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装甲文化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装甲文化通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4963633.jpg)
- 王亦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军事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80237201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19页
- 文件大小:151MB
- 文件页数:644页
- 主题词:装甲-武器装备-文化-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装甲文化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序篇 中国文化、军事文化与装甲文化第一章 中国文化5
第一节 文化概述5
一、“文化”的起源5
二、广义的“文化”与狭义的“文化”6
三、“文化”与“文明”8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萌生与发展9
一、“中国”与“中华”9
二、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10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11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18
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18
二、辩证思维的认识观19
三、重民兴邦的人本观19
四、刚健有为的人生观20
五、贵和尚中的处事观20
六、恪守节操的荣辱观21
七、忠勇报国的价值观21
八、仁孝礼谦的伦理观22
第二章 中国军事文化24
第一节 军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24
一、军事文化的概念24
二、战争的起源与军事文化的产生25
第二节 中国传统军事文化的基本内容27
一、兵役文化27
二、兵器文化31
三、兵制文化37
四、兵略文化43
五、兵籍文化46
六、兵教文化52
七、兵艺文化58
第三节 中国军事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62
一、军事服从和服务于政治62
二、军事受制于社会经济状况63
三、军事得到科学技术的有力推动63
四、统一与融合是军事活动的主题63
五、军事思想在战争实践中发展升华64
六、民族自强精神是军事文化发展的脊梁65
第三章 中国装甲文化66
第一节 装甲文化的概念与基本内容66
一、装甲文化的概念66
二、中国装甲文化的基本内容68
第二节 中国装甲文化的起源、功能与作用70
一、中国装甲文化的起源70
二、中国装甲文化的历史功能与作用71
第三节 中国装甲文化的主要特点73
一、中国装甲文化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动表现形式73
二、中国装甲文化既是特色文化,又是多元文化,其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75
三、中国装甲文化所具有的民族性和先进性特征,是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在特定文化层面的具体体现76
四、中国装甲文化的发展以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同时又对经济、科技的发展产生强有力的需求牵引79
第一篇 中国古代装甲文化85
第四章 甲胄与盾85
第一节 甲胄与盾考古研究概况85
第二节 石器时代甲胄与盾86
一、石器时代的甲胄86
二、石器时代的盾89
第三节 先秦甲胄与盾90
一、商代的甲胄90
二、周代的甲胄91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甲胄92
四、先秦时期的盾94
第四节 秦汉甲胄与盾95
一、秦代的甲胄95
二、秦代的盾97
三、汉代的甲胄97
四、汉代的盾100
五、汉代特有的盾形兵器100
六、汉代特有的殡甲文化101
第五节 魏晋南北朝甲胄与盾102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钢铁技术和兵器制造102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铠甲103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兜鍪104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盾106
第六节 隋唐五代甲胄与盾107
一、隋唐时期政治军事形势和兵器制造107
二、隋代的甲胄与盾107
三、唐代的甲胄108
四、唐代的盾110
第七节 宋代甲胄与盾111
一、宋代政治军事形势和兵器制造111
二、宋代的甲胄112
三、宋代的盾115
第八节 元明清甲胄与盾116
一、元明清时期政治军事形势和兵器制造116
二、元代的甲胄与盾117
三、明代的甲胄与盾118
四、清代的甲胄与盾120
第五章 战车123
第一节 车与战车起源123
一、车的起源123
二、战车的起源125
第二节 先秦战车127
一、商代晚期的战车127
二、西周时期的战车128
三、东周时期的战车130
第三节 秦汉战车135
