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西文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山西文学史
  • 崔洪勋,傅如一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市:三晋出版社
  • ISBN:978754570863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702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732页
  • 主题词:地方文学史-山西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山西文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绪论1

第一编 先秦—南北朝晋文学(公元前17世纪—公元6世纪)2

第一章 远古至春秋晋文学的发轫2

第一节 远古的神话传说2

第二节 先民的歌唱9

第二章 战国时期三晋记事文学的兴起18

第一节 《晋语》18

第二节 《琐语》与《师旷》23

第三节 《穆天子传》28

第三章 三晋诸子散文35

第一节 法家及公孙龙35

第二节 荀子39

第三节 韩非子44

第四节 三晋演说家47

第四章 两汉三晋文学的失落51

第一节 走出三晋的文学51

第二节 走进三晋的文学56

第五章 魏晋时期三晋文学的回归60

第一节 卫觊 毋丘俭 杜挚 王昶60

第二节 文学世家的形成64

第六章 晋室南迁与北朝三晋文坛的复苏71

第一节 南渡诸家71

第二节 北朝三晋文坛的复苏75

第三节 刘琨 郭璞80

第二编 隋唐宋时期三晋文学(公元589—1297年)88

第七章 隋唐三晋诗歌的繁荣88

第一节 隋朝代表性诗人薛道衡90

第二节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王绩92

第三节 初唐“四杰”之冠王勃95

第四节 唐代律诗定型化的楷模宋之问97

第八章 盛唐著名三晋诗人100

第一节 唐代优秀山水田园诗人王维100

第二节 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王翰104

第九章 柳河东和中唐文学110

第一节 中唐前期诗人卢纶、耿?、畅当、柳中庸110

第二节 古文运动主将柳河东117

第三节 王涯和吕温125

第十章 晚唐三晋文学的成就131

第一节 现实主义诗人聂夷中、唐彦谦131

第二节 司空图和他的《诗品》136

第三节 温庭筠的诗和词141

第四节 薛逢、薛能和吕岩145

第十一章 三晋唐传奇149

第一节 传奇文学的新发展149

第二节 《古镜记》《无双传》《上清传》《童区寄传》151

第三节 重要的唐传奇集156

第十二章 宋代晋文学161

第一节 文彦博和北宋早期晋文坛162

第二节 司马光等人的文学成就166

第三节 伟大爱国词人赵鼎175

第四节 金国前期的山西诗人179

第三编 辽金元明清时期的晋文学(公元937—1840年)182

第十三章 辽金晋文学182

第一节 辽金晋文学概说182

第二节 从刘汲到李汾186

第三节 赵元 冯延登191

第四节 遗民作家与刘祁194

第十四章 金元文冠元好问199

第一节 生平与文学思想199

第二节 诗歌创作203

第三节 词和小说207

第十五章 元代晋诗文213

第一节 文学基础与郝经213

第二节 李孟 刘致 薛玄曦218

第三节 萨都剌222

第十六章 三晋元曲227

第一节 概说227

第二节 “铜豌豆”关汉卿230

第三节 以山西为背景的《西厢记》238

第四节 白朴与郑光祖242

第五节 石君宝、乔吉等其他作家246

第十七章 明代山西文学251

第一节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251

第二节 诗文256

第三节 戏曲与散曲260

第十八章 清代山西文学265

第一节 傅山等诗文作家265

第二节 小说270

第三节 戏曲274

第四编 山西近代文学(公元1840—1917年)280

第十九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山西文学280

第一节 三朝重臣祁寯藻281

第二节 维新之先觉者徐继畬286

第三节 张穆等人的创作和学术活动291

第二十章 戊戌变法前后的山西文学298

第一节 一代文宗董文焕299

第二节 遗恨困书城的杨笃309

第三节 变法义士杨深秀316

第五编 山西现代文学的萌生与发展(公元1919—1942年)326

第二十一章 “五四”时期山西新文学的诞生326

第一节 文学革命运动与创作概况326

第二节 石评梅及其创作328

第三节 李健吾的创作334

第二十二章 狂飙社高长虹等人的创作340

第一节 高长虹的生平与文学活动340

第二节 高长虹的文学创作345

第三节 高沐鸿等人的文学创作351

第二十三章 左联时期山西新文学的发展354

第一节 文学运动和创作概况354

第二节 卢梦、冈夫等的诗歌创作360

第三节 田景福、张季纯的创作364

第二十四章 抗战前期新文学的繁荣368

第一节 文学运动和创作概况368

第二节 抗战烽火中的散文、报告文学(上)378

第三节 抗战烽火中的散文、报告文学(下)385

第二十五章 诗歌与戏剧创作389

第一节 “街头诗”运动和田间、公木等人的诗歌389

第二节 艾青、何其芳、卞之琳、天蓝等的诗394

