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不可不知的24节气常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不可不知的24节气常识](https://www.shukui.net/cover/9/35014324.jpg)
- 王明强编著;汉竹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5372020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315页
- 主题词:二十四节气-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不可不知的24节气常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立春:春意萌发,春寒料峭28
习俗与故事28
1咬春——嚼萝卜、吃春盘、吃春饼28
2元代开始“吃春盘”的习俗29
3韭菜是春盘中的重要一物29
4韭菜还是古人待客的贵重食品30
5浙江温州一带有“煨春”之俗,即吃“春茶”31
6“春柴”噼啪作响,驱邪迎祥33
养生方法34
1多吃菠菜、春笋、韭菜等辛甘发散性食物34
2“萝卜上市,郎中下市”,立春最宜吃萝卜36
3“二月韭”最能开胃行气37
4不要着急减衣物,注意防寒38
5注意个人和家居卫生38
6增加和缓的户外活动38
诗词歌赋39
1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罗隐)39
2立春(唐·杜甫)39
民间谚语40
农业安排41
雨水:气温回升,乍暖还寒44
习俗与故事44
1女婿送节长“寿缘”44
2女儿回娘屋,全家享天伦46
3拉保保——保佑孩子健康成长47
4占稻色——用爆米花占卜48
养生方法49
1洋葱、豆苗、甜豆、荠菜等可以多吃些49
2保暖祛湿、养护脾脏50
3雨水时节谨防“倒春寒”51
诗词歌赋52
1春夜喜雨(唐·杜甫)52
2初春小雨(唐·韩愈)52
3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53
4渔歌子(唐·张志和)53
民间谚语54
农业安排55
惊蛰:天气转暖,阴寒未尽58
习俗与故事58
1点香熏艾驱虫蛇58
2烙煎饼——烟熏火燎灭害虫59
3惊蛰多吃煎饼卷大葱59
4吃炒豆——吃掉虫子,消灭了害虫60
5打小人——驱赶霉运62
养生方法63
1防流感63
2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63
3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64
4惊蛰吃梨——生津润肺,止咳化痰65
5喝醪酒,活血通络66
诗词歌赋67
1观田家(唐·韦应物)67
2拟古九首(其三)(晋·陶渊明)67
民间谚语68
农业安排69
春分:杨柳青青,油菜花香72
习俗与故事72
1竖蛋——愉悦心情,保健养生72
2制作太阳糕,祭拜太阳神73
3吃汤圆,粘雀子嘴74
4提前祭祖扫墓74
养生方法75
1忌大寒大热75
2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75
3多吃时令蔬果75
4顺时而食,多吃春菜76
5野苋菜清热解毒77
诗词歌赋78
1癸丑春分后雪(宋·苏轼)78
2春日田家(清·宋琬)78
民间谚语79
农业安排79
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点豆82
习俗与故事82
1扫墓——寄托对逝者的哀思82
2踏青——寻找春天,感受春光84
3荡秋干——休闲放松,锻炼身体85
4“鸢者长寿”,清明时节放风筝86
5“插柳”可辟邪,柳树可治病88
6碰鸡蛋——“碎碎”平安,保健康90
养生方法92
1踏青游玩注意防风保暖,多饮水92
2防蚊虫叮咬92
3防花粉过敏92
4防流行性疾病的传染92
5老年人扫墓祭祖不要过于悲伤92
6常喝五谷粥,益肝健脾、和胃滑肠93
7吃青团祛风湿93
8吃“清明螺”,泄热明目、利水消肿94
诗词歌赋95
