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认知诗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认知诗学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0616022.jpg)
- 刘文,赵增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978750344599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认知科学-诗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认知诗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认知诗学的起源与界定1
2.认知与文学3
3.直觉、身体感知与认知诗学5
4.认知诗学与文学阅读7
5.认知诗学与语境8
6.认知诗学与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11
7.认知诗学与文体学13
8.传统人文学科与认知诗学15
9.认知诗学的地位与作用16
第二章 图形与背景22
一、图形和背景的概念22
1.鲁宾花瓶与图形和背景22
2.图形和背景的共现特征23
3.图形和背景的分离性和凸显性24
二、图形和背景的认知特性26
1.图形和背景的定义性特征和联想特征26
2.图形和背景的判断原则27
三、图形和背景的时间事件和空间结构29
1.图形和背景的时间事件与空间结构29
2.图形和背景与意象图式31
四、图形和背景与注意和返回抑制33
1.注意33
2.返回抑制34
五、图形和背景与文学概念的关联36
1.图形和背景与前景化36
2.图形和背景与陌生化38
六、图形和背景在文学分析中的应用39
第三章 原型范畴与认知模型46
一、经典范畴理论和原型范畴46
1.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概念46
2.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理论47
3.原型范畴理论48
二、原型范畴49
1.原型范畴理论的基本观点49
2.原型范畴理论的基本特性50
三、原型范畴对文学的影响50
1.原型范畴与文学类型的分类51
2.原型识别与文学能力52
3.范畴与语境依赖性54
四、范畴识别与文学解读55
1.范畴识别55
2.文学形象的典型性与非典型性57
五、认知模型与文化模型58
1.认知模型与文学的语境化和社会性59
2.文化模型与语境依赖60
3.认知语境与文学形象的识别63
六、原型理论与认知诗学分析66
第四章 认知指称与文学阅读71
一、现实世界与文本世界71
1.文本世界、心智世界与现实世界71
2.作者、文本与读者72
二、指称、映射与移情73
1.指示语73
2.指示映射75
3.移情75
4.指称映射与文学阅读76
三、文学语境中的指称范畴79
1.感知指称79
2.空间指称81
3.时间指称82
4.关系指称82
5.语篇指称83
6.结构指称84
四、指示转换理论及其特点84
1.指称转换理论84
2.指称转换中的推送与弹出85
3.指称转换的特点88
4.指称转换的方法89
五、指称的认知诗学分析91
第五章 认知语法96
一、认知语法与行为链96
1.认知语法的内涵及特性96
2.角色原型98
3.行为链100
二、心理扫描102
1.寻找意义及其认知途径102
2.顺序扫描103
3.总体扫描104
三、文体学原型106
1.施事者、移情与定指106
2.诗歌中的原型与非原型性108
四、认知诗学分析112
第六章 脚本与图式124
一、文学阅读中的脚本理论124
1.语境:图式诗学的基础124
2.脚本理论126
3.无标记脚本与标记脚本127
4.脚本具有社会文化规约性130
5.情景脚本、个人脚本、工具脚本132
二、图式理论与文学图式133
1.图式与脚本133
2.图式概念的形成135
3.图式的类型及功能138
4.文学图式140
三、认知诗学分析144
第七章 可能世界、语篇世界与心理空间151
一、可能世界理论152
1.虚构性与语境152
2.可能世界理论的提出153
3.可能世界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54
4.可能世界理论在认知诗学中的作用157
二、语篇世界159
1.语篇世界理论的构成159
2.语篇世界的可及性162
3.调节现实与映射虚构163
三、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165
1.心理空间理论以及空间类型166
2.现实空间、映射空间与虚拟空间168
3.概念整合理论169
四、认知诗学分析173
第八章 概念隐喻180
一、概念隐喻180
1.隐喻:从修辞到认知180
2.隐喻的基本运作机制: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182
3.概念隐喻的特征185
4.概念隐喻具有经验基础186
二、作为映射的隐喻187
1.隐喻映射187
2.映射过程:喻体建构188
3.博喻、子喻体与平衡191
三、认知诗学分析195
第九章 文学寓言204
一、意义与宏观结构204
1.叙事、现实与语境204
2.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206
3.宏观规则207
二、寓言与投射209
1.文本意义与寓言209
2.映射的多种可能组合210
3.象征、整合与互文性212
三、认知诗学分析214
第十章 文本世界221
一、文本世界和参与者221
1.自发与他律:客观世界与文本世界221
2.文本世界的建构222
3.文本世界的参与者225
4.文本世界的共同场226
5.空间建构元素与功能推进命题227
二、次级世界及其类型229
1.指示次级世界230
2.态度次级世界230
3.认知次级世界231
三、理解文学233
1.文学理解与情感经验233
2.体验文学叙事234
3.叙事的理解237
4.隐性语境、显性语境以及框架完善和框架转换239
5.框架混合、框架修复与框架替代240
四、认知诗学分析241
第十一章 结语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