一、秦代的战车135
二、汉代的战车136
第四节 魏晋隋唐五代战车139
一、南北朝时期的攻城器具139
二、隋代的战车140
三、唐代的战车141
第五节 宋元明清战车141
一、宋元时期的战车141
二、明代前期的战车142
三、明代后期的战车144
四、明清时代的城垣攻防车具149
第六章 骑兵与马甲152
第一节 骑兵与马甲的起源152
一、中国骑兵的起源152
二、中原地区骑兵的出现154
三、马甲的应用155
第二节 先秦骑兵与马甲156
一、先秦时期的中原骑兵156
二、先秦时期骑兵运用的理论与实践157
三、先秦时期的马甲158
第三节 秦汉骑兵与马甲160
一、秦代的骑兵与马甲160
二、西汉时期的骑兵与马甲161
三、东汉三国时期的骑兵与马甲162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骑兵与马甲163
一、曹魏西晋时期的骑兵与马甲163
二、东晋十六国时期的骑兵与马甲164
三、南北朝时期的骑兵与马甲168
第五节 隋唐五代骑兵与马甲171
一、隋代的骑兵与马甲171
二、唐代的骑兵与马甲172
三、五代十国时期的骑兵与马甲173
第六节 宋元明清骑兵与马甲174
一、北宋辽金西夏时期的骑兵与马甲174
二、南宋金时期的骑兵与马甲176
三、蒙元时期的骑兵与马甲177
四、清代的骑兵与马甲178
第二篇 中国近代装甲文化183
第七章 装甲舰船183
第一节 中国古代水师与舰船183
一、春秋至明代的水师与舰船183
二、鸦片战争之前的清军水师188
第二节 中国近代水师与装甲舰船189
一、两次鸦片战争的海上作战与清军水师的失败189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小型机动船舶的自主研制192
三、大型兵工机构的建立与舰船制造192
四、装甲舰船的引进与北洋水师的建立195
五、装甲舰船的训练与管理198
第三节 甲午战争中的装甲舰船201
一、甲午战争之前中日两国的海军实力201
二、丰岛海战中的装甲舰船203
三、黄海海战中的装甲舰船205
四、威海卫之战中的装甲舰船214
第四节 晚清和民国时期的海军及舰船221
一、晚清至北京政府时期的海军及舰船221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海军及舰船224
第八章 装甲列车228
第一节 中国铁路的发展228
一、铁路的出现228
二、铁路的自主修建229
三、铁路的发展与西方列强对路权的控制230
第二节 装甲列车及其在中国的出现230
一、装甲列车的组成230
二、俄国装甲列车进入中国境内作战231
三、中国军队装甲列车的引进与自主建造232
第三节 北伐战争时期的装甲列车233
一、上海战役中的装甲列车233
二、津浦铁路南段战役中的装甲列车233
第四节 军阀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的装甲列车234
一、中原军阀战争中的装甲列车234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装甲列车236
第五节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装甲列车237
第九章 装甲机械化部队239
第一节 国外坦克装甲车辆的出现和作战理论的产生239
一、内燃机、汽车和履带式机械的发明239
二、轮式装甲车的出现与使用240
三、坦克的出现与使用240
四、装甲兵作战理论的产生242
第二节 中国军队坦克装甲车辆的引进244
一、坦克在中国的出现244
二、奉系军队坦克的引进与使用244
三、国民政府军队坦克的引进与使用245
四、坦克的引进对中国近代装甲文化发展的影响246
第三节 中国军队装甲兵的建立248
一、坦克的批量引进与装甲兵团的建立248
二、轮式装甲车的建造与使用248
三、装甲兵学校的建设250
四、中国共产党组织开展的装甲兵人才培养工作250
五、装甲兵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51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装甲兵255
一、上海抗战与南京保卫战中的装甲兵255
二、陆军机械化学校的建立257
三、装甲装备的大批量引进与机械化师的建设258
四、新编第11军(第5军)的建立与桂南(昆仑关)战役中的装甲兵260
五、中国入缅远征军的装甲兵261
六、中国驻印军的装甲兵与孟关战役中的装甲兵263
七、抗日战争后期的中国装甲兵265
八、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开展的装甲兵人才培养工作266
九、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装甲兵军事理论的发展266
第五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队装甲兵与人民解放军装甲兵268
一、国民党军队装甲兵教导总队的成立与战车部队的重组268
二、人民解放军坦克部队的创建269
三、国民党军队陆军装甲兵学校的建立和第一批“快速纵队”的组建270
四、国民党军队装甲兵司令部(编练总处)的成立和第二批“快速纵队”的组建272
五、国民党军队装甲兵在大陆的彻底溃败273
六、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部队的发展274
第三篇 中国当代装甲文化285
第十章 中国共产党人装甲机械化军队建设思想285
第一节 革命战争时期装甲机械化军队建设思想285
一、密切关注和努力掌握新型装甲武器285
二、积极倡导创立机械化兵团286
三、开设训练机构,大力培养装甲机械化人才287
四、利用缴获的装备和争取的技术兵员,建立和扩大坦克部队289
第二节 正规化建设时期装甲机械化军队建设思想291
