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比较诗学视野下的萧纲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比较诗学视野下的萧纲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0693320.jpg)
- 朱周斌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71251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68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萧纲(503~551)-宫体诗-诗歌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比较诗学视野下的萧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道德主义与审美阐释:两种视野下的“宫体诗” 研究2
一、《梁书》与《隋志》:对于“宫体诗”的两种描写与叙述3
二、闻一多与程千帆:对于“宫体诗”的两种不同的现代阐释5
三、从沉默到颂扬:当代文学史与文学研究对于“宫体诗”的两大倾向11
四、小结与问题:道德的堕落还是自由链条的一环16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确定18
一、萧纲:作为文学与政治矛盾的代表性案例19
二、萧纲“文集”不同的编排背后:文学观念及知识谱系的延续与断裂20
三、本书研究方法:“初具规模”的比较诗学30
四、从与他者的对话到对自身作为他者的多重对话37
第一章 “文”在政治之内:《梁书》列传中包含的南梁政治结构43
第一节 “文、武”之“文”:文在政治内部44
一、从《论语》中的“文”“武”对举到“科举制”对“文”的利用45
二、“诗能致祸解患”与“诗人被放逐与独立”:一个基础性的比较框架55
第二节 “文”“武”的不平衡结构:《梁书》有关列传分析64
一、《梁书》之伪:“当代史写作”中所暴露的意识形态空间65
二、《梁书》以“武”之功勋入传者:多出现于南梁政权安危之际69
三、《梁书》因尚文能文入传者:“若读此毕,乃可言优仕矣”77
第二章 文与政治的交织重叠:《梁书》及萧纲文笔作品中的形象88
第一节 文学集团与政治集团的交织:史书和交往文字中的萧纲形象89
一、《梁书》列传中与萧纲有关的“文人”简说90
二、萧纲文学及政治活动的双重困境:文学集团与政治集团的重叠101
第二节 文笔之分及其融合:文笔类作品中矛盾而多重的萧纲形象104
一、萧纲作品概况与分类:“文”“笔”皆盛105
二、“赋”“铭”等文类作品中的闲情逸致:文字本身作为寄托与意义108
三、“教”类作品中的萧纲:勤于为政的形象113
四、“章”“表”类作品中的萧纲:“以文该笔” 的形象117
第三章 从政治中逃逸到语言的游戏:萧纲诗歌的“轻艳”面貌123
第一节 从“所以为治”到文字游戏:《乐府诗集》中的萧纲诗歌124
一、从沈约《夜夜曲》到萧纲《夜夜曲》:萧纲对乐府主流传统的偏离125
二、从《长安有狭斜行》到《中妇织流黄》:萧纲诗歌中的歌功颂德与语言游戏134
第二节 游戏的诗歌,消失的主体:萧纲诗歌内容分析142
一、萧纲诗歌的丰富与繁盛面貌:一种整体分类的考察143
二、政治愿望与文学愿望相疏离却又不可分离:萧纲诗歌活动的基本形态146
三、志向与兴趣皆寄身于风景:萧纲诗歌对政治的背离与对诗歌的投注151
四、诗歌作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萧纲诗歌的基本存在形态156
五、诗歌作为语言游戏:萧纲诗歌的娱乐属性160
六、主体身份不清楚:萧纲咏怀诗最低程度上的可能性167
第三节 目光和嗅觉触及到的美人:萧纲诗歌对政治怀抱的改写170
一、从政治失恋到女性身体本身:萧纲诗歌中女性形象对政教怀抱的偏离172
二、将女性形象化为语言游戏本身:萧纲诗歌的写作机制178
第四章 轻艳的秘密,失去的永恒:在意识形态之网中写作的悲剧184
第一节 政治结构中的位置:萧纲“立身当须谨重”与当时意识形态的关联185
一、“立身先须谨重”:在政治漩涡中确定好位置186
二、参与意识形态之网的编织:一场关于儒、佛的错位对话与表演190
三、佛教意识形态之网的自我束缚:萧纲“立身先须谨重”的困境200
四、诗教说:意识形态之网在萧纲诗学中留下的蛛丝马迹209
第二节 轻艳的秘密:兴的缺失和想象的单一性212
一、“以文该笔”:文作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和语言游戏的泛滥213
二、从道之文味之文到绮靡之文:萧纲诗学对传统“兴”的内容的抽离218
三、想象的单一性:萧纲对“兴”的抽空带来的诗学后果之一224
四、语境与意境的单薄:萧纲对“兴”的抽空带来的诗学后果之二227
第三节 最后的言志,失去的永恒:萧纲时代纯粹文学的不可能性233
一、最后的言志:浅淡血色写作的诗歌233
二、立身不得,文章成梦:萧纲政治观与文学梦的双重破碎237
结语 悲剧不可避免:文学意识的成熟与不稳定的政治结构间的相遇241
附录:萧纲年表248
主要参考文献257
后记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