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生物学原理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古生物学原理 第3版
  • (美)富特等著;樊隽轩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8418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314页
  • 主题词:古生物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古生物学原理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化石记录的特性1

1.1 古生物学的性质及范畴1

1.2 化石保存2

概要性介绍3

化石形成方式5

假化石及人造物品6

埋藏学9

特异保存13

1.3 化石记录的采集13

测量化石记录的完整性19

1.4 化石记录性质的时间变化22

生物扰动22

骨骼矿物学23

含化石岩石的地理及环境分布23

1.5 化石记录知识的增长24

1.6 已发表的古生物数据的书目来源26

1.7 结束语27

第二章 生长和形态28

2.1 形态特征28

2.2 标本的描述和测量29

图示描述29

描述性术语30

测量的描述32

2.3 生长与发育特性39

生长的类型40

描述个体发育的变化43

生长速度45

异速生长的原因47

异速发育48

其他异速发育关系50

异时发育51

2.4 结束语53

第三章 居群和物种54

3.1 生物学和古生物学中的居群54

居群内的个体变异54

3.2 描述变异60

描述单维变异61

描述二维或多维变异61

3.3 物种的生物学性质67

生物种概念68

物种的起源68

物种的识别68

形态种和生物种69

3.4 结束语73

第四章 系统学74

4.1 正式命名及种的描述74

分类名称的书写格式81

种名的改变82

分类过程的重要性84

4.2 系统发育学84

分支图和树状图84

共有新征和演化关系86

根据形态特征推断亲缘关系88

系统发育估计的准确性93

其他方法95

谱系中的时间维96

4.3 分类100

较高分类等级的属性100

涵盖范围和等级101

4.4 结束语102

第五章 演化形态学107

5.1 适应及其他基本假说107

5.2 功能形态学108

功能形态分析的方法108

生物力学分析灭绝物种实例109

其他关于功能学解释的证据118

5.3 理论形态学119

发掘生命的不同模式120

权衡取舍以及局限的最优化使用124

表型变化及其背后的遗传因素129

5.4 结束语130

第六章 生物地层学132

6.1 生物地层学数据与对比的性质132

6.2 复合对比方法134

图形对比136

出现事件排序137

限定最优化法和排序与校准法140

6.3 利用梯度分析进行区域对比144

6.4 层序地层学与化石的分布146

6.5 地层延限的置信限度152

6.6 结束语154

第七章 演化速率与演化趋势156

7.1 形态速率156

形态速率的定义与测量156

形态演化速率的时间标尺159

7.2 分类单元演化速率160

生物类群的长期特征速率161

时间段的演化速率测量168

分类单元演化速率的影响因素170

7.3 形态演化与分类单元演化的关系170

古生物学中的宏演化及演化速度与模式的重要性170

检验点断平衡假说172

研究实例:新近纪加勒比海苔藓动物173

停滞机制175

点断变化机制177

7.4 演化趋向178

检验持续方向性179

系统发育倾向的机制180

7.5 结束语186

第八章 全球分异与灭绝189

8.1 生物多样性的属性189

8.2 全球分类学数据库189

8.3 全球多样性曲线的构建191

8.4 显生宙以来的分类组成转换195

海洋生态域195

陆地生态域201

8.5 显生宙以来新生率和灭绝率的下降202

8.6 集群灭绝202

集群灭绝的特征202

集群灭绝的诱因204

集群灭绝的选择性208

8.7 下一代古生物数据库211

8.8 剖析集群灭绝后的分化和复苏212

奥陶纪辐射212

热带美洲新生代的区域性海相生物转换214

集群灭绝后的复苏215

8.9 生物转换的简要回顾217

8.10 形态多样性218

形态歧异度分析的实例219

8.11 结束语221

第九章 古生态学和古生物地理学223

9.1 古生态数据的特性223

9.2 群落224

9.3 古生物群落229

化石类群在古群落中的分布229

化石类群在区域地层上的分布234

9.4 演化古生态学236

时间中的生态空间利用236

与生态互动相伴的演化转变239

近岸-远岸分异模式240

生态互动和集群灭绝244

9.5 古环境和古气候重建的新方法246

δ18O和Mg/Ca值247

通过化石植物推测古气候和古大气250

9.6 古生物地理学252

9.7 结束语255

第十章 古生物学领域的多学科综合研究案例256

10.1 古生物学的综合性256

10.2 海洋生命的寒武纪大爆发256

化石记录256

寒武纪事件的演化解释260

寒武纪大爆发的原因262

10.3 晚二叠世灭绝事件265

灭绝时间265

环境变化、生物地理和灭绝机制266

10.4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267

引发PETM的原因269

生物效应270

10.5 更新世大型动物群的灭绝272

晚更新世灭绝的性质272

大型动物群灭绝事件中人类的角色273

10.6 保护古生物学277

10.7 天体生物学280

10.8 结束语284

词汇解释285

参考文献293

译后记3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