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熊十力易学思想之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熊十力易学思想之研究
  • 林庆彰主编;王汝华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78986254272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49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熊十力易学思想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重刊自序1

第一章 引论1

第一节 生平简谱1

第二节 著作简介12

一、《熊子真心书》12

二、《唯识学概论》第一种讲义本12

三、《唯识学概论》第二种讲义本13

四、《因明大疏删注》13

五、《唯识论》14

六、《新唯识论》文言本14

七、《破破新唯识论》15

八、《佛家名相通释》16

九、《中国历史讲话》16

十、《新唯识论》语体本17

十一、《读经示要》18

十二、《十力语要》20

十三、《十力语要初续》21

十四、《韩非子评论》21

十五、《摧惑显宗记》22

十六、《与友人论张江陵》22

十七、《论六经》23

十八、《新唯识论》壬辰删定本23

十九、《原儒》24

二十、《体用论》25

二十一、《明心篇》26

二十二、《乾坤衍》26

二十三、《存斋随笔》26

二十四、《先世述要》27

二十五、《熊十力与刘静窗论学书简》,刘述先编27

第二章 熊十力学说之思想渊源29

第一节 一圣二王之归向暨阐扬29

一、孔子29

二、王阳明31

三、王船山35

第二节 诸子各家之撷取与融会39

一、孟子39

二、程明道40

三、程伊川42

四、朱熹44

五、陆九渊46

六、陈白沙48

第三节 佛道哲学之取舍和参赞49

一、佛家思想之取舍和参赞49

二、道家哲学之取舍和参赞51

第四节 近人师友之辅翼及切磋53

一、严复53

二、康有为54

三、谭嗣同55

四、章炳麟56

五、欧阳渐57

六、马一浮59

七、梁漱溟61

八、林宰平61

第五节 西方学说之冲激及开广62

一、柏格森62

二、黑格尔64

三、罗素65

结语66

第三章 熊十力对易学发展之批评69

第一节 周前易学之抑扬69

一、圣王易学之揣论69

二、《连山》、《归藏》之探论71

第二节 汉魏易学之评骘74

一、汉易之论评74

(一)汉易论略74

(二)汉易传承&二75

(三)诸家述评76

(四)《易纬》义阐78

二、魏易之论述82

第三节 宋代易学之褒贬85

一、周敦颐85

二、张载90

第四节 清代暨民国易家之考察93

一、清代易家之评价93

(一)焦循93

(二)胡煦99

(三)其他易家99

二、民国易家之评论100

(一)尚秉和100

(二)其他易家100

结语101

第四章 熊十力释《易》之方式103

第一节 援引《周易》经传103

一、引卦爻辞为释103

(一)援卦辞以释103

(二)援爻辞以释105

二、引十翼为释106

(一)举〈彖传〉以释106

(二)举〈象传〉以释107

(三)举〈系辞传〉以释108

(四)举〈文言传〉以释108

(五)举〈说卦传〉以释110

第二节 徵引群经110

一、引《尚书》以说《易》110

二、引《诗经》以说《易》111

三、引《礼记》以说《易》111

四、引《春秋》以说《易》111

五、引《论语》以说《易》112

六、引《孟子》以说《易》114

第三节 广徵诸家114

一、宗本船山以注《易》114

(一)明引船山之说114

(二)暗用船山之说116

二、偶引诸家以注《易》121

(一)《子夏易传》121

(二)《易纬》121

(三)马融122

(四)郑玄122

(五)虞翻122

(六)王肃123

(七)干宝123

(八)王弼124

(九)《九家易》124

(十)韩康伯125

(十一)刘瓛125

(十二)伏曼容125

(十三)卢景裕126

(十四)崔憬126

(十五)李鼎祚126

(十六)程伊川127

第四节 稽采众法129

一、参佛法129

二、证史事130

三、佐经验131

四、验科学132

五、采譬喻133

六、通己著134

七、归人事135

结语136

第五章 熊十力易学之义蕴139

第一节 易学本体观139

一、本体诸议140

二、本体性质140

(一)本体六义140

(二)本体阐义141

三、本体诸名143

(一)太极143

(二)乾元143

(三)本体、实体、体144

(四)道、天道、天145

(五)理、性、命、真理、道体、性体、真几146

(六)本心146

(七)能变、恒转、功能148

(八)真如、法性148

(九)性智148

(十)仁、仁体149

(十一)良知、明德、至善149

第二节 易学作用论150

一、「作用」义诠150

二、翕辟成变151

(一)翕辟说之历史发展152

(二)翕辟之义涵152

(三)翕辟之关系153

(四)翕辟与生灭154

(五)翕辟与八卦156

三、乾坤互含158

(一)乾坤之性质158

(二)乾坤之关系159

第三节 体用不二之易学特点162

一、体用不二之触发162

二、体用不二之内涵163

(一)即用显体,於用识体163

(二)摄体归用164

(三)体用可分而不可分165

(四)即用即体,即体即用166

(五)证体知用166

(六)作用见性167

(七)即工夫即本体167

结语168

第六章 熊十力易学之推阐171

第一节 天人论171

一、天人不二之天人观172

(一)天理与人欲172

(二)人得天而生173

(三)天恃人而成174

(四)天人不二175

二、尽人合天之人生论177

(一)持畏事天177

(二)希圣尽能179

(三)立志反己180

(四)敦仁修德181

第二节 知识论183

一、中西学术论衡183

二、智与知识185

三、科学日益之学187

(一)古科学思想188

(二)《易》格物之学189

第三节 治化论195

一、治化之要义195

(一)治化之原——本仁心、发仁政195

(二)治化之道196

(三)治化之极——国咸宁、臻大同203

二、群经之言治204

结语208

第七章 熊十力易学之综结209

第一节 熊十力易学之要目209

一、尊生而不可溺寂209

(一)生生思想之阐扬210

(二)生命哲学之表彰212

(三)耽虚溺寂之抨击214

二、彰有而不可耽空216

三、健动而不可颓废218

四、率性而无事绝欲221

第二节 熊十力易学之商榷223

第三节 熊十力学术之回响227

一、熊十力学术之回应228

二、熊十力学术之影响229

结语233

第八章 结论235

主要参考书目2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