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4971121.jpg)
- 林家有等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603289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12页
- 文件大小:203MB
- 文件页数:522页
- 主题词:孙中山(1866~1925)-社会发展-思想评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 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的意义和问题1
一、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的缘起与意义1
二、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的情况与评述6
三、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研究的问题与思考15
第一章 孙中山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建构19
一、孙中山对中西方社会发展理论的融合与创新19
(一)孙中山对西方社会发展观的吸纳与扬弃19
(二)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研究与评析52
(三)孙中山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观的批评与继承66
二、孙中山对社会发展阶段论的传承与发展72
(一)孙中山对社会进化史观的认知与盲点72
(二)孙中山社会发展观的基本内涵80
三、孙中山对中国社会变革道路的反思与设想97
(一)孙中山对和平变革道路的思考与试验97
(二)孙中山激进变革思想的形成与设想105
(三)孙中山对大同理想社会的追求109
四、孙中山社会发展理论的特色与意义117
(一)孙中山激进与温和相统一的社会发展模式117
(二)孙中山革命(破坏)为了建设的思想价值120
(三)孙中山对立与统一社会发展观的鲜明特色124
第二章 孙中山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认知与改造128
一、孙中山对中国传统社会的认知128
(一)政治与社会控制的失衡128
(二)士农工商阶层的错动134
(三)绅商与社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41
(四)宗族制度对中国基层社会的维系159
(五)多元社会调适制衡思想的缺失165
二、孙中山人本思想对中国社会改造的指导意义170
(一)孙中山治理社会先治人思想的意义170
(二)孙中山陶冶中国的国族意识的目的175
(三)孙中山改造国民性格思想的影响184
三、孙中山治理中国社会的构想190
(一)孙中山的富民思想190
(二)孙中山的社会救助思想198
(三)孙中山的女性观与男女平权思想205
(四)孙中山的民族观念与民族平等思想212
第三章 孙中山的社会政治意识与社会变革221
一、孙中山的社会政治概念与新社会政治制度的建设221
(一)孙中山的社会政治概念221
(二)孙中山的政治与社会建设的依附性观念225
(三)《民权初步》与政治启蒙229
二、孙中山社会建设的政治基础——地方自治理论241
(一)孙中山地方自治理论的形成241
(二)孙中山地方自治理论的社会理想与目标243
(三)孙中山对地方自治实践的重视246
三、孙中山建立权力秩序的思想与中国社会变革249
(一)孙中山的均权思想及其历史影响249
(二)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政治权力秩序的确立252
四、孙中山对中国社会管理的政治考量256
(一)传统政治、现代政治与社会管理的目标257
(二)孙中山对民初社会管理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体的认识262
(三)孙中山对社会政治精英——革命党的要求和期望265
第四章 孙中山的经济建设思想与福利社会的追求272
一、孙中山经济建设的大方针与社会的全面发展272
(一)孙中山《实业计划》的制订272
(二)孙中山发展经济与社会建设的主张275
二、孙中山民生社会史观的正确诠释283
(一)孙中山民生史观的内涵283
(二)学术界对民生史观的误读290
(三)孙中山民生史观的当代价值295
三、孙中山的城市建设主张303
(一)孙中山对现代城市功能的认识304
(二)孙中山对现代城市功能建设内涵的界定306
(三)孙中山对现代城市化道路的选择309
四、孙中山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认识与改造314
(一)孙中山对农业发展道路的设计314
(二)孙中山对农村社会建设的思考319
(三)孙中山对农民社会意识的批判323
五、孙中山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想326
(一)孙中山与治水327
(二)孙中山与植树329
第五章 孙中山的科学发展观与社会转型334
一、孙中山“建设,必须学问”创新思想的提出334
(一)孙中山对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中作用的认识334
(二)孙中山科学救国思想解读349
二、孙中山将科学与人文精神合一,建构中国社会的理论贡献357
(一)孙中山的“人学”理论——三种人的定位357
(二)孙中山“人心就是立国的大根本”评说363
第六章 孙中山的宗教精神与对儒学的改造374
一、孙中山政治与宗教相互提挈人性观念的实质374
(一)孙中山的宗教精神374
(二)孙中山关于“政治与宗教互相提挈”的主张382
(三)孙中山的宗教精神对中国社会秩序建构的影响390
二、孙中山与儒学的改造396
(一)孙中山对西学与儒学的调适396
(二)孙中山对儒学公私观的诠释402
(三)孙中山对儒学中庸思想的继承411
三、孙中山的道德观与中国社会新风的树立417
(一)孙中山道德观的时代精神417
(二)孙中山“为人”思想的人格魅力421
(三)孙中山树立“敢开风气之先”新风对社会改造的影响426
第七章 孙中山的大同理想与社会新秩序的构想431
一、孙中山大同理想的提出与世界社会新秩序的构想431
(一)孙中山“世界大同”构想的提出及其发展431
(二)孙中山“世界大同”思想的内涵437
(三)孙中山“世界大同”思想与苏俄样板443
(四)孙中山追求“世界大同”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策449
(五)孙中山与中国的国家社会主义454
二、孙中山的大同理论与平等国家观念的确立458
(一)孙中山的国家平等观念458
(二)孙中山的国权与民权并重的思想474
(三)孙中山的国际主义思想482
三、孙中山的“博爱”观与“天下为公”思想的意义487
(一)孙中山的“博爱”与爱我中华487
(二)孙中山“天下为公”思想的内涵和意义495
(三)孙中山对中国未来社会的构建502
后记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