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疯狂 惊恐和崩溃 金融危机史 第7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疯狂 惊恐和崩溃 金融危机史 第7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0451756.jpg)
- 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罗伯特.Z.阿利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8920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4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疯狂 惊恐和崩溃 金融危机史 第7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金融危机:痼疾难医1
投机狂热、信贷扩张及相关研究著述10
政策启示19
本书结构安排23
第二章 标准危机模型剖析35
历史学与经济学35
危机模型36
国际传导机制40
模型的有效性44
明斯基模型在21世纪的现实相关性46
第三章 投机狂热50
市场理性50
个体理性与市场非理性53
外部冲击68
投机对象73
投机本性的国别差异76
第四章 火上浇油:信贷扩张79
货币学派与银行学派83
债务质量89
证券化94
短期拆借资金95
金汇兑本位制99
信贷不稳定和“大萧条”100
第五章 关键阶段:泡沫即将破灭107
预期变化107
贝尔斯登公司、房利美、房地美和雷曼兄弟公司109
警讯112
财务困境115
困境会持续多久121
危机的开始127
崩溃与恐慌133
第六章 投机过热与纸面财富136
郁金香投机狂热139
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141
商品价格、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146
第七章 伯纳德·麦道夫:欺诈、骗局与信贷周期148
欺诈和腐败的分类152
20世纪90年代的欺诈事件161
骗子贷款、忍者资产(Ninja assets)、大而不能判(too big to jail)169
忍者贷款——对无收入无资产人群提供的贷款170
托儿与骗子170
窃取内部信息173
欺诈与狂热174
欺诈与泡沫176
贵族赌徒179
腐败的媒体180
可疑做法181
20世纪90年代与21世纪初的欺诈184
银行的诱惑185
第八章 危机的国际传播:1618—1930年190
谁应为危机负责190
传导机制193
劣币危机194
南海泡沫和密西西比泡沫195
1763—1819年的危机196
1825—1896年的危机198
1907年的危机205
1929年危机的国内后果206
第九章 资产价格泡沫的国际传播:从墨西哥城到东京再到曼谷、纽约、伦敦和雷克雅未克209
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等国银行贷款激增210
20世纪80年代,日本资产泡沫212
东亚经济奇迹与新兴市场股票泡沫217
非理性繁荣和美国互联网股票价格泡沫220
全球房地产泡沫225
美国房地产泡沫226
滚滚资金和资产泡沫226
第十章 欧元的狂热与崩溃231
欧元计分卡234
欧元崩溃239
第十一章 政策应对:放任自流、劝解和银行假日242
银行监管体制改革244
任其发展247
道义劝说和其他措施252
拖延253
关闭市场和银行假日254
清算所票据256
银行合作257
1828年阿尔萨斯危机257
1857年汉堡危机258
债务担保:巴林公司危机259
存款保险262
财政票据264
运气:一点补白266
第十二章 国内最后贷款人267
概念起源268
谁来担当最后贷款人271
为谁提供,以何抵押278
何时提供,提供多少281
第十三章 国际最后贷款人286
从历史角度看国际金融危机292
伦敦与巴黎:国际金融中心29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最后贷款人299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国际货币体系安排306
限定性条件312
1994—1995年墨西哥危机313
1997年东南亚危机314
美国与美元315
第十四章 雷曼恐慌——原本可避免的灾难320
2005年美国房价泡沫322
“大而不倒”的成本及这一陈词的祸根332
“大而不倒”与道德风险341
第十五章 历史的教训345
金融动荡的原因356
第一轮信贷泡沫358
第二轮信贷泡沫359
第三轮信贷泡沫360
第四轮信贷泡沫361
数据规律362
货币冲击和信贷冲击的后果364
国际最后贷款人能否带来改观368
跋371
注释380
后记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