第三节 抗战前期的戏剧400

第二十六章 不同风格的小说创作405

第一节 丁玲、吴奚如的小说405

第二节 刘白羽、柳青的小说409

第三节 力群、蒋弼等人的小说413

第四节 贾植芳、青苗、穗青的小说417

第六编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下的山西新文学(公元1942—1949年)424

第二十七章 文学运动与创作概况424

第一节 文学运动424

第二节 诗歌和小说创作425

第三节 散文和戏剧创作429

第二十八章 赵树理的文学创作432

第一节 创作活动与文学思想432

第二节 《小二黑结婚》436

第三节 《李有才板话》439

第四节 《李家庄的变迁》及其他短篇小说444

第五节 戏剧与曲艺创作449

第二十九章 晋绥边区作家群的创作454

第一节 马烽、西戎的短篇小说454

第二节 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460

第三节 李束为的短篇小说464

第四节 孙谦、胡正的创作468

第三十章 《讲话》指引下的其他文学创作473

第一节 田间和阮章竞的诗作473

第二节 反映战争和根据地人民生活的小说481

第三节 周而复、华山等的报告文学484

第四节 穆欣和冯牧等的报告文学488

第五节 戏剧运动与创作490

第七编 新中国成立后的山西当代文学(公元1949—1976年)498

第三十一章 山西社会主义文学的建立与发展498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揭开了山西文学史的新篇章498

第二节 第一次省文代会和社会主义文学任务502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作家队伍和创作成就504

第三十二章 “山药蛋”文学流派的建立与发展508

第一节 赵树理当代时期的创作508

第二节 第二次省文代会和“山药蛋”流派的产生512

第三节 流派代表作品及其独特风格515

第三十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创作520

第一节 马烽的创作道路520

第二节 文学批评与理论524

第三节 当代小说与特色528

第四节 电影创作532

第三十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老作家的新步伐537

第一节 西戎的小说创作537

第二节 束为的小说、散文创作541

第三节 孙谦的电影、小说创作546

第四节 胡正的小说创作550

第五节 刘江、李古北的小说创作554

第三十五章 诗歌 小说 散文 儿童文学559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诗歌559

第二节 风格各异的小说创作565

第三节 散文和儿童文学570

第三十六章 在坎坷中前进的山西社会主义文学576

第一节 在“左”倾思潮影响下的文学运动576

第二节 第三次省文代会和“四人帮”统治下的荒芜文苑579

第八编 新时期的山西社会主义文学(公元1976——1988年)584

第三十七章 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恢复与发展584

第一节 第四次省文代会和文学队伍的重建584

第二节 焦祖尧的创作与山西工业题材的勃兴587

第三节 中年小说作家创作的新步伐591

第四节 青年作家群的崛起594

第三十八章 坚持方向 继承传统 繁荣创作 不断前进601

第一节 山西文学评论工作的转机和发展601

第二节 郑笃及老作家的文学评论605

第三节 李国涛等中年评论家608

第四节 多风格、多样化的诗歌创作612

第五节 影视剧和报告文学的新发展615

第六节 坚持方向 继承传统 勇于探索 繁荣创作620

第九编 “晋军崛起”、“第三次创作高潮”和世纪之初多元化的山西文学(公元1989—2010年)624

第三十九章 五代作家共同创造辉煌624

第一节 八十年代:“晋军”崛起625

第二节 九十年代:迎来第三次创作高潮628

第三节 世纪之初:趋向多元化的山西文学630

第四十章 “晋军”骨干作家634

第一节 张平的创作:做公众的代言人634

第二节 成一: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创作638

第三节 周宗奇:从小说到纪实文学642

第四节 张石山的文学路:小说——散文——影视646

第五节 “拒绝合唱”的李锐649

第六节 柯云路的小说:涉猎多种题材655

第七节 韩石山:从小说创作到研究学问与撰写随笔并进659

第八节 王东满的《大梦醒来迟》及其他661

第九节 钟道新:靠智慧与知识写作663

第十节 燕治国的“小城故事”及“西口”系列667

第十一节 哲夫:关注生态与环保670

第十二节 蒋韵的小说:为同龄人塑像673

第十三节 赵瑜的报告文学:纪录时代要点676

第十四节 王祥夫及其小说《上边》681

第四十一章 成就突出的青年作家684

第一节 吕新:一位有别于山西文学传统的作家684

第二节 张锐锋:新散文运动的代表作家686

第三节 葛水平:“井喷”式创作688

第四节 晋原平:用小说纪录官场691

第五节 李骏虎:为同龄人画像694

第六节 王保忠:真切地表现当代农民的生活态度698

第七节 玄武:用怀疑的理念阐释历史与现实699

再版后记7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