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核工业辐射水平与效应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核工业辐射水平与效应](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0567705.jpg)
- 潘自强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ISBN:750221464X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核工业辐射水平与效应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目的1
二、核工业辐射防护的发展2
(一)辐射防护规定与标准2
(二)辐射监测方法4
(三)辐射防护评价8
(四)辐射防护管理10
(五)辐射效应研究11
参考文献12
第二章 中国天然辐射本底水平17
一、天然辐射源17
(一)宇宙射线18
(二)原生辐射19
二、陆地γ辐射19
(一)室外环境γ外照射辐射水平19
(二)室内γ外照射辐射水平21
三、氡、?及其子体的水平23
(一)室外氡、?及其子体的浓度23
(二)室内氡、?及其子体的浓度24
四、环境介质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28
(一)不同水体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28
(二)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37
五、食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水平43
六、天然本底辐射对人体产生的剂量43
(一)外照射剂量43
(二)内照射剂量44
(三)人体所受天然辐射总剂量45
参考文献45
第三章 职业性辐射照射剂量48
一、引言48
(一)个人监测目的49
二、职业性辐射照射个人监测49
(二)个人监测概况50
(三)数据来源51
三、剂量分布特征和个人剂量评价指标53
(一)剂量分布特征53
(二)个人剂量评价指标53
四、剂量数据统计和分析54
(一)核燃料循环54
(二)放射性同位素研制和生产81
(三)事故性辐射照射83
(四)核工业职业性辐射照射剂量数据89
五、简要总结96
参考文献97
第四章 环境评价98
一、引言98
(一)评价区域99
二、环境评价方法99
(二)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100
(三)评价模式100
三、系统概况101
(一)概述101
(二)三废来源与治理措施102
四、环境监测106
(一)概述106
(二)监测方案106
(三)主要监测结果与分析106
五、正常运行对环境的影响111
(一)源项111
(二)剂量估算与评价114
(二)后果估算与评价129
(一)事故概述129
六、事故工况对环境的影响129
七、环境治理措施的代价-效益分析130
八、结论与讨论133
(一)基本结论133
(二)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134
参考文献136
第五章 辐射效应的实验研究137
一、概述137
二、放射生物学研究138
(一)辐射致造血功能效应138
(二)辐射生化效应139
(三)辐射免疫效应141
(四)辐射生殖效应142
(五)辐射皮肤效应143
(一)铀144
三、放射毒理学研究144
(二)钚147
(三)氚149
(四)放射性碘152
四、辐射致癌效应实验研究153
(一)外照射致癌的实验研究153
(二)内照射致癌的实验研究155
五、总结与展望164
参考文献166
第六章 辐射健康危害评价171
一、核工业辐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71
(一)铀矿勘探与开采井下作业的氡子体照射与矿工肺癌171
(二)核工厂作业人员的辐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78
(三)核工业职业性照射致癌危险估计186
(四)核工厂职业照射人员子代遗传性和先天性疾病的危险193
(一)用染色体畸变分析进行的研究198
二、用辐射细胞遗传学作为生物剂量计的研究198
(二)其他细胞遗传学方法在辐射照射研究中的应用206
(三)辐射细胞遗传学的动物实验研究208
(四)细胞遗传学研究小结209
三、职业性照射的确定性效应210
参考文献214
第七章 辐射工作人员的医学监督220
一、辐射工作人员医学监督工作的简要回顾220
二、辐射工作人员医学监督的内容和程序225
三、辐射工作人员的健康评价227
四、过量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239
五、结语247
参考文献248
一、辐射剂量水平251
(一)工作人员所受职业性照射251
第八章 核工业辐射水平与效应综合分析与评价251
(二)公众所受照射254
(三)核工业生产对工作人员和公众产生的总照射256
二、辐射防护与健康评价258
(一)辐射防护评价258
(二)健康评价260
三、辐射防护的基本经验261
(一)依法管理261
(二)建立完整的辐射防护监测体系262
(三)辐射安全评价262
四、提高辐射安全的可能途径263
(一)加强风险管理263
(二)切实执行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264
(三)强化放射性废物管理265
五、结语266
参考文献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