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筑结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建筑结构](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4974699.jpg)
- 杨志勇,吴辉琴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92946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43页
- 文件大小:178MB
- 文件页数:460页
- 主题词:建筑结构-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建筑结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建筑结构基本特点和设计方法1
1建筑结构基本特点与结构选型1
1.1建筑结构的基本任务与功能1
1.2建筑结构的分类和结构选型2
1.2.1建筑物的分类2
1.2.2建筑结构选型4
1.3建筑结构中的材料及其基本性能31
1.3.1常用结构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32
1.3.2常用结构材料的耐久性能33
1.3.3常用钢材、混凝土、木材、砌体基本知识34
1.4建筑结构的变形缝38
1.4.1伸缩缝38
1.4.2沉降缝39
1.4.3抗震缝40
2建筑结构荷载与设计方法41
2.1设计基准期和设计使用年限41
2.1.1设计基准期41
2.1.2设计使用年限41
2.2荷载、作用、效应与抗力及结构的功能要求41
2.2.1荷载与作用41
2.2.2作用效应与结构抗力42
2.2.3结构的功能要求与可靠度43
2.3作用的分类43
2.3.1按时间变异分类43
2.3.2按空间位置变异分类44
2.3.3按结构反应分类44
2.4荷载的代表值与材料强度的代表值44
2.4.1荷载的代表值44
2.4.2结构构件的材料强度46
2.5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46
2.5.1结构设计方法的演变过程46
2.5.2结构的极限状态47
2.5.3功能函数与极限状态方程48
2.5.4结构可靠度与失效概率49
2.5.5结构构件的可靠指标49
2.5.6目标可靠指标及安全等级50
2.5.7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50
2.5.8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53
思考题54
练习题54
第二篇 钢筋混凝土结构56
3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56
3.1概述56
3.2混凝土56
3.2.1混凝土的强度56
3.2.2混凝土的变形58
3.3钢筋61
3.3.1钢筋的类型61
3.3.2钢筋的成分、性能、品种和级别61
3.3.3钢筋的强度和变形62
3.3.4钢筋的冷加工63
3.4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力63
3.4.1粘结的作用63
3.4.2影响粘结力的主要因素65
3.5钢筋的锚固和连接66
3.5.1钢筋的锚固66
3.5.2钢筋的连接67
思考题68
练习题69
4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70
4.1概述70
4.1.1受弯构件的截面形状70
4.1.2梁的构造要求70
4.1.3板的构造要求72
4.2受弯构件正截面的受力特性73
4.2.1配筋率对构件破坏特征的影响73
4.2.2适筋受弯构件截面受力的几个阶段74
4.3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和方法76
4.3.1基本假定76
4.3.2适筋梁破坏时截面上的应力分析77
4.4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77
4.4.1基本公式77
4.4.2适用条件78
4.4.3承载力计算79
4.5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83
4.5.1双筋截面受弯构件的适用情况83
4.5.2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84
4.5.3承载力计算84
4.6单筋T形截面梁87
4.6.1概述87
4.6.2基本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88
4.6.3基本公式的应用90
思考题91
练习题91
5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93
5.1概述93
5.2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94
5.2.1剪跨比94
5.2.2无腹筋梁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94
5.2.3有腹筋梁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95
5.3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96
5.4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及适用范围97
5.4.1计算公式97
5.4.2适用范围98
5.5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步骤和方法99
5.5.1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位置99
5.5.2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步骤和方法100
5.6箍筋的构造要求103
5.6.1箍筋的形式和肢数103
5.6.2箍筋设置的要求103
思考题104
练习题104
6钢筋混凝土轴向受力构件承载力计算106
6.1概述106
6.2轴心受压构件106
6.2.1轴心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106
6.2.2轴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108
6.2.3配有普通箍筋和纵筋的轴心受压柱的承载力计算108
6.2.4配有螺旋箍筋和纵筋的轴心受压柱的承载力计算111
6.3偏心受压构件113
6.3.1偏心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113