1清明(唐·杜牧)95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95
民间谚语96
农业安排97
谷雨:降雨增多,湿度加大100
习俗与故事100
1张贴“谷雨贴”以震慑毒虫100
2走谷雨——女子祈求孕育101
3洗桃花水——祈求消灾避祸101
4赏牡丹愉悦心情,食牡丹调经活血102
养生方法103
1吃香椿,多补水103
2谷雨吃菠菜、芹菜等能养肝104
3喝谷雨茶可清火明目105
诗词歌赋106
1七言诗(清·郑板桥)106
2滁州西涧(唐·韦应物)106
民间谚语107
农业安排107
立夏:春夏平稳换季,夏季的开始110
习俗与故事110
1吃鸡蛋,防疰(zhu)夏110
2称体重——称出好运气、好年头、好日子111
3不坐石阶与门槛112
4立夏要尝新112
养生方法113
1吃稀食,消暑养胃113
2晚睡早起,增加午睡113
3立夏吃黄瓜补充水分114
4立夏忌生冷鱼肉114
诗词歌赋115
1小池(宋·杨万里)115
2山亭夏日(唐·高骈)115
民间谚语116
农业安排117
小满:温差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120
习俗与故事120
1蚕神诞辰与小满戏120
2蚕的全身都是宝121
养生方法123
1小满饮食宜清淡123
2甘腻湿热食物,小满不要吃123
3多吃苦菜,解毒排脓124
诗词歌赋125
1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宋·欧阳修)125
2乡村田月(宋·翁卷)125
民间谚语126
农业安排127
芒种:抢收麦类,抢播稻类130
习俗与故事130
1安苗以祈求丰收,小麦全身是药130
2侗族青年男女打泥巴仗131
3饯送花神归位132
养生方法133
1消暑祛湿,避免中暑133
2患有慢性病的老人闷湿日不要外出晨练133
3宜“清补”133
4保持心情愉悦133
5芒种最宜吃梅子134
诗词歌赋135
1村晚(宋·雷震)135
2芒种后积雨骤冷(宋·范成大)135
民间谚语136
农业安排137
夏至:夏至雨点值千金140
习俗与故事140
1夏至祭神祭祖——祈福驱邪140
2情趣各异的夏至食俗140
养生方法141
1降温消暑不宜贪凉141
2祛湿邪,防水肿141
3运动不宜剧烈,以散步、慢跑为主141
4保持恬淡的心态,避免焦虑141
5补水要喝温开水142
6夏至也要吃野苋菜143
7吃葫芦,消肿润肤143
诗词歌赋144
1夏至避暑北池(唐·韦应物)144
2竹枝词(唐·刘禹锡)144
民间谚语145
农业安排145
小暑:伏天盛夏,减少外出148
习俗与故事148
1食伏面,吃伏羊148
2吃藕——凉血散瘀,补脾开胃149
3小暑黄鳝赛人参149
养生方法150
1小暑少动多静150
2多喝茶或淡盐水150
3饮食适量,有节制150
4小暑吃绿豆芽、茭白等消暑气151
诗词歌赋152
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152
民间谚语152
农业安排153
大暑: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156
习俗与故事156
1浙江台州沿海地区大暑送“大暑船”156
2斗蟋蟀——陶冶性情的文化娱乐活动156
3大暑吃童子鸡、老鸭进补157
4广东一些地区有“吃仙草”的习俗157
养生方法158
1喝防暑粥158
2吃姜汁调蛋,驱寒止呕,健脾暖胃158
3饮伏茶159
4吃荔枝,驱除暑湿,滋补身体159
诗词歌赋160
大暑(闻一多)160
民间谚语161
农业安排161
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164
习俗与故事164
1贴秋膘——北京、河北一带民间十分流行164
2咬(啃)秋——吃西瓜解暑气164
3喝立秋水、吃凉宵、吃渣、吃红豆165
4立秋称小孩165
养生方法166
1贴秋膘要注意五个禁忌166
2立秋吃扁豆健脾助消化167
3吃梨过多会伤脾胃167
诗词歌赋168
1立秋(宋·刘翰)168
2秋词(唐·刘禹锡)168
民间谚语169
农业安排169
处暑:气温下降,暑气自此而止172
习俗与故事172
处暑,北京有吃鸭子的传统172
