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考古学:发现我们的过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考古学:发现我们的过去](https://www.shukui.net/cover/28/34963801.jpg)
- (美)沙雷尔(Sharer,R.J.)著,(美)阿什莫尔(Ashmore,W.)著,余西云等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7777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65页
- 文件大小:158MB
- 文件页数:583页
- 主题词:考古学-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考古学:发现我们的过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1章 观察古代9
通过过去了解我们自身11
对文化遗产的破坏13
什么是考古学?13
考古学和伪考古学15
考古学和科学19
科学方法论19
理论:从范畴到解释22
考古学和历史学22
历史考古和史前考古24
考古学、人类学和文化27
作为一门职业的考古学28
小结31
进一步阅读书目32
第2章 考古学的起源33
科学的发展34
古物收集者和分类者34
专门化学科的形成35
古物爱好者和考古学的起源35
早期的古物收集者和分类者36
早期的考古学课题39
向专业考古学的转变43
解释的问题43
人类学观念的影响43
现代考古学的出现46
历史学的解释47
人类学的解释48
小结49
进一步阅读书目50
第3章 考古学理论的变迁51
文化历史主义53
文化历史主义的起源53
规范性文化概念53
文化历史主义的研究54
文化历史主义的方法论57
文化过程主义61
文化过程主义的缘起62
共时性视角62
文化生态学65
历时性研究67
文化过程主义的研究72
文化过程主义的方法论73
当代新的理论流派76
马克思主义理论76
女权主义理论77
后过程主义78
后过程主义的起源80
认知的文化概念82
后过程主义的研究82
后过程主义的方法论85
考古学理论之间的互相影响85
小结87
进一步阅读书目89
第4章 范畴:考古遗存的性质91
考古遗存的存在形式92
人类遗物92
遗迹92
自然遗物93
遗址93
区域95
考古遗存的决定因素98
行为过程和转化过程98
埋藏介质、出土位置、共存关系和层位102
层位的判断104
考古遗存的结构108
考古遗存的收集方式109
资料系统和抽样单元109
资料的全面收集110
资料的抽样收集111
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111
小结114
进一步阅读书目115
第5章 考古学研究117
考古研究的范畴118
研究项目119
研究的流程120
研究的规划121
研究的实施122
资料的收集123
资料的整理123
资料的分析124
资料的解释124
成果的发表124
研究流程示例:洪都拉斯科潘遗址的现代考古学研究124
背景:古代玛雅文明125
研究的规划127
研究的实施131
科潘资料的收集133
科潘资料的整理140
科潘资料的分析141
科潘资料的解释142
科潘资料的发表146
小结147
进一步阅读书目148
第6章 考古调查与勘探149
调查与勘探的目的150
文献、运气和传说154
调查与勘探的方法157
直接观测157
遥感技术168
调查与勘探的策略177
全覆盖调查法177
抽样调查法178
地面采集方法的可靠性182
个案研究183
遗址的形成过程及地表遗存的分布与地下遗存的埋藏之间的关系184
根据调查与勘探确认遗址185
小结188
进一步阅读书目190
第7章 发掘191
地层与地层学194
发掘策略197
全覆盖式发掘198
抽样发掘198
发掘方法200
发掘的种类201
发掘的工具和技术209
出土位置的控制:单位和标签212
资料的记录216
小结222
进一步阅读书目224
第8章 室内整理和分类225
资料的整理226
田野实验室227
整理的程序228
分类231
分类的目的232
主位分类与客位分类232
分类的种类235
考古分类的运用239
小结241
进一步阅读书目242
第9章 时间框架243
考古学断代方法246
地层学247
排序法247
序列比较法(交叉断代法)251
地质学和地化学断代方法252
地质年代学252
纹泥沉积254
黑曜石水合法254
动植物断代方法256
动植物共存关系断代法256
树轮断代法257
骨骼断代法259
放射物断代方法261
放射性碳测年法262
铀系测年法267
钾—氩测年法268
氩—氩测年法268
裂变径迹测年法269
地磁断代法270
历法断代法271
断代方法评估273
试验方法273
氨基酸外消旋法274
热释光测年法274
电子自旋共振法275
小结276
进一步阅读书目277
第10章 人类遗物分析279
石器280
石器技术280
石器分析283
陶器288
制陶技术288
陶器分析291
金属器295
冶金术295
金属器分析298
有机遗物299
有机遗物技术300
有机遗物分析302
人类遗物与抽样302
小结304
进一步阅读书目305
第11章 自然遗物分析307
植物遗存310
种属鉴定310
植物遗存的分析311
动物遗存313
种属鉴定314
动物遗存的分析314
人类遗存315
土壤和沉积物319
自然遗物与抽样321
小结322
进一步阅读书目323
第12章 遗迹分析325
建筑性遗迹328
材料与技术328
形式与位置334
风格337
累积性遗迹337
遗迹与抽样339
小结339
进一步阅读书目340
第13章 类比与解释341
解释中的类比343
类比的误用344
特定类比346
族群的连续性346
环境的可比性348
文化面貌的相似性349
普遍类比349
类比的资料来源350
历史学与民族学350
民族考古学352
试验考古学354
小结357
进一步阅读书目358
第14章 技术与环境359
文化与环境的联系361
技术的重建362
维生技术362
工具制造技术365
建筑技术365
运输技术366
环境的重建366
现代环境的观察367
自然遗物的收集370
维生系统的重建371
潜在资源373
技术承载力373
小结375
进一步阅读书目376
第15章 社会系统377
交换系统379
贸易物品的确认381
交换模式384
聚落考古386
活动区与建筑387
社区与聚落391
区域392
人口复原398
墓葬揭示的社会组织399
社会身份的证据402
陶器社会学402
社会身份的古老声明403
小结404
进一步阅读书目406
第16章 意识形态与象征系统407
识别和分析符号409
抽象的实物象征和写实的实物象征412
文字、符号和度量系统417
世界观420
意识形态与文化变迁425
小结427
进一步阅读书目428
第17章 历史重建的理论429
文化历史主义431
内在文化模式432
外在文化模式434
环境变迁438
文化过程主义439
系统模式439
文化生态模式442
文化多线进化模式444
新理论446
决策模式447
从不同理论理解过去450
农业和文化历史主义450
农业和文化过程主义451
农业与后过程主义451
多种理论的结合452
史前文化变迁的原因452
宏观变迁:原动力概念453
微观变化:多变量概念453
小结455
进一步阅读书目456
第18章 考古学面临的挑战457
挑战的主要来源459
盗掘和古董收藏459
以建设的名义毁坏463
爱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战争464
考古学面临的挑战465
合同考古465
文化资源管理467
保护性考古470
考古学的职责472
保护考古资料474
与原住民后裔合作474
职业教育476
出版物476
小结476
进一步阅读书目478
词汇表479
参考书目513
译后记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