、恐怖主义的概念和类型547
二、恐怖主义的特点551
三、恐怖主义泛滥的原因555
四、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危害和挑战558
五、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和国际反恐合作561
第三节 民族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566
一、民族主义的概念和历史演变566
二、冷战后民族主义的新特征569
三、民族主义发展的趋势571
四、民族主义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574
第四节 环境及气候变化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577
一、环境及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577
二、国际社会面对的生态环境问题580
三、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努力583
四、环境与气候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591
第五节 经济安全595
一、经济安全的特殊重要性595
二、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经济安全问题598
三、经济安全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606
附录 美国国务院2009年4月公布的《2008年度各国反恐怖主义形势报告》(Country Reports on Terrorism 2008)中确定的44个“外国恐怖主义组织”611
第十章 联合国组织614
第一节 联合国的创立614
一、联合国创建的过程614
二、联合国的宗旨617
三、联合国的机构618
第二节 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620
一、冷战初期的联合国621
二、联合国职能的积极转变621
三、联合国维和的特殊作用623
第三节 冷战结束后的联合国626
一、冷战后联合国的任务加重626
二、联合国面临重大改革631
三、中国加强了在联合国中的作用637
第四节 进入21世纪的联合国638
一、联合国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639
二、联合国改革644
三、21世纪中国的联合国外交647
附录 关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事例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