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减灾工作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减灾工作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0069852.jpg)
- 蒋积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4122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25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自然灾害-灾害防治-作业研究-中国-1978~
PDF下载
下载说明
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减灾工作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导论1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1
二 选题价值和意义3
三 研究现状概述4
(一)相关资料5
(二)相关著作评述6
(三)相关论文观点概述7
四 研究成果综合评价及关于今后研究的几点看法10
(一)研究空间10
(二)研究创新点11
(三)研究难点12
五 主要研究方法13
六 基本框架和写作思路14
第一章1949—1976年中国传统救灾工作的回顾16
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救灾减灾工作16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灾情16
(二)1949—1956年灾荒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9
(三)救治灾荒的政策和措施23
二1956—1976年中国的救灾减灾工作26
三对1949—1976年中国救灾减灾工作的反思30
(一)救灾款的发放使用与国家的财政状况不相适应33
(二)影响了灾民生产自救的效果34
(三)不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在救灾中的作用34
(四)救灾工作过于依赖行政手段35
(五)容易造成虚报灾情,多要救灾款的现象35
(六)救灾工作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36
第二章1978—1989年中国传统救灾工作的调整——以“改变救灾款的使用办法”为中心37
一1978—1983年救灾工作的恢复37
二1983—1989年救灾减灾工作调整的背景39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政工作的新局面39
(二)农村救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43
(三)财政体制的改革44
(四)原有救灾政策与形势之间的矛盾45
(五)救灾工作方针的演变45
三1983—1989年救灾减灾工作的调整46
(一)实行救灾经费包干46
(二)试行救灾保险48
(三)改革救灾款的发放使用办法50
(四)救灾与扶贫相结合53
(五)创办农村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57
(六)接受国际援助,加强国际合作59
四1978—1989年救灾减灾工作调整的反思66
(一)灾情信息管理混乱67
(二)救灾工作的社会化程度较低68
(三)在接受救灾国际援助问题上仍然受到“左”的桎梏69
(四)救灾款的筹集和使用没有摆脱传统救灾体制的影响69
第三章1989年后中国传统救灾减灾工作的改革——以“建立救灾工作分级管理”为中心72
一 中国传统救灾减灾工作改革的背景72
(一)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的成立72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配套的社会保障制度75
(三)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的召开75
(四)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76
二 中国救灾减灾工作的深入改革77
(一)救灾与减灾相结合77
(二)实行救灾工作分级管理的救灾模式82
三 深入推进救灾工作的社会化改革92
(一)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的开展92
(二)整顿、规范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等群众互助组织95
(三)整顿救灾保险工作96
四 对待救灾国际援助的态度98
(一)1991年华东水灾98
(二)1991—1998年间中国对待国际援助态度的新变化99
(三)减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103
五1989—1998年中国救灾减灾工作改革的基本评价104
(一)救灾与社会救济没有有效的区分104
(二)灾情等级界定和各级政府救灾责任划分尚不明确105
(三)政策法规建设工作滞后105
(四)各部门减灾救灾缺乏协调性106
第四章1998年以来中国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的建设——以“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为中心108
一1998年以来救灾减灾工作改革的背景108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0年)》的颁布108
(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推进109
(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111
(四)国家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111
(五)依法治国理念的提出112
二1998年以来中国救灾减灾工作的改革措施113
(一)改革机构,转变职能113
(二)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的建设114
(三)科学技术的充分运用122
(四)加强救灾减灾的法制化建设,依法救灾减灾124
(五)规范救灾捐赠工作125
(六)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的创新与制度化建设126
(七)国际救灾援助的新局面131
三 新形势下的救灾减灾工作134
(一)救灾方针的改革134
(二)凸显、强化政府的救灾职能和责任136
(三)加强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137
(四)进一步完善救灾捐赠管理政策138
(五)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140
四1998年以来中国救灾减灾工作改革基本评价145
(一)1998年以来中国救灾减灾工作的基本特点145
(二)1998年以来中国救灾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148
第五章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减灾工作总体评述152
一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减灾工作的发展脉络梳理152
(一)基本脉络152
(二)发展演进的基本特点153
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救灾减灾工作的总体评述165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救灾减灾工作的基本成就165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救灾减灾工作存在的问题168
三 改革开放以来救灾理念的转型177
(一)抗灾救灾为主转向减灾防灾为主177
(二)灾害动员话语的变化179
(三)从事后救济转向全面救助180
(四)从依靠行政人员的个体经验转向科学和应急预案180
(五)灾情管理从封闭和保密状态走向透明、开放181
(六)灾害救助的标准,从传统的低标准转向保证基本生活183
(七)灾害救助装备从人力和手工为主转向高科技装备的应用185
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救灾减灾工作演进的经验启示186
(一)继续推进救灾减灾事业的社会化进程186
(二)在救灾模式的选择上要立足国情,凸显制度优势195
(三)建构良性的混合动员模式196
(四)以“精神救灾”,推动灾区秩序有效重建199
(五)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201
(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救灾减灾工作202
(七)以救灾减灾促进社会和谐204
参考文献206
后记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