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啜钢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51115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84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99页
- 主题词:暂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概述1
1.1 移动通信发展简述1
1.2 移动通信的特点5
1.3 移动通信工作频段7
1.3.1 我国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7
1.3.2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7
1.4 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9
1.5 移动通信的分类及应用系统12
1.6 移动通信网的发展趋势13
1.7 本书的内容安排15
习题与思考题15
第2章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16
2.1 概述16
2.1.1 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16
2.1.2 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18
2.3 3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20
2.2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20
2.3.1 反射与多径信号21
2.3.2 绕射23
2.3.3 散射24
2.4 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25
2.5 移动无线信道及特性参数26
2.5.1 多径衰落的基本特性26
2.5.2 多普勒频移26
2.5.3 多径信道的信道模型27
2.5.4 描述多径信道的主要参数29
2.5.5 多径信道的统计分析35
2.5.6 多径衰落信道的分类39
2.5.7 衰落特性的特征量41
2.5.8 衰落信道的建模与仿真简介42
2.6 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45
2.6.1 室外传播模型46
2.6.2 室内传播模型54
2.6.3 传播模型校正55
习题与思考题61
第3章 调制技术63
3.1 概述63
3.2 最小移频键控65
3.2.1 相位连续的FSK65
3.2.2 MSK信号的相位路径、频率及功率谱68
3.3 高斯最小移频键控70
3.3.1 高斯滤波器的传输特性70
3.3.2 GMSK信号的波形和相位路径72
3.3.3 GM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74
3.3.4 GMSK功率谱76
3.4 QPSK调制77
3.4.1 二相调制BPSK77
3.4.2 四相调制QPSK78
3.4.3 偏移QPSK81
3.4.4 π/4-QPSK83
3.5.1 概述86
3.5 正交频分复用86
3.5.2 正交频分复用的原理87
3.5.3 正交频分复用的DFT实现89
3.5.4 OFDM的应用91
习题与思考题91
第4章 抗衰落技术93
4.1 概述93
4.2 分集技术94
4.2.1 宏观分集94
4.2.2 微观分集95
4.2.3 分集的合并方式及性能98
4.2.4 性能比较105
4.2.5 分集对数字移动通信误码的影响106
4.3 信道编码107
4.3.1 概述107
4.3.2 分组码108
4.3.3 卷积码112
4.3.4 Turbo码120
4.4 均衡技术124
4.4.1 基本原理124
4.4.2 非线性均衡器128
4.4.3 自适应均衡器132
4.5 扩频通信134
4.5.1 伪噪声序列134
4.5.2 扩频通信原理137
4.5.3 抗多径干扰和RAKE接收机141
4.5.4 跳频扩频通信系统144
习题与思考题147
第5章 蜂窝组网技术149
5.1 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149
5.2 频率复用和蜂窝小区151
5.3 多址接入技术156
5.4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分析162
5.5 话务量和呼损简介166
5.6 移动通信网发展简介168
5.7 移动通信网的信令系统170
习题与思考题179
第6章 GSM和GPRS通信系统181
6.1 GSM系统的业务及其特征181
6.2 GSM系统的结构184
6.3 GSM的信道185
6.3.1 物理信道与逻辑信道185
6.3.2 物理信道与逻辑信道的配置191
6.3.3 突发脉冲195
6.3.4 帧偏离、定时提前量与半速率信道197
6.4 GSM的无线数字传输198
6.4.1 GSM系统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198
