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安徽大农业史述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安徽大农业史述要
  • 张帆编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202840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88页
  • 文件大小:291MB
  • 文件页数:506页
  • 主题词:农业史-安徽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安徽大农业史述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学史鉴今 发展奋进&赵树丛1

校正序&闵宗殿3

编者的话&编者5

农业篇5

弘扬先贤精神 投身科技兴农——纪念《元亨疗马集》付梓四百周年&张华建5

安徽古代农业概述7

第一章 从远古到战国9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与“和县猿人”9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与“中国原始第一村”11

第三节 中国最早的农家历——《夏小正》16

第四节 《管子·地员篇》有关植物与土壤的理论21

第五节 安徽古代稻麦简史25

第六节 安徽农具发展史概述28

第七节 安徽古代长江的大型水生动物34

第八节 安徽农业之始迹小考38

第二章 西汉·三国42

第一节 中国对世界文明的第五大贡献——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42

第二节 魏、吴在安徽的屯田史47

第三节 华佗与《华佗兽医秘传》51

第三章 唐·宋56

第一节 安徽茶叶史略56

第二节 安徽渔业史实录62

第四章 元代65

第一节 为官清廉的元代农学家——王祯65

第二节 鲁明善和《农桑衣食撮要》78

第三节 安徽古代蚕业史略80

第五章 明代86

第一节 朱元璋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86

第二节 我国最早的救荒植物专著——《救荒本草》92

第三节 安徽古代畜牧业简史108

第四节 一部兽医学经典著作《元亨疗马集》119

第五节 薛凤翔和《牡丹史》126

第六节 潘之恒和《广菌谱》131

第六章 清代133

第一节 方观承和《御题棉花图》133

第二节 包世臣和《郡县农政》139

第三节 程瑶田与《九谷考》143

第四节 江志伊和《农书述要》144

第五节 安徽玉米的传入和推广146

第六节 安徽柞蚕业简史148

第七节 安徽地区蝗灾历史记载与治蝗措施152

第八节 陈九振在芜湖推广养鸭治蝗163

第九节 陈石麟与《鹌鹑谱》165

林业篇171

陈翥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林业科学家——纪念世界上最早的泡桐专著《桐谱》诞生九百六十周年&韩柏泉171

