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血管淋巴管外科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血管淋巴管外科学 第2版
  • 汪忠镐主编;王深明,俞恒锡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9189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130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血管外科学-医学院校-教材;淋巴管-外科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血管淋巴管外科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我国血管外科的发展1

一、大动脉疾病2

二、周围动脉疾病3

三、静脉疾病的外科治疗4

四、淋巴疾病的外科治疗5

五、学术活动和组织5

六、问题和展望7

第二章 血管外科疾病的检查和评估10

第一节 血管外科病例病史采集的重要性10

第二节 血管疾病体检技术的回顾和发展以及必要性11

一、常用的体检技术11

二、无创性检查方法12

第三节 影像学检查在血管外科疾病中诊断作用的回顾、现状及展望22

一、计算机体层摄影术22

二、磁共振技术26

三、动脉造影28

四、静脉造影31

第三章 血管外科疾病的药物治疗34

第一节 抗凝疗法34

一、抗凝剂的分类34

二、应用抗凝剂的有关问题38

三、问题与思考38

第二节 纤溶疗法39

一、溶栓制剂的类型39

二、应用纤溶制剂的有关问题40

三、问题与思考41

第三节 抗血小板疗法42

一、抗血小板药物的种类和临床应用42

二、问题与思考44

第四节 降黏疗法45

一、蛇毒制剂45

二、其他降黏制剂46

三、血液稀释疗法47

第四章 血管替代品48

第一节 历史回顾48

第二节 人工血管植入后的生物学变化48

一、组织形态学改变48

二、人造血管新内膜细胞增生的调节49

三、自体血管植入后的组织生物学改变49

四、人工血管植入后血流动力学改变49

五、人工血管植入的免疫学变化49

第三节 人工血管现状49

一、种类49

二、特殊结构50

三、常用人工血管的选择50

四、人工血管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51

第四节 人工血管发展现状52

一、新型合成材料的开发52

二、表面改性人工血管的研制53

第五节 组织工程人工血管研究现状和展望55

一、血管组织工程的发展历史55

二、组织工程血管研究的三要素及发展情况56

第五章 腔内血管介入治疗60

第一节 支架型血管系统60

一、支架型人工血管的设计原理、历史及现状60

二、支架型人工血管的种类及特性61

三、应用支架型人工血管所带来的新问题以及克服62

四、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应用研究展望63

第二节 外周血管支架63

一、外周血管支架应用历史回顾及现状63

二、外周血管支架的设计原理63

三、外周血管支架的种类和特性64

四、覆膜支架的设计原理及应用65

五、目前支架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展望66

第三节 扩张球囊66

一、扩张球囊应用历史回顾及现状66

二、扩张球囊的设计原理67

三、扩张球囊的种类和特性67

四、新型扩张球囊的研究应用进展及展望68

第四节 经皮机械性血栓/斑块切除术68

一、经皮机械性血栓切除的分类、原理与应用69

二、经皮机械性斑块切除的分类、原理与应用70

第五节 经皮激光血管成形术73

一、经皮激光血管成形设备的基本结构、种类和工作原理73

二、经皮激光血管成形术的发展75

三、激光血管成形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76

四、操作技术76

五、并发症76

六、激光血管成形术应用的评价和展望77

第六节 血管镜78

一、血管镜应用的历史和现状78

二、血管镜的结构和种类83

三、血管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研究展望84

第七节 血管腔内超声消融86

一、血管腔内超声消融应用现状86

二、血管腔内超声消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研究展望89

第八节 腹腔镜89

一、腹腔镜技术用于腹腔血管疾病的历史和现状89

二、腹腔镜在腹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应用现状89

三、腹腔镜在腹主-髂动脉扩张性疾病应用现状90

四、腹腔镜在血管外科领域的前景展望90

第六章 腹主动脉-髂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92

第一节 腹主动脉-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和治疗的历史92

第二节 腹主动脉-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方法93

一、临床症状与体征93

二、辅助检查94

第三节 TASC分级的演变对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决策的影响95

第四节 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的发展、演变和不同手术方法的优缺点96

一、主-髂动脉内膜剥脱术96

二、主-髂(股)动脉旁路移植术96

三、解剖外途径旁路移植术99

第五节 血管腔内治疗在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地位及进展101

一、经皮经血管腔内成形术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101

二、其他血管腔内治疗技术102

三、复合式手术——血管腔内治疗+开放手术联合治疗102

第六节 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103

一、一般性治疗103

二、特殊药物治疗103

三、基因治疗103

四、干细胞移植103

第七章 外周动脉阻塞性疾病105

第一节 股-腘动脉阻塞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05

一、股腘动脉阻塞性疾病的诊断方法105

二、近30年病变模式的改变和治疗方式变化106

三、流出道评估的临床意义107

四、治疗方式选择和疗效评价107

五、股-腘动脉病变TASC分型的演变对治疗方式选择的意义108

六、新技术和新型器材的应用对股-腘动脉阻塞性疾病治疗方法的影响及实践112

第二节 下肢多平面动脉阻塞性疾病114

一、流入道评估和重建方式114

二、远端流出道治疗时机115

三、联合腔内技术和传统手术治疗MLAOD116

四、随访意义116

第三节 膝下动脉阻塞性疾病117

一、历史回顾117

二、临床理念117

三、新技术118

四、腔内治疗器材119

五、存在问题及展望119

第四节 糖尿病足的外科治疗120

一、概论120

二、糖尿病足的治疗120

三、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新进展123

第五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与治疗124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诊断和治疗的历史回顾124

