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院校教材 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部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等院校教材 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部分](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0622301.jpg)
- 萧骥,晏仁章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05784
- 出版时间:1980
- 标注页数:499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5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等院校教材 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部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1
二 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10
三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13
四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6
第一章 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19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经济制度19
一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9
二 氏族组织22
三 原始公社制度的瓦解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24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28
一 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28
二 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31
三 奴隶制度的历史地位32
四 奴隶制度的灭亡35
第三节 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37
一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37
二 封建社会的城市和乡村43
三 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43
四 资本原始积累45
五 封建社会的灭亡48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51
第一节 商品的二因素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51
一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52
二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55
三 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58
第二节 商品的价值量59
一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59
二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61
三 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62
第三节 价值形式的发展 货币的本质64
一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65
二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70
三 一般的价值形式71
四 货币形式73
五 货币的本质75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76
一 价值尺度76
二 流通手段78
三 贮藏手段82
四 支付手段84
五 世界货币85
第五节 价值规律86
一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86
二 价值规律在以分散的私人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88
第六节 商品拜物教90
一 商品拜物教的性质90
二 商品拜物教的根源 价值的本质91
三 商品拜物教的历史性质93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95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95
一 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95
二 劳动力成为商品100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103
一 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103
二 价值增殖过程105
第三节 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09
一 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109
二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111
三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115
第四节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19
一 工作日及其界限119
二 资本家对剩余劳动的贪欲122
三 工人阶级争取缩短工作日的斗争124
第五节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25
一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25
二 超额剩余价值127
三 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三个阶段129
第六节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33
一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133
二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135
三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137
第四章 工资139
第一节 工资的本质139
一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139
二 劳动力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143
第二节 工资的形式144
一 计时工资144
二 计件工资147
策三节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工人阶级争取提高工资的斗争150
一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150
二 各国工资水平的差异152
三 工人阶级争取提高工资的斗争154
第五章 资本积累157
第一节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57
一 生产和再生产157
二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158
三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162
四 资本积累的本质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164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169
一 资本的有机构成169
二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171
三 相对人口过剩174
四 相对过剩人口的几种形式176
五 对马尔萨斯反动的“人口论”的批判178
第三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180
一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180
二 无产阶级贫困化181
第四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186
一 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86
二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188
第六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191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191
一 产业资本的三个循环阶段191
二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态196
三 产业资本循环是资本循环三种形态的统199
第二节 资本主义流通的二重性和两种流通费用202
一 资本主义流通的二重性202
二 流通费用203
第三节 资本的周转205
一 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205
二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207
三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211
四 劳动时间、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213
五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214
第七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218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218
一 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218
二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220
三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223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224
一 简单再生产的图式224
二 两大部类内部的交换226
三 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227
四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228
五 货币流通在两大部类交换中的作用230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231
一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231
二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234
三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239
第四节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矛盾241
第八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244
第一节 成本价格和利润244
一 成本价格244
二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246
第二节 利润率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248
一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248
二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249
第三节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251
一 部门内部的竞争和社会价值的形成252
二 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253
三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256
四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重大意义259
第四节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260
一 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平均利润率的下降260
二 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261
三 利润率下降趋势和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263
第九章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265
第一节 商业资本265
一 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的独立部分265
二 商业资本的职能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267
第二节 商业利润270
一 商业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270
二 商业流通费用的补偿272
三 商业资本家对商业雇员的剥削275
第三节 资本主义商业的形式277
一 批发商业277
二 零售商业279
第四节 对外贸易280
第五节 商业资本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283
第十章 借贷资本和信用286
第一节 借贷资本286
一 借贷资本的形成286
二 借贷资本的特点288
第二节 借贷利息291
一 借贷利息的本质291
二 利息率292
第三节 资本主义信用及其形式294
一 商业信用294
二 银行信用296
三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信用货币299
四 资本主义国家间的信用301
第四节 股份公司和虚拟资本303
一 股份公司和股票303
二 创业利润和虚拟资本305
三 证券交易所307
第五节 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308
第十一章 地租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310
第一节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地租310
一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形成310
二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资本主义地租与封建地租的区别312
第二节 级差地租314
一 级差地租的形成314
二 级差地租第一形态317
三 级差地租第二形态320
第三节 绝对地租和地价324
一 绝对地租的形成324
二 垄断地租327
三 地价是资本化的地租328
四 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国有化329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及战后的新特点331
一 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生产集中331
二 资本主义农业落后于工业和城乡对立332
三 战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中的新特点和地租334
第十二章 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收入340
第一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产品和国民收入340
一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构成340
二 对“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343
第二节 资本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348
一 竞争的假象348
二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349
三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351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352
一 分配关系是历史规定的生产关系的表现352
二 分配关系的历史性质就是生产关系的历史性质354
第四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355
一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355
二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356
第十三章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358
第一节 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358
一 经济危机的实质358
二 经济危机的可能性360
三 经济危机的根源362
第二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365
一 经济危机周期发生的原因365
二 资本主义生产周期的阶段366
三 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370
四 农业危机及其特点371
第三节 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372
一 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一切矛盾尖锐化372
二 对资产阶级危机理论的批判375
第十四章 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380
第一节 生产集中和垄断381
一 垄断的形成381
二 垄断组织的形式385
三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387
四 垄断和竞争390
第二节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394
一 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394
二 银行的新作用397
三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400
第三节 资本输出405
一 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405
二 资本输出的后果408
第四节 资本家同盟在经济上分割世界411
一 国际垄断同盟的产生和发展411
二 国际垄断组织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斗争413
第五节 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415
一 殖民地在帝国主义阶段的作用416
二 帝国主义列强完成对世界领土的瓜分419
三 重新瓜分世界领土和帝国主义战争420
第十五章 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423
第一节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垄断阶段424
一 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到特殊阶段的根本经济特征424
二 垄断是从资本主义向更高级的制度的过渡426
第二节 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431
一 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停滞趋势431
二 资产阶级食利阶层的膨胀和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435
三 社会危机的加深和机会主义的社会基础437
第三节 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439
一 帝国主义时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化439
二 帝国主义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442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的帝国主义经济446
第一节 资本主义总危机446
一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实质446
二 两大对立体系的并存和斗争449
三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453
第二节 私人垄断的加强457
一 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加强457
二 资本输出和国际垄断的统治462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467
一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467
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形式468
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475
第四节 劳资对立的新发展476
一 对雇佣劳动剥削的加深476
二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的变化481
第五节 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的加强484
一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稳定性484
二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492
后记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