6.3.2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114
6.3.3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15
6.3.4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20
6.4受拉构件121
6.4.1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21
6.4.2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122
6.4.3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123
思考题124
练习题124
7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126
7.1概述126
7.2受扭构件的开裂扭矩126
7.2.1开裂前的应力状态126
7.2.2矩形截面的开裂扭矩127
7.3纯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128
7.3.1纯扭构件的试验研究结果128
7.3.2矩形截面纯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129
7.4弯剪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130
7.4.1在弯、扭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130
7.4.2在剪、扭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130
7.4.3在弯、剪、扭共同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131
7.4.4配筋构造要求132
思考题134
练习题134
8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变形与裂缝宽度计算136
8.1概述136
8.2受弯构件的变形验算136
8.2.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挠度计算的特点136
8.2.2 短期刚度Bs的计算137
8.2.3长期刚度Bl的计算138
8.2.4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挠度的计算139
8.3裂缝宽度计算140
8.3.1概述140
8.3.2裂缝产生的机理141
思考题143
练习题143
9预应力混凝土构件144
9.1概述144
9.1.1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原理144
9.1.2预应力混凝土的分类145
9.1.3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145
9.1.4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施工方法146
9.2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47
9.2.1张拉控制应力147
9.2.2预应力损失148
9.2.3预应力损失的组合及减少预应力损失的措施148
9.3预应力混凝土的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149
9.3.1应力分析150
9.3.2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和验算152
思考题154
练习题154
10钢筋混凝土的梁板结构156
10.1概述156
10.2整体现浇式单向板肋型楼盖156
10.2.1单向板肋形楼盖156
10.2.2.单向板肋形楼盖的计算158
10.2.3截面配筋的计算特点与构造要求164
10.3钢筋混凝土现浇双向板肋形楼盖177
10.3.1双向板的受力特点和试验研究177
10.3.2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计算177
10.3.3双向板按塑性理论的计算179
10.3.4双向板肋形楼盖中支承梁的计算181
10.3.5双向板截面的计算特点与构造要求182
10.4钢筋混凝土楼梯的计算190
10.4.1楼梯的类型190
10.4.2现浇板式楼梯的计算与构造190
10.4.3现浇梁式楼梯的计算和构造193
10.4.4三折式楼梯的设计要点194
10.4.5算例195
思考题203
练习题204
11混凝土框架结构205
11.1概述205
11.1.1框架结构的分类205
11.1.2框架结构布置205
11.1.3框架结构的承重方式206
11.2截面尺寸和计算简图207
11.2.1截面尺寸估计及惯性矩取值207
11.2.2计算简图的确定207
11.3荷载计算208
11.3.1楼(屋)面活荷载的折减208
11.3.2风荷载208
11.4框架结构内力计算的方法209
11.4.1力矩分配法209
11.4.2分层法213
11.4.3反弯点法214
11.4.4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217
11.5水平荷载下侧移的近似计算218
11.6框架的内力组合219
11.6.1控制截面219
11.6.2活荷载的最不利布置220
11.6.3内力组合221
11.6.4弯矩调幅221
11.7框架梁、柱的截面配筋及构造要求221
11.7.1框架横梁221
11.7.2框架柱221
11.7.3一般构造要求221
11.7.4连接构造配筋222
11.8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设计225
11.8.1框架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225
11.8.2框架抗震设计的一般原则226
11.8.3地震作用计算227
11.8.4框架截面抗震验算227
11.8.5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造要求229
11.9钢筋混凝土施工图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233
11.9.1概述233
11.9.2柱平法施工图234
11.9.3梁平法施工图237
思考题239
第三篇 砌体结构242
12砌体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242
12.1概述242
12.2砌体结构材料242
12.2.1块体材料242
12.2.2砂浆245
12.2.3混凝土小型砌块砌筑砂浆及灌孔混凝土246
12.3砌体的分类247
12.3.1无筋砌体247
12.3.2配筋砌体247
12.4砌体的受压性能248
