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河南通史 第3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河南通史 第3卷
  • 程有为,王天奖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504985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67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689页
  • 主题词:河南省-地方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河南通史 第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二十一章 北宋时期的河南政治1

第一节 陈桥兵变与宋朝的建立1

一、陈桥驿兵变1

二、宋初稳定政局的措施3

第二节 北宋王朝对河南的管理5

一、路府州县的设置5

二、整顿吏治9

三、东京开封的管理12

第三节 驻军与治安15

一、禁兵15

二、厢兵19

三、乡兵与保甲23

第四节 辽与河南的关系26

一、屈辱的“澶渊之盟”26

二、河南与辽的经济文化交流31

第五节 金兵入豫与北宋的灭亡34

一、宋金战争前的政治形势34

二、东京保卫战38

三、京城的陷落与北宋的灭亡41

第二十二章 北宋时期的河南经济44

第一节 缓慢发展的农业44

一、移民与人口44

二、土地占有与经营方式48

三、赋税52

四、农田水利58

五、治理黄河63

六、农作物的种植66

第二节 发达的手工业71

一、管理机构71

二、军器制造业72

三、纺织印染业73

四、酿酒业75

五、陶瓷业78

六、矿冶及金属制造业81

七、粮食、茶叶加工业83

八、其他手工业85

第三节 繁荣的商业87

一、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87

二、商税92

三、镇市95

第四节 东京城的建设97

第二十三章 宋代的河南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102

第一节 哲学102

一、邵雍、邵伯温父子102

二、二程与洛学105

三、邢恕112

四、吕希哲113

五、朱光庭114

六、李吁和刘绚115

七、谢良佐116

八、尹焞117

第二节 宗教119

一、佛教119

二、道教123

三、开封的犹太教及其他127

第三节 文学131

一、散文131

二、诗137

三、词145

第四节 艺术148

一、绘画、书法与雕塑148

二、音乐、舞蹈与戏剧159

第五节 科学技术165

一、火药的制造与应用165

二、雕版印刷的成熟与活字印刷的发明166

三、建筑技术169

四、医学173

第六节 教育176

一、图书与人才培养176

二、学校178

第七节 社会习俗184

一、服饰184

二、饮食186

三、婚姻丧葬187

四、节日189

第二十四章 金代的河南社会192

第一节 从利用傀儡到直接统治192

一、金人的傀儡张邦昌、刘豫192

二、路、州(府)、县的设置198

第二节 宋高宗即位与李纲、宗泽守汴202

一、高宗即位202

二、李纲的抗金措施与罢职203

三、宗泽守汴206

第三节 南宋初年的河南形势及抗金斗争210

一、人民群众的抗金斗争210

二、杜充镇压河南境内忠义民兵215

三、岳飞收复河南的斗争217

第四节 靖康之乱后的移民浪潮223

一、频繁的移民223

二、中原移民对江南文化的影响228

第五节 金宣宗迁都南京(开封)233

一、海陵王对汴京的经营233

二、迁都南京(开封)后的形势236

三、哀宗即位及其抗蒙措施242

第六节 金朝的灭亡243

一、蒙古人入豫与三峰山之战243

二、洛阳与南京(开封)的守卫战247

三、哀宗出逃与崔立之变251

四、哀宗迁蔡及金国的灭亡255

第七节 金代的河南经济260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260

二、农业262

三、黄河的治理267

四、工矿业270

五、商业274

六、货币276

第二十五章 元代的河南社会279

第一节 蒙古人占领中原及其政治经济措施279

一、三京之战279

二、河南行省的设立282

三、站赤交通287

四、治理黄河293

五、屯田与兴修水利298

六、农业300

七、手工业与商业303

第二节 迁入河南的少数民族307

一、回族307

二、蒙古族308

三、维族312

四、西夏遗民315

五、女真遗民317

第三节 农民起义319

一、起义的社会背景319

二、频繁的农民起义323

三、朱元璋平定河南329

第二十六章 金元时期的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333

第一节 文化333

一、哲学333

二、宗教338

三、史学311

四、文学343

五、艺术357

六、科技359

七、河南与北方少数民族以及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362

第二节 教育366

一、金代教育366

二、元代教育369

第三节 社会生活372

一、服饰372

二、婚姻376

三、丧葬379

四、节日娱乐380

第二十七章 明代的河南政局382

第一节 地方政权体制的确立382

一、省府州县的设置382

二、军事与法律制度390

三、河南的藩王393

第二节 社会矛盾的发展396

一、土地兼并的加剧396

二、沉重的赋役剥削399

三、严重的流民问题401

第三节 改革措施的实施406

一、嘉隆年间的改革407

二、张居正改革的实施408

第四节 明末农民战争415

一、社会危机的加深415

二、农民大起义419

第二十八章 明代的河南经济427

第一节 明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427

一、农业427

二、工商业436

三、经济发展实效436

第二节 明中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441

一、有利的社会环境441

二、人口的增长444

三、农业经济的发展446

四、手工业生产的不断提高452

五、城镇的繁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460

六、社会生产关系中的新变化和新因素465

第二十九章 明代的河南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470

第一节 理学与经世致用之学470

一、占统治地位的理学思想470

二、经世致用之学475

第二节 小有建树的史学479

第三节 成就斐然的文学艺术482

一、文学创作482

二、戏曲艺术485

第四节 自然科学486

第五节 教育492

一、府、州、县学与科举考试492

二、社学496

三、书院498

第六节 多样化的社会生活501

一、服饰501

二、饮食502

三、婚娶丧葬503

四、娱乐文化503

第三十章 清代前中期的河南政局506

第一节 清军占领中原506

一、清军初入中原506

二、怀庆战役509

三、睢州之变510

第二节 各级地方机构的建立512

一、省、道、府、县统治机构512

二、农村基层组织519

三、考察和驿站制度526

第三节 军事设置和律例的运用529

一、军事设置529

二、律例运用532

第四节 社会矛盾的激化与人民的反抗斗争536

一、吏治的腐败536

二、自然灾害日益严重540

三、震惊全国的白莲教和天理教大起义541

四、捻党初期的零星活动545

第三十一章 经济的恢复与发展547

第一节 恢复与发展经济的措施547

一、清初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548

二、赋役制度的改革557

第二节 治理黄河与兴修水利563

一、对黄河的治理563

二、水利的兴修571

第三节 农业生产577

一、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加577

二、农作物品种的多样化579

三、生产水平的提高与生产关系的变化584

第四节 手工业生产593

一、棉纺织业594

二、丝织业598

三、采矿业598

四、制瓷业600

五、酿酒业600

第五节 商品经济601

一、商品品种繁多602

二、商业市镇的发展和商人集团的出现607

三、商品经济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影响615

第三十二章 封建末世河南的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619

第一节 抱残守缺的理学思想619

第二节 方志学、文字学和目录学625

一、地方志625

二、考据学629

三、音韵、文字、目录学630

第三节 文学与艺术631

一、文学631

二、书画艺术633

三、戏曲635

第四节 科学技术639

第五节 科举考试与各级地方教育646

一、科举考试646

二、各类官学649

三、社学与义学651

四、书院652

五、私塾655

第六节 社会生活656

一、服饰656

二、婚俗657

三、丧俗658

四、饮食659

五、节日习俗659

六、居住660

附录一 宋金元明清大事年表662

附录二 插图目录6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