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认知语法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认知语法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4741944.jpg)
- 《语言学系列丛书》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ISBN:781095705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89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08页
- 主题词:认知-语法-概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认知语法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认知语法概况:理论基础和新思路3
第一节 语言和句法的非自治性3
第二节 以语义研究为基本出发点6
第三节 基本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9
第四节 象征单位=音位单位+语义单位11
第五节 语法象似性16
第六节 语法模糊性18
一、词类20
二、分句20
三、词汇结构和句法结构21
四、规则性22
第二章 Langacker论“识解”24
第一节 识解的主要内容24
一、详略度(Specificity)24
二、辖域(Scope)25
三、背景(Background)28
四、视角(Perspective)28
五、突显(Salience,Promincnce)30
第二节 识解的应用36
第三节 词类划分37
一、词类具有模糊性38
二、按突显原则划分词类39
三、词类转换的认知解释41
四、可数与不可数名词的划分43
第三章 认知语法与生成派语义学、生成语法的比较46
第一节 认知语法与生成派语义学46
一、生成派语义学的成败46
二、认知语法与生成派语义学的同与异48
第二节 认知语法与生成语法49
一、Lakoff的论述49
二、Langacker的论述52
第四章 语法范畴与语法构造57
第一节 用象征单位解释语法57
第二节 语法构造的特点60
一、体验性60
二、整合性61
三、独立义62
四、原型性和多义性63
五、层级性65
六、限制性66
七、独特性67
第五章 典型事件模型与基本句型69
第一节 典型事件模型69
第二节 基本句型72
一、SVO句型72
二、SVOC句型73
三、SV句型74
四、主系表句型74
五、双宾语句型75
六、场景主语75
七、虚化主语75
八、视角调整76
九、射体省略77
第三节 舞台模型与被动语态77
第六章 事件框架和句法构造84
第一节 Langacker和Talmy的分析方法比较84
一、Langacker的事件框架分析84
二、Talmy的事件框架分析85
第二节 动词框架语言和卫星框架语言87
第七章 “图形—背景”与“主语—宾语”90
第一节 分句语法主语的确定90
第二节 “图形—背景”与“主语—宾语”92
一、概述92
二、射体界标95
三、生命体与射体—界标97
四、小结99
第三节 “小王晒太阳”分析100
第八章 英语词素构词法认知分析103
第一节 英汉构词构字要素对比103
第二节 英语词素构词认知学习106
第九章 语法化115
第一节 概况介绍115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120
一、词类语法化122
二、构词语法化124
三、命题图式与时体标记125
四、句式构造语法化126
五、语篇语法化127
六、语用功能语法化128
第三节 have与be going to的语法化分析129
一、have的语法化分析129
二、be going to的语法化分析131
第四节 语法化(研究)的特征133
一、历时性与共时性133
二、渐进性与突变性134
三、抽象性与程度性135
四、象征性和双极性136
五、普遍性与重复性137
六、方向性与循环性137
七、隐喻性和换喻性138
八、重组性与类推性138
九、经济性与实用性140
十、象似性与程序性141
第五节 语法化与主观化146
第十章 认知语法与语篇分析151
第一节 基本观点151
一、双极性151
二、语言单位的连续性154
三、当前语篇空间(CDS)154
四、动态分析与语篇期望156
五、突显(Salience,Prominence)158
六、坚持整合观160
第二节 语篇分析实例介绍161
第三节 补充说明和小结164
一、补充说明164
二、小结165
附录1:本书主要人名汉译对照表及主要学者索引167
附录2:本书主要术语汉译对照表及索引172
主要参考书目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