一、建立装甲兵领导机构和扩大装甲兵部队,提高陆军机械化水平291
二、抓紧国产装甲装备的研究设计与生产295
三、加强装甲兵的技术建设299
四、创办装甲兵院校和训练机构301
第三节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时期装甲机械化军队建设思想305
一、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305
二、发展多种类型的装甲机械化部队,加强轻型机械化部队建设309
三、推进“步改装”建设,实现陆军合成部队的机械化转型312
四、将装甲机械化部队作为军事外交的重要力量,为党和国家既定的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总目标的国际战略服务316
第十一章 装甲兵军事理论321
第一节 装甲兵军事理论概述321
一、装甲兵军事理论与理论体系321
二、装甲兵军事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322
三、装甲兵军事理论与装甲兵军事科学的关系324
第二节 装甲兵军事理论研究工作的发展325
一、装甲兵部队创建与实战锻炼时期的军事理论研究325
二、全面学习借鉴苏联军队时期的军事理论研究328
三、以我为主研究探索时期的军事理论研究329
四、调整改革和巩固发展时期的军事理论研究330
五、推进军事变革与改革创新时期的军事理论研究331
第三节 装甲兵军事理论创新的主要成果333
一、装甲兵建设与作战运用理论333
二、装甲兵军事训练与院校教学改革理论335
三、装甲兵武器装备建设作战需求理论338
四、装甲兵军事术语339
第四节 装甲兵军事理论主要著作342
一、综合性理论研究342
二、作战训练与建设理论研究344
三、专项理论研究347
第十二章 装甲装备及其技术350
第一节 装甲装备概述350
一、装甲装备与装甲武器的概念350
二、中国装甲兵器工业发展概况352
三、装甲装备的研制353
四、装甲装备的生产与订购355
五、装甲装备体制与系列356
第二节 装甲主战装备357
一、主战坦克(中型坦克)357
二、水陆坦克和轻型坦克360
三、步兵战车361
四、装甲输送车363
第三节 装甲战斗支援装备364
一、装甲自行火炮364
二、装甲自行防空兵器367
三、装甲反坦克导弹车368
第四节 装甲战斗勤务装备368
一、装甲指挥通信车辆及其指挥控制系统368
二、装甲侦察车辆370
第五节 装甲保障装备371
一、装甲工程保障车辆371
二、装甲后勤保障车辆372
三、装甲装备技术保障车辆373
第六节 装甲装备技术375
一、装甲装备技术概述375
二、车载武器技术376
三、车辆工程技术379
四、车辆信息技术381
五、部分新技术试验车辆383
第十三章 装甲兵的教育训练386
第一节 装甲兵的部队训练386
一、兵种建立初期的接装训练与临战训练386
二、进入和平时期的正规化训练387
三、以我为主的群众性练兵活动389
四、排除干扰与正规化训练的恢复391
五、改革开放前期的军事训练改革392
六、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的训练改革395
七、科技强军战略指导下的群众性科技练兵399
八、积极推进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研究与实践403
第二节 装甲兵的院校教育406
一、适应装甲兵建设需要,重视办校育人407
二、提高院校办学水平,实施正规教育408
三、完善院校培训体系,开展教学改革410
四、重建装甲兵院校体系,恢复院校教育411
五、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加强院校建设和提高培训层次413
六、适应军队建设战略转变,深化教学改革415
七、推进院校建设科学发展,培养装甲兵新型军事人才421
第三节 装甲兵的新乘员和新修理工培训423
一、组建战车编练基地,实行“先训后补”424
二、重建和新建训练基地和训练团,完善乘员训练机构426
三、加强教学内容改革,开展训练机构“学校化”建设428
四、创建先进训练机构,提高训练机构建设质量431
五、适应机械化信息化建设需要,推进训练机构建设转型433
第四节 装甲兵军事训练法规与专业技术等级考评制度436
一、装甲兵的军事训练法规436
二、装甲兵的专业技术等级考评制度438
第十四章 装甲装备技术保障441
第一节 装甲装备技术保障概述441
一、装甲装备技术保障的概念441
二、装甲装备技术保障工作的基本内容442
三、装甲装备技术保障的地位作用443
第二节 装甲装备技术保障工作的发展445
一、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装甲装备技术保障工作445
二、兵种建立初期和抗美援朝作战中的装甲装备技术保障工作448
三、以我为主开展正规化的装甲装备技术保障工作450
四、装甲装备技术保障工作的挫折以及整顿与恢复454
五、改革开放时期的装甲装备技术保障工作455
六、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的装甲装备技术保障工作463
第三节 装甲装备技术保障规章建设468
一、装甲装备技术保障规章建设的概念与原则468
二、军队装备建设法规体系与装甲装备技术保障规章469
三、装甲装备技术保障工作条例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内容471
第十五章 装甲兵英模文化474
第一节 英模文化概述474
一、英模文化的概念与属性474
二、人民军队的英模文化建设475
三、英模文化的意义与作用476
第二节 装甲兵英模文化建设477
一、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坦克英雄模范477
