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明代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明代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0051304.jpg)
- 张希清,毛佩琦,李世愉主编;郭培贵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131965;978720813184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644页
- 文件大小:278MB
- 文件页数:7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明代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明代科举的时代背景1
二、明代科举发展的主要表现4
三、科举在明代选官来源体系中的地位10
四、明代科举文献概述13
五、明代科举制度研究概述23
第一章 科考38
第一节 科考确立之前的“有司保举申送”38
一、洪武三年“乡里举保”与“州县申报”38
二、洪武十七年“皆由有司保举”39
第二节 科考的确立与发展40
一、科考的确立40
二、科考的发展43
第三节 户籍地报考原则的确定71
一、明代的户籍类别71
二、考生在现户籍地报考原则的确定与强化72
三、考生在非现籍地的合法报考89
第四节 考生的应考资格及其演变91
一、应考资格的初定91
二、考生类别的增加97
三、始终被禁入试者133
第二章 乡试135
第一节 乡试时间与地点135
一、乡试时间136
二、乡试地点139
三、各直省开考科数144
第二节 帘内与帘外官的选任与职责145
一、帘内考官的选任与职责145
二、帘外执事官的选任与职责177
第三节 考场席舍、考官锁院与考生考试规则207
一、考场席舍制度208
二、考官及执事官入场、锁院与戒誓制度209
三、考生考试纪律216
四、防止场外干扰222
第四节 录取依据与程序224
一、录取并重三场、止凭文高下224
二、考官会同搜检重校落卷制度227
三、不许越房取士229
四、会同拆卷制度229
五、顺天解元只取北直人230
六、两京监生的录取名额238
七、揭晓与鹿鸣宴241
第五节 磨勘与覆试制度243
一、乡试朱墨卷限期解部与磨勘制度243
二、落卷返还下第考生制度245
三、覆试制度246
第六节 乡试录取额数249
一、由不拘额数到定额录取249
二、成化后解额的个别与普遍小幅增加260
三、明代各省直乡试录取额数变化的特点263
四、各地乡试考生规模与录取比例264
第七节 纂修《乡试录》269
一、《乡试录》的最初称谓269
二、《乡试录》的格式与内容271
三、《乡试录》的刊印、上呈和颁发281
四、对《乡试录》违式的惩治282
第八节 举人资格284
一、举人成为终身功名284
二、举人获得永久参加会试与入监和选官资格286
第九节 乡试落第者的结局与出路287
一、生员287
二、充贡或援例入监288
三、岁贡充教289
四、连续应试289
五、乡试副榜290
六、其他291
第三章 会试293
第一节 会试时间、地点与应试者293
一、会试时间与地点293
二、会试应试者294
第二节 帘内官与帘外官304
一、帘内考官的选任与职责304
二、帘外执事官的选任与职责336
第三节 官员入场、锁院与考生考试规则357
一、考官、执事官的入场与锁院、戒誓制度357
二、考生应试规则368
三、防止场外干扰373
第四节 录取规则与磨勘、覆试制度374
一、三场并重374
二、南、北、中卷的确立379
三、考官会同搜检重校落卷制度386
四、不得越房取中387
五、会同拆卷制度387
六、磨勘试卷制度388
七、覆试制度388
第五节 中式名数与录取比例388
一、录取名数与比例389
二、会试录取比例总体下降的原因394
三、会试录取增额的根本和直接动因395
第六节 纂修《会试录》397
一、《会试录》的格式398
二、《会试录》的刊印、上呈和颁布404
第七节 下第举人的去向404
一、副榜举人充教405
二、举人考试就教408
三、举人径授行政官员410
四、举人入监肄业以俟后科或历事待选411
五、潜心问学414
六、专心应考、抱憾而终416
第八节 对行劣举人的惩治417
第四章 殿试420
第一节 殿试的时间、地点与应试者420
一、殿试时间与地点420
二、应试者422
第二节 读卷与执事官的选任与职责423
一、读卷官的选任与职责423
二、执事官的选任与职责459
第三节 考试、阅卷、分甲规则及其发展463
一、皇帝御殿亲试463
二、阅卷与分甲规则465
三、读卷与钦定鼎甲三名470
四、殿试黜落475
第四节 传胪、恩荣宴与进士题名475
一、传胪大典与张挂黄榜475
二、恩荣宴477
三、习仪、赐冠带钞锭与上表谢恩482
四、谒先师庙、行释菜礼、立石题名483
第五节 纂修《进士登科录》486
一、《登科录》的结构与内容486
二、《登科录》的刊印、上呈和颁布491
第六节 新进士观政与选官资格492
一、一甲进士选翰林官492
二、二三甲进士观政及其选官资格493
第五章 庶吉士选拔、培养与散馆制度507
第一节 庶吉士制度的萌芽及其选拔制度的确立与发展507
一、庶吉士制度的萌芽507
二、庶吉士选拔制度的确立508
三、庶吉士选拔制度的发展508
四、两类未经选拔产生的庶吉士523
第二节 庶吉士的培养和考核制度524
一、庶吉士的培养524
二、庶吉士的考核533
三、庶吉士的待遇535
第三节 庶吉士散馆授职及其影响536
一、庶吉士散馆及授官536
二、庶吉士选拔、铨选与政治的相互影响558
附录564
明代各省直乡试录取额数沿革表564
明代历科会试会元、殿试状元及其录取名数表570
明代历科庶吉士人数、名单表596
明代历科庶吉士教习官名单表612
征引文献620
后记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