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研究
  • 贾学胜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680958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00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212页
  • 主题词:刑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刑事政策与司法上的非犯罪化1

第一节 刑事政策思想的流变1

一、启蒙时期的刑事政策思想2

二、古典学派的刑事政策思想5

三、近代学派的刑事政策思想8

四、古典学派与近代学派刑事政策思想之比较11

五、“二战”后的刑事政策思想和刑法的刑事政策化13

第二节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提出及其内容19

一、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产生及其背景19

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主要内容22

第三节 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的基本问题23

一、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的概念辨析23

二、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的根据26

三、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的主要领域29

四、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的意义33

第二章 立案环节之司法上的非犯罪化36

第一节 概述36

一、非刑事程序化与微罪处分36

二、微罪处分的刑事政策意义38

第二节 域外微罪处分之考察38

一、日本的微罪处分制度39

二、我国台湾地区警察对微罪的处理制度40

第三节 我国的微罪处分制度41

一、制度考察41

二、功能定位43

三、制约机制44

四、实效与展望46

第三章 审查起诉环节之司法上的非犯罪化48

第一节 概述48

一、审查起诉环节的非犯罪化途径48

二、不起诉的刑事政策意义51

第二节 域外不起诉制度考察53

一、大陆法系的不起诉制度53

二、英美法系的不起诉制度62

三、两大法系不起诉制度之比较和分析67

第三节 我国裁量不起诉的实证分析:制度考察和评析68

一、我国酌定不起诉的制度考察和分析68

二、我国附条件不起诉的制度考察和分析75

第四节 我国裁量不起诉的实证分析:数据调研和案例评析83

一、酌定不起诉的实证分析84

二、附条件不起诉的实证分析94

第四章 审判环节之司法上的非犯罪化100

第一节 概述100

一、罪刑法定原则是审判上的非犯罪化的根据100

二、刑法解释是实现审判上的非犯罪化的途径103

三、审判上的非犯罪化的范围及其与追诉上的非犯罪化的区别105

第二节 不能犯之审判上的非犯罪化107

一、我国的不能犯理论之现状107

二、主观主义诸观点:评析和否定109

三、具体危险说:解析与辩驳115

四、客观危险说:拨正与论证122

五、结论132

第三节 事后不可罚行为133

一、事后不可罚行为的概念界定134

二、事后不可罚行为的理论根据137

三、事后不可罚行为的体系位置140

四、事后不可罚行为的认定141

五、事后不可罚行为的司法适用144

第四节 聚众淫乱罪之审判上的非犯罪化145

一、案例简述146

二、罪名简史147

三、观点争议148

四、聚众淫乱罪审判上的非犯罪化之具体理由152

五、聚众淫乱罪之审判上的部分非犯罪化157

第五节 窝藏、包庇罪之审判上的非犯罪化158

一、问题的提出158

二、窝藏、包庇行为的法律评价之历史考察160

三、窝藏、包庇行为的法律评价之域外考察162

四、我国窝藏、包庇罪的立法沿革164

五、窝藏、包庇罪之审判上的部分非犯罪化165

第五章 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的实践之改善对策研究168

第一节 司法上的非犯罪化实践现状不佳的具体原因168

一、立案环节的原因168

二、审查起诉环节的原因169

三、审判环节的原因172

第二节 司法上的非犯罪化现状不佳的深层原因174

一、重刑主义文化传统的浸淫174

二、重报应主义轻目的主义的刑罚观的影响175

三、刑法工具论思想作祟175

四、实例解析176

第三节 改善司法上的非犯罪化实践的建言179

一、树立兼顾目的主义的刑罚观179

二、简化酌定不起诉的决定程序181

三、破除追诉机关违反法律精神的内部规定等制度性障碍181

四、完善配套制度和措施182

五、提高法官素质和审判案件的独立性185

第六章 结语:对我国司法上的非犯罪化未来发展的简要评估和展望187

参考文献189

后记1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