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劳动价值论争论评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劳动价值论争论评说
  • 余陶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9625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劳动价值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劳动价值论争论评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古典经济学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来源1

一 威廉·配第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价值理论的奠基者1

(一)关于“劳动决定价值”理论1

(二)价值理论的矛盾所在4

二 亚当·斯密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9

(一)劳动分工是劳动价值论的起点9

(二)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15

三 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劳动价值学说29

(一)商品价值取决于生产它所必要的劳动量30

(二)不同性质的劳动35

(三)地租变动不能改变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44

(四)为了坚持劳动价值论否认绝对地租47

第二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49

一 19世纪40年代劳动价值论的探索时期49

二 19世纪50年代转向劳动价值论的过渡时期52

三 19世纪60年代劳动价值论的确立时期55

四 19世纪60年代后对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创立时期71

(一)研究劳动价值论是从考察货币入手的72

(二)确立了商品的二重属性73

(三)发现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74

(四)提出了货币本质和职能76

(五)商品和货币的矛盾产生危机的可能性77

第三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94

一 商品价值的含义94

(一)价值“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94

(二)商品就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95

(三)正确理解价值的含义必须分清的界限97

二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99

(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00

(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104

(三)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106

三 价值的形式108

(一)简单的价值形式109

(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111

(三)一般价值形式112

(四)货币形式113

四 价值的本质113

(一)商品拜物教来自商品形式本身114

(二)商品拜物教存在的根源115

五 价值的生产116

(一)劳动过程116

(二)价值形成过程118

(三)价值增殖过程118

六 价值的流通121

(一)个别资本的循环与周转121

(二)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124

七 价值的转形129

(一)所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133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34

(三)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134

(四)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35

(五)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136

(六)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37

八 价值的分配138

(一)商业利润138

(二)利息140

(三)地租142

九 价值的国际化145

(一)国际价值形成的条件145

(二)国际价值的决定的内容146

(三)国际价值的来源147

(四)国际价值的实现基础147

第四章 劳动价值论的方法149

一 以人为本是劳动价值论的基础149

(一)人的劳动本质149

(二)资产阶级经济学劳动观点151

(三)所谓“泛价值论”154

二 科学的抽象方法155

(一)科学抽象法的发展历史155

(二)马克思科学的抽象方法157

三 辩证的分析方法164

(一)商品内部矛盾的分析法164

(二)价值形式和内容的辩证法172

(三)价值的质和量的辩证法174

(四)价值的本质和现象的辩证法175

(五)价值的分析和综合的辩证法177

四 逻辑的起点和历史的起点相一致178

(一)劳动是劳动价值论的逻辑起点178

(二)逻辑起点的条件181

(三)关于逻辑起点的争论185

(四)逻辑与历史相一致189

第五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否定劳动价值论的批判194

一 马克思对萨伊的价值理论的批判194

(一)所谓效用决定价值194

(二)所谓劳动力、资本或土地协同创造价值195

(三)所谓价值的分配197

二 马克思、恩格斯对蒲鲁东的价值理论的批判202

(一)关于交换的产生203

(二)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203

(三)关于构成价值或综合价值205

(四)关于价值比例规律的运用207

三 马克思对马尔萨斯的价值理论的批判211

(一)混淆商品和资本211

(二)庸俗的“让渡利润”见解212

(三)片面解释斯密的价值理论213

(四)否定劳动价值论215

(五)非生产阶级必须不断增长的观点217

四 恩格斯对杜林攻击劳动价值论的反驳218

(一)关于财富的定义219

(二)关于价值的定义219

(三)关于价值的决定221

(四)关于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224

(五)关于资本的本质226

五 恩格斯对拉萨尔的批判230

六 恩格斯对阿基尔·洛里亚的反驳232

(一)关于价值规律和平均利润率之间的矛盾232

(二)关于剩余价值和利润率之间的矛盾234

七 恩格斯对门格尔的批判236

八 恩格斯对汤普逊所谓发现了“剩余价值”的反驳240

(一)关于财富的观点241

(二)关于剩余价值的观点244

第六章 西方学者对劳动价值论的争论248

一 庞巴维克的价值理论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攻击248

(一)边际效用决定价值248

(二)主观价值的性质、根源及其量的决定250

(三)边际效用决定价值255

(四)对马克思关于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理论的攻击257

二 恩格斯反对庞巴维克的斗争263

第七章 我国20世纪50—70年代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争论265

一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265

(一)关于商品概念的争论265

(二)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否存在商品生产的争论268

(三)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的争论275

(四)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交换关系是否为商品交换的争论276

二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价值规律277

(一)关于什么是价值规律的讨论277

(二)关于价值规律的作用的争论281

三 价值规律和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关系288

四 社会主义的价格形成的基础297

(一)关于等价交换298

(二)关于价值和价值量298

(三)生产价格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价格形成的基础298

第八章 20世纪80年代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争论312

一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的含义312

(一)生产劳动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312

(二)把生产劳动仅仅归结为直接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是不“确切的”314

二 马克思的生产劳动与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劳动的关系317

(一)亚当·斯密关于生产劳动的第二个定义318

(二)亚当·斯密的生产劳动的两个定义320

三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322

(一)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对考察社会主义劳动的指导意义322

(二)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含义323

(三)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划分的标准326

四 生产劳动研究中的方法论351

(一)关于“生产劳动研究中要注意的方法论”351

(二)关于“马克思研究生产劳动问题方法论刍议”355

第九章 20世纪90年代关于价值源泉的争论361

一 价值一元论与多元论的争论361

二 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争论368

三 多元价值论的各种表现及其争论373

(一)社会劳动创造价值论373

(二)生产要素价值论或财富论388

四 所谓劳动价值论的功能具有先天性缺陷403

第十章 21世纪初关于如何深化劳动价值论的争论408

一 是深化劳动价值论还是否定劳动价值论408

(一)关于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是否有“多种含义”409

(二)关于生产要素中不变资本的功能、作用和价值变动415

(三)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是庸俗分配论的理论基础420

(四)科学技术是否是创造新价值的巨大源泉422

二 劳动价值论与社会主义分配制度434

(一)劳动价值论与分配的关系434

(二)劳动价值论与按劳分配的关系441

(三)劳动价值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445

(四)按生产要素分配与物化劳动创造价值452

参考文献456

后记4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