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玉米生态生理与产量品质形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玉米生态生理与产量品质形成
  • 董树亭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20078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17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41页
  • 主题词:玉米-植物生态学-研究;玉米-植物生理学-研究;玉米-栽培-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玉米生态生理与产量品质形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玉米群体光合性能与产量形成1

1.1 玉米群体光合性能与产量研究现状1

1.1.1 群体光合作用系统2

1.1.2 品种类型与光合4

1.1.3 生态因素与群体光合6

1.2 玉米群体光合性能与高产潜力11

1.2.1 不同株型玉米群体光合作用特点11

1.2.2 花粒期群体光合特性与高产潜力15

1.2.3 群体光合作用、籽粒生长动态与产量潜力20

1.3.1 品种间群体光合特性差异22

1.3 玉米群体光合与品种特性22

1.3.2 不同品种群体光合速率的冠层分布24

1.3.3 品种间群体光合对种植密度的反应25

1.4 生态因素对玉米群体光合的影响及调控27

1.4.1 群体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对光、温、气的响应27

1.4.2 群体中的单叶光合与群体光合作用系统的关系30

1.4.3 群体光合作用的肥水调控31

1.5 玉米光合产物的消耗与积累33

1.5.1 不同器官的呼吸速率33

1.5.2 群体呼吸速率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34

1.6.1 群体叶源量的变化37

1.6 玉米的库源比值与产量形成37

1.6.2 群体库容量的变化40

1.6.3 群体库源比值与产量41

2.主要参考文献43

2. 玉米根叶生态生理与产量品质形成46

2.1 玉米根系生理特性及其与地上部的关系46

2.1.1 不同类型品种个体与群体籽粒产量潜力46

2.1.2 不同类型品种充分生长条件下根系及地上部的生理特性47

2.1.3 不同类型品种根系及地上部对密度的反应51

2.2.1 对根系及地上部物质生产的影响54

2.2 限制根系伸展空间对不同类型玉米根系及地上部生长的影响54

2.2.2 对不同层次根系生理活性的影响57

2.2.3 对N素吸收与N素利用效率的影响58

2.2.4 对不同类型品种产量及物质积累分配的影响61

2.2.5 根系伸展空间受限条件下对根系的调控64

2.3 玉米根系密度与籽粒产量的关系72

2.3.1 限制根系伸展对根系密度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72

2.3.2 种植密度对根系密度的影响及与产量的关系72

2.3.3 根系与产量相关的几个问题74

2.4.1 玉米叶片的结构80

2.4 玉米叶的生理特性80

2.4.2 玉米叶片的生长姿态84

2.4.3 玉米叶片的生长及功能85

2.5 玉米叶片的衰老及调控87

2.5.1 叶片衰老的形态变化与顺序87

2.5.2 叶片碳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动态97

2.5.3 叶片内源激素的变化动态109

2.5.4 影响叶片生长的环境因素112

3.主要参考文献113

3.1.1 果穗维管束联络系统的形成及特点116

3.1 玉米果穗维管束系统的发育与穗粒库容116

3. 玉米穗粒发育与产量品质形成116

3.1.2 不同穗位、粒位间维管束的结构差异119

3.1.3 果穗维管束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穗粒库容的关系121

3.1.4 不同类型品种果穗维管束系统的结构差异124

3.1.5 密度对果穗维管束的结构、功能及穗柄伤流的影响128

3.1.6 激素对果穗维管束结构、功能及穗粒库容的影响133

3.2 玉米籽粒发育、营养物质积累及其与籽粒库容的关系135

3.2.1 胚的形成、发育和营养物质变化136

3.2.2 胚乳的发育和营养物质积累143

3.2.3 果种皮的发育148

3.2.4 籽粒的生长模式与适期晚收149

3.2.5 籽粒乳线消长与养分积累及粒重的关系152

3.3 玉米盾片发育的超微结构及其与籽粒发育的相关性154

3.3.1 盾片发育的超微结构154

3.3.2 盾片内部细胞中蛋白质体的形成和结构157

3.3.3 盾片的发育过程及其与籽粒发育的相关性157

3.4 玉米胚乳传递细胞的发育及其与籽粒发育的相关性159

3.4.1 胚乳传递细胞发育的显超微结构160

3.4.2 胚乳传递细胞的发育与籽粒发育的相关性164

4.主要参考文献165

4. 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的生理特性演化168

4.1 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物质生产和器官集成的演化169

4.1.1 品种更替过程中的物质积累与分配演化169

4.1.2 不同年代品种干物质积累速率的演化171

4.1.3 不同年代品种籽粒灌浆的物质来源和籽粒灌浆特性172

4.1.4 不同年代品种的群体内叶面积冠层分布和采光特点的演化172

4.2 品种更替过程中产量构成因素和主要产量性状的演化175

4.2.1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演化175

4.2.2 不同年代品种的穗部性状和植株形态比较176

4.2.3 不同年代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的产量性状演化178

4.3 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单叶光合特性演化规律181

4.3.1 不同年代品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演化特点181

