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和合之美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美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和合之美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美学研究
  • 杨黎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609071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0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225页
  • 主题词:儒家-哲学思想-研究-中国-先秦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和合之美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美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美学视界1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1

一、如何理解先秦儒家思想中的人格观念?1

二、先秦儒家人格的理想形态如何发生?3

三、如何看待先秦儒家人格理想的落实?4

四、先秦儒家理想人格境界归于何处?5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7

一、立足于人性的研究视角8

二、立足于文化的研究视角15

三、立足于生活世界的研究视角18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20

一、研究思路20

二、研究内容22

三、研究方法24

第一章 先秦儒家思想中的“人格”解读26

第一节 儒家理想人格的“身体”涵义29

一、形体之身的姿态30

二、德性之体的涵养33

第二节 儒家理想人格的“力行”特征36

一、行“仁”的内在特征37

二、行“礼”的外化表现38

第二章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的理论前提:天人和合41

第一节 天道观念的基础形态:生意至气象的衍化45

一、天命至天道45

二、天道的生意47

第二节 人道观念的基本思路:天生向人成的展开54

一、道不远人55

二、天生人成57

三、天人交际60

第三节 天、人的和合:天命到人格的转化62

一、天、人关系的“合”与“和”62

二、人性与天道的交接65

三、天命神性向人格精神的转化68

第三章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的展开:身心和合72

第一节 先秦儒家之“身”的界说75

一、生理性意义的“身”76

二、道德性意义的“身”79

第二节 先秦儒家之“心”的视角83

一、道德之“心”86

二、知道之“心”87

三、持志之“心”89

第三节 身心和合的“气”化思路91

一、身、心之合:气的流行95

二、身、心之和:气的化行98

第四节 身心和合的理想状态:形生神俱102

第四章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的美学实现:知情合一106

第一节 儒家人格世界的支点:知与情的架构107

一、广博之知108

二、纯粹之情111

第二节 儒家人格意义的开启:“仁之方”的启示114

第三节 儒家人格理想的境界形态:“大人”之大118

一、孔子的“君子—大人”范型119

二、孟子的“大丈夫”气象121

三、荀子的“大儒”理想122

第四节 儒家人格意象的生成:内充与外铄124

一、内充之气:内养与内治的生命气象124

二、外铄之象:仁者之乐的人格意象129

第五章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美学归宿:和合之美143

第一节 道德情感的美学探源:孔子的道德与审美143

一、道德情感的原初生成:由神本向人本的转化145

二、孔子思想中道德情感的审美特征146

三、从《论语》看孔子的道德情感147

四、道德情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阐发:人品与艺品154

第二节 人格境界的美学之思:境域化思维的启示156

一、人格境界的构成识度157

二、人格境界的审美实现159

三、人格境界的时中之美161

四、人格境界的道德与审美162

第三节 理想人格的美学归宿165

一、先秦“和合之美”思想的观念溯源165

二、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和合之美”173

结语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的困限与启示181

第一节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的理论困限181

一、天命向人格精神转化的不彻底性181

二、抑形身而扬德心的思想倾向性184

三、成“仁”对成“人”的涵盖性187

第二节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的当代启示190

参考文献193

致谢2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