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明捷戏曲文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新阳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ISBN:978710403807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627页
- 文件大小:120MB
- 文件页数:647页
- 主题词:戏曲史-中国-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明捷戏曲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王安葵1
序&张玉珠3
京剧论谭3
谈谈旧戏班的那一套3
程长庚——徽班领袖、京剧鼻祖13
一教传三派——程长庚与第二代京剧老生20
梅兰芳和培养人才26
梅兰芳与近代京剧改良30
梅兰芳首次访日演出——中日戏剧交流的伟大先驱36
梅兰芳第二次访日演出41
海派京剧与关外京剧46
学谭鑫培最好的是麒麟童53
“移步不换形”——京剧改革的指导理论59
“鬼音”·程腔·程派67
袁派、裘派与麒派73
“关外唐”论80
京剧三题87
京剧改良运动百年纪念95
梨园漫议105
京剧改革的几点想法105
比赛后想到的109
京剧要放下大剧种的架子114
京剧传统戏综说117
漫谈京剧的男旦现象125
漫谈票友129
漫谈谭派的分化133
梅兰芳金奖大赛漫评137
中国京剧艺术节观摩杂感143
旁观者的话——谈大连京剧团的剧目建设147
访日杂记157
“先继承后发展”必须坚持163
为了京剧的完美167
唐韵笙和关东派京剧171
唐派《未央宫斩韩信》赏析175
麒派在东北的传播与影响178
继承基础上的创新181
回顾与展望——在辽宁省辽南戏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187
漫议戏曲“原创”191
《九江口》史实考195
《大·探·二》史事考201
《狸猫换太子》史事考205
借台练戏还是搭班学艺209
永胜和科班追踪213
我见到了梅兰芳院长220
听魏莲芳先生说往事225
听顾颉刚先生谈京剧229
附:大学者,古君子——怀念顾颉刚先生235
和波多野太郎谈戏239
怀念老舍先生242
张伯驹先生论剧245
赏菊谈艺253
看京剧《梅河两岸》253
雏凤清声——看《雏凤凌空》之后256
现实主义的表演艺术——看上海京剧三团演出的《四进士》257
京剧团青年队在沈阳259
北国新蕾绽沪杭——旅大艺校实验京剧团南下演出随记261
重看《舞台姐妹》有感263
从笑声中想到的——看《三打陶三春》随感265
动人的掌声267
又见红梅呈新姿——看苏州市京剧团演出《李慧娘》268
人才济济 舞台熠熠——看天津京剧三团演出有感270
看《九江口》赞杨赤272
坚实的基础 成功的创造——喜看天津市京剧团的演出274
永存的艺术青春276
技艺娴熟 各显春秋——北京京剧院四团演出观后277
要留清白在人间278
认识过去 珍惜今天——影片《人·猴》观后280
为小字辈喝彩281
看马少良的两出戏283
一枝红杏出墙来——看营口戏校的演出285
梨园桃李 艺德俱佳287
迎接朝阳的演出——哈、沈、大京剧院(团)联合演出随笔288
海河畔的激战——大连京剧团天津行290
绚丽多彩的京剧舞台——看大连京剧团演出292
继承·改革·发展——写在“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年”时294
留在香港的掌声——大连京剧团演出侧记296
题诗文宋江归天武周瑜298
杨赤与《西门豹》300
附:在继承与革新中创大家风范——京剧《西门豹》观后有感305
附:盛世又见西门豹306
李逵戏的新创造——评大连京剧团演出的《梁山恨》308
《百花赠剑》是一出高品位的戏315
感悟《春秋霸主》319
令人欣喜的麒派戏321
民族精神铸酒魂324
悲剧的痛点——论杨修327
改写历史的《风雨杏黄旗》333
人物评传337
曹艺斌的艺术生涯337
菊坛长寿星——蓉丽娟348
附:蓉丽娟是梅派演员,还是程派演员378
剧人写真383
洒尽汗水育新苗——介绍旅大艺校教师闻占萍383
满目青山夕照明——记老艺术家袁世海385
令人敬重的杨老师387
也来说一说王梦云391
杨赤:大有希望的花脸全才394
挽颓势,振雄风的全才花脸397
附:满怀紧迫感的新星399
累不死的李萍401
追忆缅怀405
永远记住他——悼念京剧表演艺术家曹艺斌同志405
人生潇洒当有时407
厉慧良的价值409
附:怀念厉慧良412
怀念哈鸿滨老师413
附:他去了,留下的是财富415
离休干部刘元彤418
传梅派艺术之人——怀念魏莲芳先生421
沧海纳英灵 滨城忆大师424
生命最后时刻的奋斗427
菊苑杂谈431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和青年戏曲演员谈练功431
独具慧眼识人才433
同行决非冤家435
继承流派漫谈437
京剧革新与继承漫谈439
“仙气”和“书卷气”441
程砚秋戒赌的启示443
杂谈戏曲唱词444
确立京剧改革的指导理论446
“做工”的贫困447
京剧节上的三点忧思449
程派戏和程派新秀450
“艺坛”之幸452
京剧何时能巡演?453
经营需有道454
连台本戏琐谈456
唐韵笙演《后羿射日》458
说反串459
忠义双星——北梅南周461
东北四大武生463
关东猴王筱九霄465
关于王芸芳467
刘筱衡台上遇刺468
周信芳的“特异功能”469
蓉丽娟、曹艺斌与高雪樵471
李少春、曹艺斌、厉慧良与杨白劳473
梅兰芳在大连475
我看过的《狸猫换太子》477
《斩经堂》续言479
留住汉宫春481
台上画图 笔下戏剧——看姜炳文京剧人物画展随想483
徐城北和《梅兰芳百年祭》485
说说刘新阳和他的《无尘留痕》487
第一部彩色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489
关于电影《定军山》491
西岗与京剧493
京剧艺术之魅力——观“1993京剧票友国际邀请赛”发奖大会496
京剧,盼掌声再起498
真正的大舞台500
京剧不是“北京Opera”502
京剧:站在巨人肩上504
讲忠孝仁义的京剧506
唱念做打的魅力508
梅兰芳:台上好女子,台下真男儿510
中国电影开始于京剧512
“歌台深处筑心防”514
山海关外的京剧516
票友琐谈518
生旦净丑522
节令戏与贺岁戏524
正月里的生肖戏527
京剧义务戏529
说堂会戏531
清宫与京剧533
男旦的魅力537
京剧与中国541
京剧的三次危机543
京剧走向世界547
《武家坡》与王宝钏寒窑552
说脸谱: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形554
说京剧服装:宁穿破,不穿错556
京剧的关戏558
仙姿香韵领群芳560
说包公戏563
说京剧的海瑞戏565
牛年说“牛戏”567
谈京剧的猴戏569
刘秉义穿过红袍吗?571
“关羽”到底属于哪个行当?573
京剧的五“逼宫”575
京剧的《文昭关》和《武昭关》577
京剧常识问答579
曲坛艺话585
回忆博爱市场的曲艺活动585
附:山海关外小天桥——大连博爱市场588
我听京韵大鼓——门外谈曲艺之一590
回忆侯宝林——门外谈曲艺之二594
曲艺与京剧——门外谈曲艺之三598
曲艺,找回自己的位置和价值603
附录607
梨园探秘人——马明捷&刘丰607
人格的魅力&常立胜609
怀念我的老师马明捷&杨赤611
将生命融入京剧——悼马明捷先生&孟繁杰613
追忆恩师马明捷先生&刘新阳617
声音的记忆——马明捷老师周年祭奠&李小佳622
编后记&刘新阳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