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风貌解析与控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蔡晓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5019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26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236页
- 主题词:城市风貌-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风貌解析与控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绪论1
0.1 研究的背景1
0.2 研究的内容与范围2
0.3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3
0.4 研究的意义4
0.5 相关概念辨析5
0.6 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7
上篇 城市风貌解析的基础性理论研究篇12
1 国内外城市风貌研究的状况与问题12
1.1 国外城市风貌保护的发展历程回顾12
1.2 国内城市风貌保护的发展历程回顾15
1.2.1 国内城市风貌保护制度的发展15
1.2.2 国内城市风貌的研究及实践活动17
1.2.3 城市风貌维育中出现的典型问题18
1.3 城市风貌问题的内在原因剖析21
1.3.1 全球化带来城市空间与建筑的趋同性21
1.3.2 快速城市化改变了城市的空间结构24
1.3.3 认识的误区导致了“建设性的破坏”26
1.3.4 规划自身的缺陷难辞其咎28
1.3.5 运作和保障机制的不健全限制了规划的执行力29
小结30
2 城市风貌系统及其外在物质构成研究31
2.1 城市风貌系统有机体的基本特征31
2.1.1 系统科学的发展及其主要内容31
2.1.2 城市风貌作为系统的基本特征33
2.1.3 城市风貌系统研究的内容范畴36
2.1.4 城市风貌系统构成的哲学认识37
2.2 城市风貌系统的构成要素38
2.2.1 显性形态风貌构成要素38
2.2.2 隐性形态风貌构成要素39
2.2.3 城市风貌构成要素的认知方式40
2.2.4 城市风貌系统的信息概念41
2.3 城市风貌系统外在物质构成的主体——城市风貌载体42
2.3.1 城市风貌载体与城市风貌符号42
2.3.2 城市风貌载体的分级研究44
2.3.3 城市风貌载体的基本形态类型45
2.3.4 城市级风貌载体的主要内容及空间形态特征47
2.3.5 城市次级风貌载体的主要内容及空间形态特征49
2.4 城市风貌的分类及类型研究50
2.4.1 分类研究的意义及分类标准50
2.4.2 按区域文化背景与文化区划分类51
2.4.3 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类54
小结58
3 城市风貌系统内在文化构成及其特征研究59
3.1 世界城市文化体系构成及其发展趋向59
3.1.1 世界城市文化体系构成59
3.1.2 人类文化发展进化的普同性60
3.1.3 全球文化的发展趋势61
3.1.4 当今网络社会的文化63
3.1.5 建筑文化的全球化64
3.2 中国城市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66
3.2.1 稳定而独立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发展阶段66
3.2.2 与西方建筑文化交融发展阶段67
3.2.3 建筑文化的探索与停滞发展阶段68
3.2.4 建筑文化的盲目多元与修正发展阶段69
3.3 城市风貌内在文化构成的主体——文化核的基本特征70
3.3.1 城市风貌文化核的基本概念与作用70
3.3.2 文化核在城市风貌中的作用形式72
3.3.3 文化核在不同空间地域上的表现72
3.3.4 文化核在不同时间序列上的表现73
3.3.5 文化核自身内含的层级性75
3.4 当前我国城市风貌文化核的基本特征及演变规律75
3.4.1 由决定和制约文化核变化的因素决定的特征75
3.4.2 由本民族文化长期稳定发展积淀带来的特征75
3.4.3 城市风貌文化核演变的基本规律76
3.4.4 促进城市风貌文化核演变的主要途径77
小结78
下篇 城市风貌控制、维育的理论与方法篇80
4 城市风貌评价及其方法研究80
4.1 城市风貌评价的理论意义及分类80
4.1.1 城市风貌评价的理论意义80
4.1.2 城市风貌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80
4.1.3 城市风貌评价模式分类研究81
4.2 城市风貌宏观化评价模式的内容与标准81
4.2.1 城市风貌圈评价的可读率标准81
4.2.2 城市风貌区评价的有效比标准84
4.2.3 城市风貌带评价的完整度标准84
4.2.4 城市风貌核评价的标志级标准86
4.2.5 城市风貌符号评价的统一性标准87
4.3 城市风貌微观化评价模式的特点及基本方法89
4.3.1 微观化评价模式的要点及评价方法分析89
4.3.2 城市风貌评价的公众偏好法90
4.3.3 城市风貌评价的详细描述法91
4.3.4 城市风貌评价的量化综合法93
4.4 微观化评价模式中的量化综合评价举例95
4.4.1 评价目标的确立95
4.4.2 评价参数和方向的核定97
4.4.3 评价要素影响力的风貌指数计算98
4.4.4 不同物质空间层次上的风貌评价98
小结102
5 城市风貌管治研究103
5.1 城市管治与城市风貌管治103
5.1.1 管治与城市管治103
5.1.2 城市管治发展的历史概况104
5.1.3 城市管治的理论与方法105
5.1.4 中国的城市管治与城市风貌管治105
5.2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风貌管治106
5.2.1 英国的城市风貌管治107
5.2.2 美国的城市风貌管治110
5.2.3 日本的城市风貌管治113
5.2.4 我国现有城市规划法规中对城市风貌的管治116
5.2.5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风貌管治的主要问题119
5.3 我国当前城市风貌管治体系的策略研究119
5.3.1 管治法律法规的明确与修订119
5.3.2 管治机构与程序的确立与完善120
5.3.3 管治内容的研究122
5.3.4 风貌管治社会基础——被动主控式的公众参与130
小结134
6 城市风貌规划研究135
6.1 城市风貌规划的目标与作用135
6.1.1 城市风貌规划概述135
6.1.2 城市风貌规划的特征与作用139
6.1.3 城市风貌规划的目标体系140
6.2 城市风貌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研究141
6.2.1 城市风貌特色的内涵及其规划控制内容研究141
6.2.2 城市风貌分区145
6.2.3 城市风貌核的塑造151
6.3 城市风貌规划实施策略研究155
6.3.1 城市风貌规划实施的相关因素155
6.3.2 实践策略研究157
6.4 城市风貌规划的编制方法举例158
6.4.1 编制城市风貌规划的依据和基本原则158
6.4.2 城市风貌规划的工作程序与内容160
6.4.3 城市风貌规划工作的技术方法166
6.4.4 风貌载体的整治规划167
小结168
附录 研究成果的应用170
附录A 中国传统风貌城市风貌特征分析——以苏州古城区为例170
附录B 传统风貌城市风貌载体整治规划研究——以南浔东大街为例208
结语217
参考文献219
后记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