4.3.2 不同品种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演化特点183

4.3.3 不同品种叶片细胞间隙CO2浓度的演化特点184

4.3.4 不同叶位叶片净光合速率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品种间比较185

4.4 品种更替过程中不同年代品种籽粒库生理特性的演化186

4.4.1 不同年代品种籽粒胚乳细胞增殖的演化特点187

4.4.2 不同年代品种籽粒充实期的生理活性演化特点190

4.5.1 不同年代品种不同叶位叶片乙烯释放速率研究194

4.5 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叶片内源激素调控的演化194

4.5.2 不同年代品种叶片iPAs和ABA含量的比较研究197

4.6 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叶器官的抗衰老特性演化202

4.6.1 不同年代品种开花后叶片SOD的演化特点202

4.6.2 不同年代品种开花后叶片CAT酶活性的演化特点204

4.6.3 不同年代品种开花后叶片POD酶活性的演化特点205

4.6.4 不同年代品种开花后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演化特点207

4.7 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根系的演化208

4.7.1 品种更替过程中根系时空分布特性的演变208

4.7.2 不同年代品种生育全程根系特性演化研究212

4.7.3 不同年代品种根系活性与ATPase活性的演化217

4.7.4 不同年代品种根系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演化222

5.主要参考文献225

5. 玉米品质形成与生态调控228

5.1 玉米籽粒品质研究进展228

5.1.1 品质形成的遗传因素研究与品质育种228

5.1.2 品质形成的非遗传因素研究234

5.2 玉米籽粒糖类物质的合成与积累238

5.2.1 糖的合成与积累238

5.2.2 淀粉的合成与积累248

5.3.1 氨基酸的合成与积累254

5.3 玉米籽粒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与积累254

5.3.2 蛋白质的合成与积累258

5.4 玉米籽粒脂肪的合成与积累262

5.5 玉米籽粒品质的生态调控262

5.5.1 播期调控263

5.5.2 不同生态区玉米籽粒品质差异269

5.5.3 海拔高度对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272

5.5.4 不同生态因子与品质的关系分析276

6.主要参考文献278

6.1 硫素营养及其研究进展281

6. 玉米的硫素需求与氮磷钾营养281

6.2 玉米的硫素营养283

6.2.1 玉米的硫素吸收与分配283

6.2.2 硫肥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287

6.2.3 硫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294

6.2.4 硫肥对玉米品质的影响295

6.3 玉米硫效率的基因型差异296

6.3.1 玉米根系硫素吸收动力学的基因型差异296

6.3.2 玉米对硫素响应的基因型差异298

6.3.3 玉米硫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300

6.4 玉米的氮磷钾营养及硫素的影响304

6.4.1 玉米的氮素营养304

6.4.2 氮硫互作对玉米生产的影响312

6.4.3 玉米的磷素营养及硫对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323

6.4.4 玉米的钾素营养及硫对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329

6.4.5 硫素对玉米吸收利用其他元素的影响335

6.5 硫肥的科学施用338

6.5.1 土壤的供硫能力338

6.5.2 硫肥的种类339

6.5.3 硫肥的科学施用340

7.主要参考文献342

7.1 生态因素与玉米产量品质形成研究进展346

7.1.1 光照与玉米产量和品质346

7. 生态环境对玉米产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346

7.1.2 温度与玉米产量形成347

7.1.3 CO2浓度与玉米产量形成349

7.1.4 水分与玉米产量形成349

7.2 生态因素对玉米高产特性的影响及调控350

7.2.1 不同生态区域的玉米产量及其调控351

7.2.2 玉米产量与生态因素的关系352

7.2.3 生态因素对生理特性的影响及调控355

7.3.1 高温对籽粒产量的影响364

7.3 高温对玉米产量品质形成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364

7.3.2 高温对籽粒品质的影响366

7.3.3 高温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371

7.3.4 高温对活性氧代谢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378

7.3.5 高温对碳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384

7.3.6 高温对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389

7.4 遮阴对玉米产量品质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393

7.4.1 遮阴对籽粒产量的影响394

7.4.2 遮阴对籽粒品质的影响396

7.4.3 遮阴影响产量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4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