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庄子》“典范人格”义蕴的诠释与重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庄子》“典范人格”义蕴的诠释与重构
  • 林庆彰主编;江毓奇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78986254663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59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1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庄子》“典范人格”义蕴的诠释与重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问题的导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1

一、原因动机1

二、目的动机6

第二节 前人研究成果的检讨6

一、以诸「典范人格」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或总体观察的研究者7

二、以单一「典范人格」为研究对象,对文本进行分析,以各种不同「视域」,进行「诠释」者8

第三节 研究对象的界定、史料的应用与论述问题的相关说明10

一、研究对象10

二、史料的应用10

三、论述问题的相关说明13

第四节 研究进路与方法15

一、研究进路15

二、研究方法19

第二章 「庄子」思想的历史省察23

第一节 「周文疲弊」的历史情境——以《庄子》文本为理解核心24

一、现象一:「以物易其性」25

二、现象二:「好知而乱天下」31

三、现象三:「以赏罚为事」34

四、小结——「庄子」视域中诸现象所蕴涵之问题37

第二节 「百家争鸣」的历史情境——以「道术将为天下裂」为诠释观点38

一、「庄子」对於「儒」、「墨」之是非的批判40

二、「庄子」对於「杨」、「墨」之骈枝的批判44

三、小结——「庄子」视域中诸批判所蕴涵之问题与总体问题意识之关系47

第三节 诸「典范人格」於「庄子」总体思想的历史意义48

第三章 诸「典范人格」单出之脉络情境及其相应之问题53

第一节 「至人」单出所涉及之诸议题:「至人之用心若镜」——对於心知之分别作用的反思与消解53

第二节 「神人」单出所涉及之诸议题57

一、藐姑射山之「神人」——对於「平治天下」之价值意义的反思与消解58

二、「神人」以「不材」而为「大祥」——对用具性价值取向与生命存全关系的反思60

第三节 「圣人」单出所涉及之诸议题61

一、作为「正向范型人格」之「圣人」63

(一)「照之以天」的「圣人」——对於「『是』、『非』本质」的反思63

(二)「圣人」的「两行之道」——对於「名实之用」的反思64

(三)「圣人」与「滑疑之耀」的通达——对於「知之所成(目的)」的反思69

(四)「圣人」之「葆光」——对於「言」与「道」之关系的反思71

(五)「圣人」之「生」与「成」——「有道」与「无道」、「有用」与「无用」的抉择76

(六)「圣人将游於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善於「死生」之化78

(七)「圣人」之「道」与「才」——「闻道」与「践道」之间的体察辨证79

(八)「圣人」之「正而后行」——「天下」之「内治」与「外治」的省思83

二、作为「负向范型人格」的「圣人」84

第四节 「真人」单出所涉及之议题「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从「明於天人之分」通向「天人不相胜」87

第五节 结语——由诸「典范人格」单出之脉络义涵形成的初步图像95

第四章 诸「典范人格」间二者换用於相同议题之意义与作用99

第一节 价值判断所蕴涵之「利害」省思:「至人」与「圣人」99

第二节 救治事件中的「葘人」省思:「至人」与「圣人」103

第三节 「才全」与「德不形」的议题省思:「至人」与「圣人」111

一、纯粹作为「对各类人物之评价性符号」的「典范人格」112

二、兼具「对各类人物之评价性符号」与「中介性质之导引」的「典范人格」117

三、作为「典范人格」的基本义蕴者119

第四节 诸「典范人格」於外杂篇中的「换用」情形及其意义121

一、一作为「对各类人物之评价性符号」,一作为基本「典范人格」者121

二、在同一个议题脉络中,两者之间的内涵彼此相蕴者124

第五节 结语——诸「典范人格」之「换用」的议题内涵与多向性效用129

第五章 诸「典范人格」并列连用之分殊与总体融贯性意义131

第一节 「通」之精神与「小大之辩」所蕴涵的问题——「至人」、「神人」、「圣人」132

第二节 「历史性」与「普遍性」之间——诸「典范人格」分殊义涵的宏观性基准136

第三节 诸「典范人格」之内在体系性结构的综合讨论与揭显138

一、「无己」的探索:「至人」诸脉络涵义的整合性讨论138

二、「无功」的探索:「神人」诸脉络涵义的整合性讨论139

三、「无名」的探索:「圣人」诸脉络涵义的整合性讨论140

四、「真知」的探索:「真人」与诸「典范人格」间的连系性基准143

五、「至人」、「神人」、「圣人」、「真人」的系统性「宏观」与「微观」144

第六章 结论——本论文之各阶段成果回顾、反省与展望147

一、各阶段成果回顾147

二、诠释过程的反省与未来的展望149

引用文献及参考书目1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