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台风、低纬环流与中国天气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台风、低纬环流与中国天气
  • 李曾中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750296440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90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0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台风、低纬环流与中国天气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台风篇1

1.1 台风的定义1

1.1.1 《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GB/T19201—2006)1

1.1.2 台风委员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方案2

1.2 台风的分类8

1.3 台风的气候概况(时空分布)11

1.3.1 全球台风生成的地域分布11

1.3.2 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的时空分布11

1.3.3 西北太平洋登陆台风概况(指在我国登陆)12

1.4 地形对台风的影响13

1.4.1 地形拉普拉斯算子(?2Zs/?x2+?2Zs/?y2)与天气系统活动的关系13

1.4.2 地形对登陆台风的影响16

1.5 台风形成的研究34

1.5.1 台风生成的各种学说34

1.5.2 台风形成与低空急流35

1.5.3 越赤道气流与台风生成36

1.5.4 经典的台风生成理论38

1.6 台风移动路径预报38

1.6.1 短期台风路径预报38

1.6.2 中期台风路径预报43

1.6.3 台风生成的长期预报方法初探46

本章参考文献48

2 低纬环流篇50

2.1 北半球夏季(南季风期间)越赤道气流通道的研究50

2.1.1 主要通道位置50

2.1.2 越赤道气流的年际变化53

2.1.3 越赤道气流的月际变化54

2.1.4 高空自北向南越赤道气流主要通道56

2.1.5 东半球两支主要经圈环流57

2.1.6 结语58

2.2 北半球冬季(北季风期间)越赤道气流通道的研究59

2.2.1 低空越赤道气流主要通道59

2.2.2 高空越赤道气流主要通道61

2.2.3 高、低空越赤道气流通道的年际变化63

2.2.4 高、低空越赤道气流通道的月际变化63

2.2.5 冬季风期间东半球的经向环流圈64

2.3 赤道西风的爆发性东进与台风活动65

2.3.1 赤道西风的爆发性东进与低纬西风指数66

2.3.2 沿各经度赤道西风急流的剖析68

2.3.3 关于越赤道气流通道的讨论71

2.3.4 结论75

2.4 赤道西风急流活动与台风生成77

2.4.1 与低纬西风急流有关的台风生成举例77

2.4.2 低纬西风、偏东信风两支急流共同影响下台风生成举例80

2.4.3 东风急流影响下台风的生成80

2.4.4 台风族生成举例82

2.4.5 急流突然增强问题83

2.4.6 结论84

2.5 半球间宏观气流系统与中国降水85

2.5.1 什么是“宏观系统”85

2.5.2 “宏观系统”与中国暴雨及洪涝灾害85

2.5.3 非亚支宏观气流系统与中国洪涝灾害85

本章参考文献87

3 中国天气篇88

3.1 华南前汛期降水与低纬环流88

3.1.1 降水特征分析88

3.1.2 来自北方的降水天气系统88

3.1.3 来自南方的降水天气系统:越赤道气流与宏观气流系统90

3.1.4 10m高度处风场92

3.1.5 卫星云图93

3.1.6 结论94

3.2 1991年江淮暴雨与越赤道气流关系初步分析95

3.2.1 引言95

3.2.2 越赤道气流与中国天气95

3.2.3 1991年江淮特大暴雨成因分析96

3.2.4 结语与建议103

3.3 中国汛期涝灾的“强信号”研究103

3.3.1 引言103

3.3.2 越赤道气流异常与我国汛期降水104

3.3.3 越赤道气流“强信号”的表征及其预报意义106

3.3.4 汛期洪涝灾害举例108

3.3.5 非亚支“半球间宏观气流系统”与我国降水110

3.4 短期气候预测方法之一:《气象与地球物理综合法》简介112

3.4.1 序言112

3.4.2 1998年夏季(6—8月)我国汛期降水预报与实况113

3.4.3 1999年洪灾预测与实况115

3.4.4 五年预测结果120

本章参考文献120

附录:科普、诗歌、散文、杂文等122

共产主义的“血型”122

云天传奇124

“冰冰背”揭秘一说127

我国气象专家发现’96洪涝灾害与“强信号”关系密切128

我和“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纪念邮票的渊源129

我在气象科研工作中引为自豪的三个“亮点”131

人生40年(代序)135

我的气象“奇缘”137

’98台风活动异常初探139

中越边境见闻141

难忘的旅程——访问苏联追记143

《白衣天使》朗诵词146

《鼓浪屿之波》朗诵词147

一次鼓舞人心的大会——学习十七大的一点心得体会148

日记一则149

祖国,我为你歌唱!150

浑身尽是“科学魂”——记我的父亲李宪之151

深切怀念仇永炎先生158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八十周年大庆纪念册》一书之前言160

与清华大学气象系有关的两张珍贵历史照片163

李宪之教授的两首诗作166

李宪之教授的科学道路167

李宪之教授的科学道路及其影响170

两代人的清华情结175

从一则简报说起180

孔祥瑛校长赞183

英雄就在我们中间——纪念雷雨顺同志逝世三周年187

登黄山顶峰喜观“佛光”——诗歌二首1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