第七章 从远古到战国174

第一节 安徽地史时期的森林与史前动物174

第二节 安徽历史时期的森林变迁185

第三节 江淮丘陵森林的盛衰与中兴197

第四节 伯益是我国第一位林业官职204

第五节 安徽森林与古气候的关系205

第六节 《夏小正》与林业206

第七节 《管子》论林业207

第八节 庄子以树木喻哲理211

第九节 采桑叶引起吴、楚大战212

第八章 汉·唐213

第一节 刘安的森林保护思想213

第二节 一部古代自然资源保护法律文献218

第三节 隋炀帝与隋堤柳219

第四节 白居易爱种花木220

第九章 宋·元222

第一节 陈翥生平222

第二节 陈翥及其《桐谱》224

第三节 安徽杉木栽培史考228

第四节 古代大地园林化的样板——万春圩230

第五节 祁门县民间流行的护林好习俗231

第六节 有关长江护堤防浪林带的记载232

第七节 王祯与林业科学233

第八节 鲁明善与造林“月令”234

第十章 明代236

第一节 朱元璋重视发展经济林木236

第二节 明朝造林浮夸风的缘由237

第三节 明朝歙县吴养春山林案件始末238

第四节 《救荒本草》中的林业救荒239

第五节 方以智与林业科学240

第六节 明清时期徽州的林木经营史料243

第七节 从《明会典》看明代发展林业史实254

第八节 徽商兴起繁荣与徽州林业的发展258

第十一章 清代261

第一节 清朝徽州山区的“棚民”和驱棚运动261

第二节 清朝徽州“棚民”垦山案件纪实263

第三节 梅曾亮论毁林开荒与洪水危害265

第四节 皖南山区半个世纪关于禁山的争论267

第五节 包世臣论林业268

第六节 袁枚与《悼松歌》269

第七节 江志伊与种树法271

第八节 江淮地区林业记事摘要272

第九节 徽州古代木商史料274

第十二章 安徽古树名木277

第一节 黄山奇松的由来277

第二节 黄山迎客松278

第三节 九华山凤凰松279

第四节 歙县金川南方红豆杉280

第五节 大别山五针松281

第六节 广德曹冲金钱松282

第七节 黄山云谷寺华东黄杉283

第八节 牯牛降鹅掌楸284

第九节 金寨天堂寨连香树285

第十节 黟县洪星香榧286

第十一节 洽舍金上凹叶厚朴287

第十二节 庐江冶父山榉树288

第十三节 黄山云谷寺南方铁杉289

第十四节 九华山青钱柳289

第十五节 滁州瑯玡山“欧梅”290

第十六节 宿县曹村“闵柏”291

第十七节 铜陵凤凰村“相思树”292

第十八节 怀远县禹王宫树中树293

第十九节 比恐龙还早的植物——银杏293

水利篇299

安徽水利史上的灿烂明珠——纪念孙叔敖二千六百年前兴建的芍陂灌溉工程&纪冰299

安徽古代水利概述301

第十三章 夏到春秋战国305

第一节 大禹治水305

第二节 影响深远的大发明——伯益凿井310

第三节 我国最早的大型水库——芍陂311

第四节 《管子·度地》中有关农田灌溉理论323

第十四章 西汉·三国328

第一节 古老的七门堰328

第二节 王景与安徽水利330

第三节 历史上有没有“江淮运河”?331

第四节 古堰——吴塘堰、乌石堰337

第五节 古闸——铜城闸339

第五节 古圩田——金宝圩、大公圩339

第十五章 晋·南北朝342

第一节 古堨——鲍南堨、柏山堨、吕堨342

第二节 世界第一大坝——浮山堰344

第十六章 隋·唐348

第一节 古运河——通济渠348

第二节 古陂——德政陂、大农陂、永丰陂352

第十七章 宋代354

第一节 夺淮与导淮史略354

第二节 安徽圩田362

第三节 沈括与安徽水利365

第四节 苏轼与颍州水利370

第五节 古坝——渔梁坝371

第十八章 元·明·清373

第一节 《王祯农书》中的农田水利理论373

第二节 热心“导淮”的张謇376

第三节 古江堤——无为大堤、同马大堤380

第四节 古代淮北水利建设和涝灾形成原因384

第五节 安徽二千年水旱灾害史料分析385

气象篇399

第十九章 古气候变化399

第一节 近五千年来安徽的气候变化399

第二节 近五百年来安徽的气候变化401

第三节 淮河是南北气候的分界线402

第二十章 物候学与节气405

第一节 《夏小正》与物候学405

第二节 《淮南子》与二十四节气407

第三节 王祯与“授时指掌活法之图”410

第二十一章 古气象灾害及气象预报412

第一节 安徽地区近千年来雪、风、雹、霜灾害的历史记载412

第二节 古代气象观测与预报416

第三节 古代气象灾害的防治418

农业科技篇421

第二十二章 夏·商·周421

第一节 世界上最早的原始测量421

第二节 影响深远的大发明——伯益凿井421

第三节 《夏小正》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物候学著作421

第二十三章 春秋·战国422

第一节 我国最早的大型水库——芍陂422

第二节 我国最早认识淮河为南北气候的分界线422

第三节 我国最早的农业土壤学著作——《管子·地员篇》423

第四节 我国最早记载倒虹吸、水跃等水力学现象423

第五节 我国最早使用脱粒工具连枷的记载424

第六节 我国最早记载“深耕熟耰”精耕细作的耕作技术424

第七节 我国最早记载利用杠杆原理的提水工具425

第八节 我国最早创造了牛穿鼻的使牛技术425

第九节 我国斗鸡的最早记载426

第二十四章 秦·汉427

第一节 世界上最早的天平式湿度计427

第二节 我国最早的测风器427

第三节 世界上最早的农药427

第四节 我国最早的二十四节气的划分428

第五节 我国最早使用酿酒加温发酵技术428

第六节 世界上最早发明豆腐的农产品加工业429

第七节 我国野生稻的最早记载430

第八节 我国最早栽杞柳固堤防浪林的记载430

第九节 我国最早树木移栽有阴阳性的记载431

第二十五章 晋·南北朝432

第一节 我国最早的生物防治害虫的记载432

第二节 世界上的第一大坝——浮山堰432

第二十六章 隋·唐·宋434

第一节 千里隋堤种柳是最长的护岸林记载434

第二节 我国最早的分层筑堰水准测量法434

第三节 世界上最早论述泡桐的专著——《桐谱》435

第四节 鱼苗长途运输技术的最早记载436

第五节 关于稻包虫危害的最早记载436

第二十七章 元代437

第一节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器图谱》437

第二节 规划土地、革新耕作技术440

第三节 果蔬种植新技术441

第四节 食品与饮料加工技术442

第五节 我国最早的一部兄弟民族撰写的农书——《农桑衣食撮要》443

第二十八章 明·清446

第一节 世界上最早研究野生食用植物的专著——《救荒本草》446

第二节 我国流传最广的一部中兽医经典著作——《元亨疗马集》446

第三节 内容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专著——《物理小识》448

第四节 我国现存的《鹌鹑谱》449

第五节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450

第六节 山地开发及其他451

古代农学著作篇455

第二十九章 夏·战国455

第三十章 汉·三国·晋·唐456

第三十一章 宋·元458

第三十三章 明代460

第三十三章 清代463

历史遗训481

参考文献485

鸣谢4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