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
  • 李剑亮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730802601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6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词(文学)-文学研究-中国-唐代;宋词-文学研究-中国;歌妓-研究-中国-唐代~宋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唐宋歌妓制度面面观8

第一节 歌妓制度溯源8

一 先秦女乐8

二 汉代倡乐12

三 魏晋南北朝的乐户14

第二节 唐代歌妓制度扫描18

一 教坊与教坊制度18

二 官妓21

三 家妓22

四 私妓23

第三节 宋代歌妓制度扫描24

一 官妓25

二 家妓29

三 私妓32

第四节 唐宋歌妓的群体特征33

一 歌妓的称呼33

二 歌妓的年龄特征34

三 歌妓的色艺35

四 歌妓的歌唱艺术37

五 歌妓地位的二重性38

第五节 唐宋歌妓事略41

一 唐代歌妓事略42

二 宋代歌妓事略49

第二章 唐宋词人与歌妓的交往55

第一节 词人与歌妓交往的方式55

一 小楼深巷狂游遍55

二 公子归来燕燕忙58

三 却来官府听笙歌61

四 且携歌舞到园亭63

第二节 词人与歌妓交往的内容67

一 忍听樽前飞燕歌67

二 走向绮筵呈曲妙69

第三节 词人与歌妓交往的性质71

一 几家欢快几家哀71

二 以男女之情兼诗友之谊72

第四节 词人与歌妓交往的作用74

一持酒听歌心已醉74

二 新词佳丽见情通75

三 小词流入管弦声77

第三章 词人与歌妓交往心态的个案分析:以柳永为例78

第一节 与歌妓交往的复杂心态78

一 社会层面78

二 心理层面81

第二节 满足词人情感和精神的追求85

一 满足情感需要85

二 弥补缺憾87

第三节 激发词人创作的动力87

一 创作冲动88

二 创作心理场89

第四章 词为歌妓应歌而作92

第一节 应歌之词的创作背景:歌妓乞词93

一 “乞词现象”描述93

二 “乞词”作用透视96

第二节 应歌之词的内容特征:歌妓情结99

一 “词序”的启发99

二 赠妓词105

三 咏妓词109

四 思妓词114

五 悼妓词118

第三节 应歌之词的独特标记:歌妓代称121

一 以古代或前朝女子作歌妓的代称121

二 以某些地域的女子总称作歌妓的代称123

三 以赞美女性的丽辞作歌妓的代称123

第五章 唐宋词中的歌妓形象125

第一节 敦煌词中的歌妓形象125

一 歌唱者形象125

二 幽怨者形象126

三 纵情者形象127

第二节 花间词中的歌妓形象128

一 美丽的歌唱者形象129

二 多情者形象130

三 伤心失意者形象131

四 渴望自由者形象133

第三节 宋词中的歌妓形象134

一 温柔多情型135

二 寻觅知音型136

三 诉说怨情型137

四 直率大方型138

五 感叹世事型138

第四节 歌妓形象的描写方法139

第六章 歌妓与词的实用功能141

第一节 词人生活情趣的多样化141

一 郊游与赏花142

二 听歌与观舞143

三 饮酒和品茶145

第二节 词在士大夫生活中的实用功能149

一 侑觞劝酒149

二 劝茶延客151

三 娱宾遣兴152

四 礼仪交际153

第三节 歌妓使词的实用功能得以完美实现155

一 歌妓与词的侑觞劝酒功能155

二 歌妓与词的劝茶延客功能158

三 歌妓与词的娱宾遣兴功能161

四 歌妓与词的礼仪交际功能162

第七章 歌妓在词乐结合中的中介作用164

第一节 词与音乐的结合需要歌妓作中介164

第二节 歌妓具有充当中介的条件167

第三节 歌妓在词乐结合中的作用170

第八章 歌妓与词的传播176

第一节 词的两种主要传播范式176

一 以抄本和刻本为媒介的静态传播范式177

二 以歌妓为中介的动态传播范式178

第二节 词籍对词的传播具有双重作用179

第三节 歌妓在词的传播过程中的作用182

第四节 词的传播效果的综合分析186

一 同步性186

二 持久性187

三 感染性189

第九章 词的主体两重性与词风特征194

第一节 词的创作主体194

一 词的第一创作主体——词人195

二 词的第二创作主体——歌妓195

三 两个创作主体的活动195

第二节 词的创作主体向歌妓转移196

一 代歌妓言196

二 词的创作主体向歌妓转移201

第三节 主体转移后的词风特征203

第十章 歌妓自身的创作活动217

第一节 真情假意皆成章217

一 对爱情的幻想218

二 对命运的感叹219

三 言不由衷诉假情220

第二节 抒情实用双动机220

一 以词相答表离愁221

二 以词侑觞献殷勤221

第十一章 歌妓对唐宋词的负面影响223

第一节 词人创作态度的随意性223

第二节 词作内容的色情倾向226

第三节 审美心理中的病态趣味230

第十二章 对传统词论中“歌妓误区”的反思234

第一节 “尊体意识”中的误区234

第二节 “以词论人”的评判误区243

第三节 “豪放”与“婉约”的评价误区250

第四节 反思评价误区252

引用书目255

再版后记2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