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蜂窝异构网络基础理论及其关键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滕颖蕾,宋梅,刘梦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54958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23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34页
- 主题词:异构网络-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蜂窝异构网络基础理论及其关键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蜂窝异构网络概述1
1.1 蜂窝网络的概述1
1.1.1 蜂窝网络的提出1
1.1.2 蜂窝网络的特点3
1.1.3 蜂窝网络的演进过程4
1.2 蜂窝异构网络概述8
1.2.1 蜂窝异构网络的产生与意义8
1.2.2 蜂窝异构网络概念9
1.2.3 蜂窝异构网络的特点10
1.2.4 蜂窝异构网络的关键技术11
1.2.5 蜂窝异构网络的发展方向12
1.3 本书的组织结构13
第2章 蜂窝异构网络模型16
2.1 确定性模型16
2.1.1 怀特模型16
2.1.2 网格模型17
2.2 随机模型18
2.2.1 齐次泊松点过程18
2.2.2 泊松核过程21
2.2.3 二项泊松过程23
2.2.4 泊松聚过程25
2.2.5 液体模型26
2.3 各种模型之间的比较27
2.4 小结29
第3章 随机网络分析基础31
3.1 定义31
3.2 重要性质和定理32
3.3 点过程运算33
3.3.1 稀释33
3.3.2 叠加35
3.3.3 聚类37
3.3.4 随机位移38
3.4 常用结论39
3.4.1 与第n近邻点的距离分布函数39
3.4.2 接触距离分布和弦长42
3.4.3 面积分布44
3.5 HPPP模型下的性能分析45
3.5.1 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46
3.5.2 基于小区概念的模式51
3.6 相关内容56
3.6.1 仿真方法56
3.6.2 HPPP与指数分布、gamma分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58
第4章 蜂窝异构网络SE与EE的折中优化61
4.1 频谱效率61
4.1.1 频谱效率的定义62
4.1.2 常用系统的频谱效率64
4.2 能量效率65
4.2.1 能量效率与绿色通信65
4.2.2 能量效率的定义68
4.2.3 高能效通信关键技术71
4.3 SE和EE折中关系分析76
4.3.1 SE与EE之间的关系76
4.3.2 SE与EE折中分析方法80
第5章 小区范围扩张86
5.1 CRE概述86
5.1.1 CRE的提出背景86
5.1.2 CRE的分类87
5.1.3 不同CRE技术的比较89
5.1.4 CRE的研究现状91
5.2 偏置值的设计方法92
5.2.1 静态法92
5.2.2 动态法94
5.2.3 静态法和动态法的比较100
5.3 CRE对网络性能的影响100
5.3.1 平均每小区的负载101
5.3.2 容量102
5.3.3 频谱效率103
5.3.4 能量效率103
5.3.5 偏置值对网络性能参数的影响104
5.4 CRE的相关技术106
5.4.1 时域干扰协调技术106
5.4.2 CoMP107
5.5 小结108
第6章 蜂窝异构网络的无线资源分配111
6.1 蜂窝异构网络资源分配的概述111
6.1.1 无线资源分配概述111
6.1.2 蜂窝异构网络无线资源分配研究现状112
6.2 蜂窝异构网络资源分配的常用优化目标113
6.2.1 最大化系统吞吐量模型113
6.2.2 最小化系统功率消耗模型114
6.3 蜂窝异构网络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115
6.3.1 基于凸优化理论的蜂窝异构网络无线资源分配115
6.3.2 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的蜂窝异构网络无线资源分配118
6.3.3 基于博弈理论的蜂窝异构网络中无线资源分配120
6.3.4 其他资源分配方法122
第7章 蜂窝异构网络中的用户关联与流量卸载124
7.1 蜂窝异构网络中的用户关联124
7.1.1 用户关联概述124
7.1.2 蜂窝异构网络中的常用用户关联策略126
7.2 蜂窝异构网络中的流量卸载129
7.2.1 蜂窝异构网络的业务需求129
7.2.2 基于Femto技术的流量卸载130
7.2.3 基于电信级Wi-Fi技术的流量卸载131
7.2.4 基于D2D的流量卸载132
7.2.5 基于现有网络技术的流量卸载133
7.3 小结135
第8章 D2D137
8.1 概述137
8.1.1 D2D的概念137
8.1.2 D2D的场景138
8.1.3 D2D的业务应用141
8.2 D2D传输过程142
8.2.1 D2D的工作频率选择142
8.2.2 邻居发现145
8.2.3 链路建立148
8.2.4 代理服务149
8.3 D2D的资源分配技术149
8.3.1 基于凸优化的资源分配150
8.3.2 基于图论的资源分配151
8.3.3 多跳D2D的资源分配152
8.3.4 基于博弈论的资源分配153
8.4 D2D安全问题154
第9章 蜂窝异构网络的其他关键技术158
9.1 干扰对齐技术158
9.1.1 干扰对齐技术产生的背景158
9.1.2 干扰对齐技术的原理159
9.1.3 干扰对齐技术的分类160
9.2 双连接技术166
9.2.1 双连接技术概述166
9.2.2 双连接场景分析与设计方案与技术实现166
9.3 蜂窝异构网络的物理层安全技术168
9.4 蜂窝异构网络的节能技术171
9.4.1 基于多小区协作的基站休眠节能技术171
9.4.2 基于能效优先的Relay节点部署节能技术174
9.4.3 基于绿色能源采集的基站节能技术177
第10章 蜂窝异构网络的标准化182
10.1 异构网络部署182
10.1.1 多小区ID部署182
10.1.2 共享小区ID部署183
10.2 异构网络干扰协调186
10.2.1 时域干扰协调186
10.2.2 频域干扰协调187
10.2.3 功率控制188
10.3 移动性管理189
10.3.1 切换管理190
10.3.2 移动性位置管理192
10.4 小蜂窝技术192
10.4.1 小蜂窝网络架构193
10.4.2 回传拓扑结构195
10.4.3 小基站回传需求196
10.4.4 小基站回传解决方案199
10.4.5 小蜂窝基站部署202
第11章 超密集网络205
11.1 UDN的背景及实现205
11.2 UDN的网络架构208
11.3 UDN的关键技术211
11.3.1 多点协作传输技术212
11.3.2 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212
11.3.3 虚拟小区213
11.3.4 自组织网络214
11.3.5 无线回传技术215
11.3.6 移动性管理技术216
缩略语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