12.4.1.砌体受压破的特征249
12.4.2单砖在砌体中受力状态分析249
12.4.3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250
12.4.4各类砌体抗压强度平均值251
12.4.5各类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252
12.4.6抗压强度设计值的调整255
12.5砌体的抗拉、抗弯、抗剪性能255
12.5.1砌体的轴心抗拉性能255
12.5.2砌体的弯曲抗拉性能257
12.5.3砌体的抗剪性能257
12.5.4砌体轴心抗拉、弯曲抗拉及抗剪强度设计值258
12.6砌体的变形性能259
12.6.1短期一次加载下的应力-应变关系259
12.6.2砌体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259
12.6.3砌体的变形模量259
12.6.4砌体的线膨胀系数和收缩率261
12.6.5砌体摩擦系数261
思考题262
练习题262
13砌体构件的承载力计算264
13.1概述264
13.2受压构件264
13.2.1受压短柱的承载力分析264
13.2.2轴心受压长柱的受力分析266
13.2.3偏心受压长柱的受力分析266
13.2.4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267
13.3局部受压270
13.3.1砌体局部受压破坏形态270
13.3.2砌体局部均匀受压271
13.3.3梁端支承处局部受压(非均匀受压)272
13.3.4梁端下设刚性垫块时砌体的局部受压273
13.3.5梁端下设柔性垫块时砌体的局部受压275
13.4砌体的轴心受拉、受弯、受剪承载力计算276
13.4.1受拉计算276
13.4.2受弯计算276
13.4.3受剪计算277
13.5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简介278
13.5.1网状配筋砖砌体的承载力计算278
13.5.2网状配筋砖砌体的构造279
思考题279
练习题279
14混合结构房屋构件设计281
14.1概述281
14.2房屋的静力计算方案283
14.2.1房屋的空间受力性能283
14.2.2房屋静力计算方案284
14.2.3刚性和刚弹性方案房屋的横墙286
14.3混合结构房屋的构造措施287
14.3.1墙、柱高厚比要求287
14.3.2墙、柱的一般构造要求291
14.3.3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293
14.4刚性方案房屋墙、柱计算295
14.4.1刚性方案房屋承重纵墙计算295
14.4.2刚性方案房屋承重横墙计算297
14.5弹性方案房屋墙、柱计算297
14.6刚弹性方案房屋墙、柱计算298
14.6.1单层刚弹性方案房屋墙、柱的计算298
14.6.2多层刚弹性方案房屋墙、柱的计算299
14.7上柔下刚多层房屋墙、柱的计算300
14.8混合结构房屋其他构件301
14.8.1圈梁301
14.8.2过梁302
14.9挑梁305
14.9.1挑梁的抗倾覆验算305
14.9.2挑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306
14.9.3挑梁的承载力计算306
14.9.4构造规定306
思考题307
练习题307
第四篇 钢结构309
15钢结构309
15.1概述309
15.2钢结构的连接310
15.2.1连接的种类及特点310
15.2.2对接焊缝连接311
15.2.3角焊缝的构造和计算314
15.2.4螺栓连接321
15.3受弯钢结构构件——钢梁323
15.3.1梁的种类323
15.3.2组合梁截面沿长度的改变323
15.3.3梁的强度和刚度324
15.3.4梁的整体稳定327
15.3.5梁的拼接和连接328
15.4轴心受力构件332
15.4.1概述332
15.4.2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334
15.4.3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335
15.4.4实际轴心受压构件的计算方法338
15.4.5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的局部稳定344
15.4.6柱脚的连接形式和构造344
15.5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345
15.5.1概述345
15.5.2拉弯构件和压弯构件的强度和刚度346
15.5.3实腹式压弯构件的整体稳定347
15.5.4实腹式压弯构件的局部稳定351
15.5.5实腹式压弯构件的截面设计353
15.5.6框架中梁与柱的连接355
15.5.7框架柱的柱脚356
思考题357
练习题357
第五篇 地基基础与结构抗震360
16建筑地基基础360
16.1概述360
16.2基本规定360
16.2.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360
16.2.2地基基础的设计规定361
16.2.3工程地质勘察361
16.2.4地基基础设计的荷载效应组合362
16.3地基土的工程性质及分类362
16.3.1地基土的工程性质362
16.3.2土的工程分类367
16.4基础设计370
16.4.1浅基础的设计370
16.4.2桩基础的设计384
思考题392
练习题393
17建筑结构抗震394
17.1地震的成因与分布394
17.1.1地震的成因394
17.1.2地震的分布395
17.2地震波、震级与地震烈度396
17.2.1地震波396
17.2.2震级396
17.2.3地震烈度397
17.3地震灾害399
17.3.1地表破坏399
17.3.2建筑结构的破坏400
17.3.3次生灾害401
17.4抗震设防401
17.4.1抗震设防烈度401
17.4.2抗震设防的目标402
17.5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403
17.5.1场地、地基和基础的要求403
17.5.2建筑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的设计要求404
17.5.3选择技术和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405
17.5.4非结构构件的要求405
17.5.5结构材料与施工的要求406
17.6建筑场地407
17.6.1场地土的划分407
17.6.2场地类别的确定408
17.7地震作用的计算和抗震验算409
17.7.1地震作用的概念409
17.7.2单质点体系的地震作用409
17.7.3多质点弹性体系的地震作用414
17.7.4结构的自振周期419
17.7.5结构的抗震验算420
附录424
参考文献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