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球科学方法探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球科学方法探索](https://www.shukui.net/cover/9/35096579.jpg)
- 承继成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93050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607页
- 文件大小:161MB
- 文件页数:619页
- 主题词:地球科学-科学方法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球科学方法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科学方法哲学观与思维方式1
第一节 与科学方法有关的古代哲学1
第二节 与科学方法有关的现代哲学观5
第三节 科学认识论与地球科学方法17
第二章 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26
第一节 科学思维26
第二节 科学方法28
第三章 科学方法论37
第一节 若干基本概念简介37
第二节 确定性理论与线性科学方法论简介39
第三节 不确定性理论与非线性科学方法论简介46
第四节 非线性科学方法论52
第四章 非线性科学的新思维——对立并存观点80
第一节 科学大争论的焦点80
第二节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合理论86
第三节 “对立并存”观点92
第四节 “对立并存”观点的科学论证101
第五节 “对立并存”的普适性120
第五章 地球科学方法论的新思维166
第一节 地球系统科学方法166
第二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信息化方法169
第三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控制论方法173
第四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协同论方法174
第五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突变论方法177
第六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混沌方法论方法179
第七节 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分析方法182
第八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分形方法186
第六章 地球系统过程的基本特征189
第一节 能量、物质时空分布不均匀特征191
第二节 物质流与能量流的运行及非平衡性特征193
第三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渐变与突变和量变与质变特征195
第四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波动性、节律性和不确定性197
第五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整体性特征203
第六节 地球系统的空间分异特征206
第七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时间分异特征223
第八节 地球科学数据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特征227
第七章 地球系统过程的科学推理与假说229
第一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自组织特征与Gaia假说229
第二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平衡与非平衡特征244
第三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不可逆特征250
第四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可逆性与不可逆性并存假说262
第五节 地球系统过程发展阶段可循环性与不可循环性并存假说270
第六节 人地关系理论或假说277
第八章 地球科学方法的发展特征292
第一节 科学方法的作用与意义292
第二节 综合-分化-再综合293
第三节 定性-定量-信息化294
第四节 从“e战略”到“u战略”的发展和IT红移297
第五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线性-非线性-综合299
第六节 地球科学方法:物质(实物)-能量(光谱)302
第七节 台站观测与计算机模拟实验303
第九章 地球科学方法的新进展304
第一节 地球科学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大数据技术进展304
第二节 宽带泛在网(含物联网)技术系统316
第三节 网络计算与云计算321
第十章 地球科学方法的发展趋势330
第一节 “面向世界”的大趋势/全球化330
第二节 “学科交叉”的大趋势331
第三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信息化336
第四节 地球科学方法/空间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服务化趋势339
第五节 信息技术的物理形态不再存在342
第六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两极化趋势344
第十一章 地球科学方法体系的发展过程及其历史形态353
第一节 地球科学共性方法综述353
第二节 地球科学共性方法的内涵356
第三节 地球科学共性方法的发展历史形态366
第十二章 地球科学共性方法体系内涵371
第一节 全球化大融合与共享体系371
第二节 全球无缝覆盖的数据精准实时获取技术374
第三节 全球无缝覆盖的数据传输技术381
第四节 大数据自组织复杂高性能云计算技术383
第五节 地球信息多维虚拟可视化技术385
第六节 地球科学的应用与服务方法385
第十三章 地球观测技术392
第一节 地球观测系统(EOS)392
第二节 全球大气观测系统(GEOSS)397
第三节 G3OS全球观测系统体系与进展403
第四节 其他全球观测技术415
第十四章 地球科学虚拟与全球可视化网站418
第一节 地球系统的虚拟与可视化表达技术418
第二节 外层空间虚拟与可视化表达425
第三节 全球夜间光亮的可视化表达429
第十五章 地球系统数据融合与建模方法439
第一节 数据融合技术439
第二节 建模与面向服务的架构(SOA)448
第三节 地球系统建模框架455
第十六章 全球变化的研究计划468
第一节 国际合作研究计划468
第二节 国家研究计划479
第三节 模拟器与模拟实验535
第十七章 新一代数字地球与智慧地球540
第一节 新一代数字地球540
第二节 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549
第三节 数字地球和智慧地球的区别555
第十八章 地球系统工程564
第一节 地球的电子皮肤564
第二节 数字地球神经系统566
第三节 地球工程570
参考文献587
附录:与地球科学方法有关的《标准与规范》及《数据中心及其网站》摘要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