养生方法174
1早睡早起174
2随温度变化增减衣物174
3防秋燥174
4多吃清热润燥的食物175
民间谚语176
农业安排177
白露: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180
习俗与故事180
1老南京人有饮“白露茶”的传统180
2福州民间白露必吃龙眼180
3白露吃红薯——宽肠胃,通便秘181
4酿白露米酒——提神解乏促消化181
养生方法182
1泡脚、搓耳、揉腰,补肾气182
2添衣加被,注意保暖182
3少吃鱼虾182
4白露吃萝卜防秋燥183
诗词歌赋184
1月夜忆舍弟(唐·杜甫)184
2蒹葭(春秋·《诗经》)184
民间谚语185
农业安排185
秋分:昼夜均分,寒暑齐平188
习俗与故事188
1竖蛋188
2秋分吃秋菜188
3粘雀子嘴188
4挨家送秋牛图188
养生方法189
1饮食均衡189
2注重养胃189
3吃秋梨润肺清心190
4到了秋分应少吃西瓜190
诗词歌赋191
1秋分后顿凄冷有感(宋·陆游)191
2道中秋分(清·黄景仁)191
民间谚语192
农业安排193
寒露:寒意渐进,菊花遍地开196
习俗与故事196
寒露吃芝麻——润燥抗衰老196
养生方法197
1养肺正当时197
2预防血栓197
3预防风寒感冒197
4寒露要多泡脚198
5伤感忧郁情绪要不得198
6寒露远离辛辣和烧烤198
7寒露吃秋栗199
诗词歌赋200
1玉蝴蝶(宋·柳永)200
2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唐·戴察)200
民间谚语201
农业安排201
霜降:气肃而凝,露结为霜204
习俗与故事204
吃柿子——清热润肺,健脾化痰204
养生方法206
1注意保暖和养胃206
2预防咳嗽206
3霜降吃白果润肺止咳207
4霜降后少吃寒凉207
诗词歌赋208
1枫桥夜泊(唐·张继)208
2山行(唐·杜牧)208
民间谚语209
农业安排209
立冬:冬季到来,万物收藏212
习俗与故事212
1北京立冬吃荞麦面212
2潮汕地区立冬吃药膳进补213
养生方法214
1立冬补冬,补嘴空214
2冬季别忘多喝水215
诗词歌赋216
立冬日作(宋·陆游)216
立冬(明·王稚登)216
民间谚语217
农业安排217
小雪:气温降低,天降小雪220
习俗与故事220
1小雪时节忙腌菜220
2吃糍粑220
养生方法221
1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物221
2清“内火”221
3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221
4调整心情,培养乐观情绪221
诗词歌赋222
1和萧郎中小雪日作(五代·徐铉)222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222
民间谚语223
农业安排223
大雪:干里冰封,万里雪飘226
习俗与故事226
1老南京进补最爱吃羊肉226
2大雪时节忙腌肉226
养生方法227
1大雪进补正当时227
2早睡早起,注意保暖227
诗词歌赋228
1江雪(唐·柳宗元)228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228
民间谚语229
农业安排229
冬至:白大最短,夜晚最长232
习俗与故事232
1填充九九消寒图232
2制作冬至团馈赠亲友232
3冬至吃饺不冻耳233
4吃馄饨——打破混沌,打败浑氏和屯氏233
5银川老百姓吃“头脑”之俗234
6吃红豆糯米饭——驱避疫鬼,防灾祛病235
7汉代开始冬至吃狗肉的习俗235
8冬至夜喝冬酿酒235
养生方法236
1注意防寒保暖236
2晒后背,补阳气236
3吃火锅不要喝火锅汤236
4红豆和糯米新搭配237
诗词歌赋238
1冬至日独游吉祥寺(宋·苏轼)238
2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238
民间谚语239
农业安排239
小寒:天气严寒,滴水成冰242
习俗与故事242
1南京有吃菜饭之俗242
2天津有吃黄芽菜之俗242
养生方法243
1适当进行户外锻炼243
2小寒按体质进补243