二、流行病学125

三、病因125

四、病理解剖126

五、临床表现及分期126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127

七、治疗128

八、预后130

第八章 急性肢体缺血131

第一节 急性肢体缺血131

一、历史回顾131

二、病因131

三、临床特点和诊断132

四、辅助检查对肢体急性缺血的意义132

五、肢体活力状态的评价和判断133

六、疾病鉴别133

七、治疗133

第二节 代谢性肌肾综合征135

一、病因135

二、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136

三、临床表现138

四、诊断138

五、临床过程及预后140

六、治疗140

第九章 血管损伤143

第一节 血管损伤概述143

第二节 流行病学143

第三节 血管损伤机制144

第四节 血管损伤病理生理144

第五节 临床表现144

第六节 辅助检查145

第七节 治疗原则145

第八节 不同部位的血管损伤148

一、胸部148

二、颈部149

三、腹部151

四、骨盆血管损伤153

五、四肢血管损伤154

第九节 医源性血管损伤154

一、建立血管通路造成的血管损伤155

二、血管腔内操作造成的血管损伤157

第十节 腔内技术在血管损伤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158

第十章 动脉瘤160

第一节 动脉瘤的基础研究160

一、概述160

二、动脉瘤的分类与病因160

三、动脉瘤发病机制163

第二节 主动脉弓部动脉瘤170

一、概述170

二、诊断171

三、治疗171

第三节 胸主动脉瘤177

一、胸主动脉瘤诊断治疗历史回顾及现状177

二、胸主动脉瘤病因、病理和临床特征177

三、胸主动脉瘤切除重建手术的现状179

四、胸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现状及进展180

第四节 腹主动脉瘤182

一、概述182

二、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历史、演进、现状和展望183

三、腹主动脉瘤病因、病理和临床特征184

四、腹主动脉瘤诊断的影像学选择186

五、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重建的现状187

六、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的现状189

七、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技术要点190

八、近肾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192

第五节 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进展195

一、历史回顾195

二、分型196

三、流行病学196

四、发病机制和病理学改变197

五、分支动脉灌注不良综合征199

六、临床表现200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201

八、治疗202

第十一章 颈动脉疾病212

第一节 颈动脉闭塞疾病212

一、背景212

二、基本概念212

三、病史及查体212

四、临床表现212

五、影像检查213

六、病理215

七、药物治疗215

八、手术治疗215

九、介入治疗217

十、颈动脉狭窄手术与介入治疗的对比研究218

十一、合并严重冠心病的颈动脉狭窄处理原则219

十二、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的处理原则219

第二节 颈动脉体瘤220

一、病理生理及解剖220

二、颈动脉体瘤的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特征221

三、临床表现221

四、诊断221

五、治疗222

六、并发症及预后222

第十二章 肠系膜血管疾病224

第一节 急性肠系膜缺血224

一、概述224

二、历史回顾224

三、解剖学224

四、病理生理225

五、临床表现226

六、实验室检查226

七、影像学检查227

八、诊断228

九、治疗228

十、预后230

第二节 慢性肠系膜缺血231

一、慢性肠系膜缺血的背景介绍231

二、慢性肠系膜缺血的诊断和治疗现状232

三、慢性肠系膜缺血的研究进展235

第十三章 肾血管性高血压237

第一节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发现和历史回顾237

第二节 肾动脉狭窄的原因238

一、动脉硬化238

二、大动脉炎238

三、纤维肌肉增生239

第三节 肾血管性高血压发病机制239

一、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经典发病机制239

二、肾血管高血压的其他补充升压机制240

第四节 无创检查和血管造影241

第五节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治疗242

