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教育社会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教育社会学 第2版
  • 马和民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76812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教育社会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教育社会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论1

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导论3

第一节 什么是教育社会学4

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4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8

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式11

四、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14

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及其发展16

一、早期经典代表人物16

二、学科成型时期19

三、社会学化时期20

四、教育社会学在国外的发展22

五、教育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24

六、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趋势25

第三节 教育社会学的理论26

一、教育的功能理论27

二、教育的冲突理论28

三、教育的互动理论29

第四节 教育社会学的应用30

一、教育社会学与学校教育30

二、教育社会学应用研究的类型31

三、为什么要学习教育社会学33

第二章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过程37

第一节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37

一、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三个层次37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方法论38

三、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43

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过程44

一、教育社会学研究中的科学环44

二、研究课题的形成45

三、概念、命题与理论的建构方法49

四、研究方案的设计53

第三节 教育社会学的常用方法55

一、调查法55

二、现场法58

三、隐蔽法61

四、人种学研究63

第二编 教育行为论65

第三章 学校中的角色行为67

第一节 教师的角色与角色行为67

一、教师的职业角色与地位68

二、教师的教育者角色与地位77

三、教师的受雇者角色与角色冲突80

四、教师的知识分子角色与角色地位82

五、教师角色社会化83

第二节 学生的角色与角色行为91

一、学生的社会位置与地位92

二、学生的社会背景与学业成绩93

三、学生的同辈群体及其影响95

四、学生的重要他人及其影响97

五、学生对于学校的态度98

第四章 学校失范行为的理论与实践102

第一节 教育规范与失范行为102

一、教育规范的含义与特点103

二、规范行为与失范行为106

第二节 学校中的失范行为107

一、学校失范行为的类型研究107

二、学生失范行为的诸表现111

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115

四、教师的非正常行为120

第三节 失范行为与教育控制122

一、社会控制与教育控制122

二、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123

第三编 教育活动论129

第五章 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课堂教学131

第一节 课堂的结构132

一、课堂的时空结构132

二、课堂的角色结构135

第二节 课堂中的互动141

一、课堂互动的社会学解释141

二、课堂互动冲突的处理143

三、课堂互动的研究方法146

第三节 课堂教学与课堂控制149

一、课堂控制的概念与类型149

二、课堂上的问题行为150

三、课堂控制的方法152

第六章 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内容:教育知识157

第一节 显性知识与价值传递157

一、课程的研究传统158

二、课程的分析模式161

三、课程与社会控制162

第二节 隐性知识与学校生活169

一、学校文化的概念169

二、学校文化研究的新进展171

第三节 生活经验与日常生活178

一、生活经验与学校教育178

二、生活经验的传递与交流179

三、生活经验的影响力研究182

第四编 教育组织论185

第七章 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187

第一节 班级的组织分析187

一、班级组织的含义与特点188

二、班级组织的功能190

第二节 班级的结构分析191

一、班级正式结构191

二、班级非正式结构193

三、社会网络分析197

四、两种结构的矛盾198

第三节 班级的群体分析199

一、班级群体的形成与类型199

二、班级中典型的群体行为202

三、班集体的建设204

第八章 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209

第一节 学校组织的性质与结构210

一、学校组织的性质210

二、学校组织的结构213

第二节 学校组织的运行215

一、学校组织中的冲突215

二、学校组织的协调217

三、组织理论与学校管理218

第三节 学校组织的变革224

一、学校组织变革的理论224

二、学校组织变革的过程225

三、学校组织变革的阻抗227

第五编 教育制度论231

第九章 社会变迁与教育制度233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基本要素233

一、制度的含义233

二、教育制度的构成要素235

第二节 社会变迁与教育制度的基本关系236

一、社会变迁的含义236

二、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基本关系237

第三节 教育制度变迁的动力238

一、社会渐变与教育制度变迁238

二、社会转型与教育制度变迁242

三、社会剧变与教育制度变迁245

第十章 社会结构与教育制度249

第一节 经济结构与教育制度249

一、经济结构类型与教育制度249

二、经济转型期国家的教育特征250

第二节 政治结构与教育制度251

一、中央集权的政治结构与教育制度252

二、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与教育制度253

三、中央调控的政治结构与教育制度254

第三节 人口结构与教育制度255

一、人口数量结构与教育255

二、人口质量结构与教育258

第四节 社会分层结构与教育制度260

一、经济分层与教育机会260

二、文化分层与教育机会264

三、种族、性别、语言与教育机会265

第十一章 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271

第一节 教育问题概述271

一、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的关系271

二、教育问题的含义273

三、教育问题的研究视角273

第二节 社会转型期的教育问题276

一、结构性教育问题276

二、跨时空性教育问题277

三、伴生性教育问题277

四、失范性教育问题279

五、标签性教育问题280

六、过程性教育问题281

七、失误性教育问题282

第三节 教育不平等问题283

一、教育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283

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机会均等285

三、教育公平问题289

第四节 学习压力问题291

一、学习压力的概念291

二、学习压力的影响293

三、学习压力的形成机制296

第五节 教育问题与教育改革297

一、国外的教育问题与教育改革297

二、教育问题的综合治理299

第六编 教育功能论303

第十二章 教育制度的功能305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功能概述305

一、关于教育功能研究的反思305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306

三、教育功能研究的视角310

第二节 教育制度的功能失调314

一、教育制度的生命周期315

二、教育制度的功能失调315

三、教育制度的创新317

第三节 教育制度的功能理论318

一、社会化理论318

二、分配理论319

三、合法化理论321

第十三章 教育与个体发展324

第一节 教育与人的社会化324

一、社会化概述324

二、社会化的过程327

三、社会化的媒介333

第二节 教育与个体地位升迁338

一、现代社会流动的基本问题339

二、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的理论分析344

三、中国社会的社会流动与教育346

第三节 教育与生活方式348

一、生活方式及其衡量指标348

二、教育与生活水平349

三、教育与生活质量352

第十四章 教育与国家发展356

第一节 教育与国家现代化356

一、国家现代化模式与教育356

二、国家可持续发展与教育364

第二节 中国的现代化与教育367

一、中国赶超型现代化的基本特征367

二、中国赶超型现代化的教育需求368

三、中国的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372

第三节 全球化与教育374

一、全球化理论的出现375

二、教育的全球化3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