3喝腊八粥——健脾益肾、滋补虚损244
4吃山楂——开胃行气、消食化滞244
5小寒多吃菌类食品245
诗词歌赋246
1蜡梅香(宋·喻陟)246
2寒夜(宋·杜耒)246
民间谚语247
农业安排247
大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250
习俗与故事250
1大寒吃糯米饭250
2北京大寒吃消寒糕250
养生方法251
1常搓手、常跺脚251
2防冻伤251
3时令蔬果最相宜251
诗词歌赋252
1大寒(宋·陆游)252
2村居苦寒(唐·白居易)252
民间谚语253
农业安排253
岁时节日习俗与养生256
正月初一——春节256
1“扫尘日”——洁净环境,辞旧迎新256
2吃年糕,年年高256
3饮屠苏酒增强抵抗力256
4正月初一饮椒柏酒257
5客家和潮汕地区做七宝羹257
6正月十五吃元宵257
7贴春联、放烟火、唱大戏、赏花灯257
二月二——龙抬头258
1吃爆米花、炒豆258
2吃猪头肉258
3温州民间有吃芥菜饭之俗259
4广东黑岩村庆祝“艾糍节”259
5二月二要驱虫259
三月三——上巳节260
1通过沐浴消灾驱邪260
2临水宴宾、踏青260
3安徽舒城、霍山一带有吃蒿子粑粑之俗260
4荠菜煮鸡蛋261
5畲族庆祝“乌饭节”261
6吃五色糯米饭261
四月初八——浴佛节262
1浴佛斋会及浴佛汤、乌饭262
2元代开始的“舍豆结缘”之俗262
3荆楚流行“驱除害虫”之俗263
4尝“鼓蕾”,吃“稚杏”263
五月初五——端午节264
1端午吃粽子264
2龙舟竞渡,斗百草265
3兰汤沐浴防病健体265
4端午捉蛤蟆266
5在门口悬挂艾草、菖蒲等药草266
6戴五色缯、五彩缕、艾虎等身饰266
7饮用和喷洒药酒266
8画额以驱避毒虫266
六月六——洗晒节267
1洗浴和晒物267
2喝暑汤,解渴清暑267
3吃素食267
七月七日——七夕节268
1七夕节最适合配药268
2广州有汲七夕水的民俗268
3浙江一些地区有洗发的习俗269
4食五子269
5吃巧果269
七月十五——中元节270
1祭亡、祀鬼、解难270
2江南一些地区吃盐水煮毛豆270
八月十五——中秋节271
1中秋赏月、玩月271
2玩摸秋,乐开怀271
3尝月饼272
4饮桂花酒272
5广东、广西有食用田螺的习俗272
6南方一些地区吃柚子272
7江浙一带吃“藕盒子”273
8江南各地吃老南瓜烧糯米饭273
九月九日——重阳节274
1登高可健身祛病274
2佩茱萸——辟恶气、防瘟疫274
3赏菊花,饮菊花酒274
4食重阳糕275
5南方一些地区流行放风筝275
6讲武习射,强身健体275
十月初一——寒衣节276
1穿棉衣,御寒冷276
2用红豆糯米饭夜奠并食用276
十二月初八——腊八节277
1腊八节要喝腊八粥277
2晒制腊八豆腐277
3腊八节泡腊八蒜278
4腊八节驱疫278
腊月二十三——祭灶279
附录:四季的养生原则及方法280
春季养生原则280
1春季养阳280
2春季要顾肝护脾280
春季养生方法281
1晚睡早起281
2选择打太极拳、瑜伽、散步等和缓运动281
3注意保暖,不要过早脱减衣物281
4少吃酸,多吃甘281
5多吃辛温类食物281
6保持情绪的稳定281
夏季养生原则282
1夏季养阳重在养心282
2要注重养护肺肾282
夏季养生方法282
1晚睡早起,增加午睡282
2锻炼要适宜适时282
3减苦增辛,适当多食咸酸282
4饮食不可过寒283
5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283
6重视“静养”283
7冬病夏治283
秋季养生原则284
1注重养阴284
2注重养肺284
3注意护肝284
秋季养生方法285
1早睡早起285
2适当冻一冻285
3不宜剧烈运动285
4多食滋阴润燥之品285
5多食酸味,少食辛味285
6秋气肃杀勿悲秋285
冬季养生原则286
1养阴潜阳286
2重视养肾286
3注意护心286
冬季养生方法287
1早睡晚起287
2适度保暖287
3锻炼要避风寒287
4少吃咸,多吃苦287
5适当多吃高热量食品287
6冬天进补,开春打虎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