一、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内科治疗243

二、肾动脉再血管化和外科治疗244

三、总结247

第十四章 多发性大动脉炎及内科和外科治疗对策248

一、概述248

二、流行病学与发病率248

三、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249

四、血流动力学、好发部位与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理251

五、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分期及特点252

六、对大动脉炎诊断标准的看法252

七、多发性大动脉炎影像学诊断的探讨253

八、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问题254

九、对多发性大动脉炎分型的一些看法256

十、多发性大动脉炎内科综合治疗的重要意义259

十一、多发性大动脉炎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261

第十五章 静脉疾病267

第一节 下肢静脉疾病267

一、对下肢静脉解剖及血流动力学的再认识267

二、静脉疾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探讨269

三、下肢静脉曲张病因学探讨及外科治疗对策271

四、各种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方法的比较274

五、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自然病程和分型的认识275

六、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外科手术的现状及进展277

七、争议与展望279

第二节 “胡桃夹”综合征280

一、病因及解剖生理280

二、临床表现280

三、诊断281

四、治疗281

第三节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285

一、DVT形成的机制285

二、DVT的临床表现288

三、实验室检查288

四、辅助检查289

五、诊断290

六、治疗290

第四节 肺动脉栓塞293

一、历史回顾293

二、肺动脉栓塞的发生原因与传统概念的更新294

三、肺动脉栓塞的分型294

四、临床表现295

五、肺动脉栓塞的诊断295

六、肺动脉栓塞的治疗296

七、肺动脉栓塞的预防299

第五节 布加综合征303

一、概论、发病机制及病理303

二、分型305

三、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306

四、布加综合征的手术治疗311

五、我国学者在布加综合征方面作出的贡献317

第十六章 淋巴管疾病320

第一节 淋巴水肿概述320

一、淋巴水肿分类320

二、淋巴水肿分期321

三、原发性淋巴水肿淋巴管结构改变与分型321

四、继发性淋巴水肿发病机制321

五、影像技术322

第二节 淋巴水肿的治疗324

一、手术治疗324

二、非手术治疗327

三、总结与展望328

第三节 乳糜回流障碍概述328

一、概述328

二、病因329

三、原发性乳糜回流障碍发病机制329

四、乳糜回流障碍病理生理330

五、诊断331

六、治疗331

第四节 乳糜腹331

一、发病情况332

二、病因与分类332

三、发病机制332

四、原发性乳糜腹的病理生理333

五、临床表现338

六、诊断339

七、治疗340

第十七章 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344

第一节 概念与分类344

一、前言344

二、分类344

第二节 血管瘤346

一、病理基础及发病机制346

二、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诊断347

三、治疗347

四、特殊类型血管瘤348

第三节 血管畸形348

一、病理基础与发病机制348

二、临床表现349

三、诊断与治疗351

四、特殊类型血管畸形357

五、栓塞与硬化剂治疗的并发症359

六、血管瘤与血管畸形术前准备359

七、血管瘤与血管畸形术后处理与随访359

八、结论360

第十八章 肿瘤与大血管361

第一节 概述361

一、原发或继发肿瘤的种类、好发部位及临床特点361

二、肿瘤侵及大血管的外科治疗原则362

三、肿瘤侵及大血管的手术切除率363

四、血管重建方法的选择363

五、肿瘤侵及大血管的生存率364

第二节 动脉肿瘤364

一、原发性动脉肿瘤的形态学365

二、组织病理分型365

三、诊断365

四、治疗366

第三节 静脉肿瘤367

一、分类367

二、临床表现367

三、术前评估369

四、肿瘤切除370

五、预后及生存率373

六、位于胸部的静脉肿瘤374

第十九章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外科技术376

一、血管通路发展简史376

二、血管通路的选择和应用376

三、血管通路的总结和未来发展3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