二、抗美援朝作战中的杀敌立功运动478
三、开展消灭车辆事故的立功运动479
四、正规化训练中的争先创优运动479
五、向雷锋、王杰学习活动480
六、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的杀敌立功运动481
七、新时期的争先创优立功活动481
第三节 装甲兵主要荣誉单位和英模人物482
一、装甲兵主要荣誉单位482
二、装甲兵主要英模人物484
第十六章 装甲兵文艺与宣传489
第一节 装甲兵文艺与宣传概述489
一、装甲兵文艺与宣传的属性与起源489
二、装甲兵文艺与宣传的主要特点490
第二节 装甲兵影视与戏剧492
一、装甲兵题材电影492
二、装甲兵题材电视剧494
三、装甲兵专题影视片496
四、装甲兵业余文艺演出活动496
第三节 装甲兵诗词与歌曲497
一、诗词创作497
二、歌曲创作499
第四节 装甲兵书法、绘画与摄影503
一、书法创作503
二、绘画创作504
三、摄影创作506
第五节 装甲兵期刊与展馆507
一、期刊507
二、展馆509
第六节 装甲兵工艺美术510
一、雕塑创作510
二、工艺品与装饰品制作511
束篇 推进中国装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第十七章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文化、军事文化与装甲文化发展的主题515
第一节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文化发展的主题515
一、中国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主要任务515
二、中国文化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517
三、中国文化发展中的精神文化软实力建设523
第二节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军事文化发展的主题525
一、国际军事战略形势与中国军事文化发展的战略需求525
二、中国军事文化发展的本质核心527
三、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内涵与要求529
第三节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装甲文化发展的主题531
一、中国装甲文化的地位与作用531
二、中国装甲文化发展的环境与条件532
三、中国装甲文化发展的任务与要求535
第十八章 外国装甲文化对中国装甲文化的影响与借鉴538
第一节 外国装甲文化发展状况与趋势538
一、世界主要国家陆军的装甲机械化建设538
二、世界主要国家装甲主战装备的发展540
三、世界主要国家装甲机械化部队的作战运用547
四、世界主要国家新型战斗系统和新型部队建设554
第二节 外国装甲文化对中国装甲文化的影响与借鉴565
一、外国装甲文化对中国装甲文化的影响与作用565
二、中国装甲文化与外国装甲文化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569
第十九章 推进中国装甲文化发展的对策与措施581
第一节 在民族振兴与军事变革文化氛围中积极推进装甲文化的发展581
一、充分认识装甲文化的发展在民族振兴与军事变革中的地位作用581
二、在实现富国与强军的协调发展中推进装甲兵的质量建设583
三、努力开创装甲文化与其他文化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585
第二节 切实提高人民装甲兵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能力588
一、牢固确立党的创新理论在装甲兵建设与发展中的核心指导地位588
二、以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作为装甲兵建设的目标导向589
三、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为核心能力的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作为装甲兵战斗力建设的根本要求591
第三节 努力深化人民装甲兵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594
一、深化装甲兵体制编制的改革与创新,构建科学高效的组织结构594
二、加强装甲兵武器装备的技术升级与体系建设,满足多样化军事任务对装甲装备的使用需求596
三、努力推进装甲兵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转变,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598
四、狠抓装甲兵人才培训体制和教学内容改革,培养高素质新型装甲兵人才601
五、创新装甲兵作战理论和建设理论,繁荣装甲兵军事科学603
第四节 加强装甲兵军营文化和社会公益文化建设605
一、大力加强装甲兵军营文化设施和文化环境建设,营造浓郁的军营文化氛围,提升装甲兵军营文化品质605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装甲兵军营文化活动,培育和展示装甲健儿蓬勃向上、康健乐观、生动活泼的精神风貌607
三、努力推进装甲文化的社会化建设,促进装甲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与渗透,提高全社会的装甲文化水平608
后记611
参考文献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