6.4.2 GSM系统中的抗衰落技术199
6.4.3 GSM系统中的话音编码技术205
6.4.4 GSM系统中话音处理的一般过程205
6.5 GSM的信令协议206
6.5.1 GSM的无线信令接口协议206
6.6.1 概述210
6.5.2 GSM的地面信令接口协议210
6.6 接续和移动性管理210
6.6.2 位置更新211
6.6.3 呼叫建立过程214
6.6.4 越区切换与漫游220
6.6.5 安全措施223
6.6.6 计费226
6.7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227
6.7.1 概述227
6.7.2 GPRS的业务227
6.7.3 GPRS的网络结构及其功能描述229
6.7.4 GPRS的移动性管理和会话管理236
6.7.5 GPRS的空中接口239
习题与思考题240
第7章 码分多址技术基础242
7.1 扩频通信基础242
7.1.1 概述242
7.1.2 理论基础243
7.1.3 扩频方法244
7.1.4 直扩系统245
7.1.5 跳频系统248
7.2 地址码技术249
7.2.1 m序列250
7.2.2 Gold码253
7.2.3 Walsh码254
7.3 扩频码的同步256
7.3.1 粗同步257
7.3.2 细同步259
习题与思考题260
第8章 IS-95系统261
8.1 IS-95标准概述261
8.1.1 IS-95标准发展历程261
8.1.2 IS-95系统频段264
8.1.3 IS-95系统时间267
8.2.1 前向链路信道结构268
8.2 IS-95前向链路268
8.2.2 前向链路基本操作271
8.2.3 导频信道278
8.2.4 同步信道279
8.2.5 寻呼信道279
8.2.6 前向业务信道281
8.2.7 功率控制子信道282
8.2.8 随路信道283
8.3 IS-95反向链路284
8.3.1 反向链路信道结构284
8.3.2 反向链路基本操作287
8.3.3 反向接入信道291
8.3.4 反向业务信道292
8.4 IS-95中的功率控制技术293
8.4.1 功率控制概述293
8.4.2 功率控制分类294
8.4.3 反向链路功率控制296
8.4.4 前向链路功率控制300
8.5.1 切换概述301
8.5 IS-95中的软切换技术301
8.5.2 导频集合303
8.5.3 导频的搜索与测量304
8.5.4 切换参数与消息305
8.5.5 IS-95系统中的软切换流程306
8.5.6 IS-95B系统中的软切换308
8.5.7 导频集的维护312
8.6.1 登记注册314
8.6 IS-95中的登记与漫游管理314
8.6.2 漫游管理315
8.7 基于IS-95标准的系统概述315
8.7.1 网络结构及系统接口315
8.7.2 协议结构316
习题与思考题318
第9章 3G技术概述320
9.1 IMT-2000的主要目标和要求320
9.2 IMT-2000的发展历程322
9.3 3G系统承载的业务323
9.4 3G系统的基本特征324
9.4.1 系统频段324
9.4.2 系统结构326
9.5 3G系统中支持的新技术329
9.5.1 高效的信道编码技术329
9.5.2 智能天线技术329
9.5.3 软件无线电技术330
9.5.4 多用户检测与干扰消除330
9.5.5 全IP的核心网331
9.6 3G标准化进程及其演进策略331
9.6.1 标准化组织331
9.6.2 标准化现状333
9.6.3 3G系统演进策略335
9.7 3G主要技术标准概述337
9.7.1 WCDMA技术标准337
9.7.2 cdma2000技术标准340
9.7.3 TD-SCDMA技术标准346
习题与思考题348
第10章 cdma2000 1x系统349
10.1 概述349
10.2 cdma2000体系结构350
10.2.1 总体结构350
10.2.2 移动台351
10.2.3 空中接口351
10.2.4 无线接入网352
10.2.5 A接口353
10.2.6 电路域核心网354
10.2.7 分组域核心网356
10.3 cdma2000空中接口概述358
10.3.1 cdma2000空中接口协议结构358
10.3.2 系统频段与系统时间360
10.3.3 空中接口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362
10.4.1 cdma2000 1x物理层的主要特性365
10.4 cdma2000 1x空中接口物理层365
10.4.2 cdma2000 1x前向链路信道组成367
10.4.3 cdma2000 1x前向链路的差错控制技术371
10.4.4 cdma2000 1x前向链路中的扩频码376
10.4.5 cdma2000 1x前向链路发射分集378
10.4.6 cdma2000 1x前向链路信道结构380
10.4.7 cdma2000 1x前向链路扩频调制392
10.4.8 cdma2000 1x反向链路信道组成395
10.4.9 cdma2000 1x反向链路中的差错控制398
10.4.10 cdma2000 1x反向链路中的扩频码399
10.4.11 cdma2000 1x反向链路信道结构400
10.4.12 cdma2000 1x反向链路扩频调制404
10.5 cdma2000 1x空中接口第二层概述405
10.5.1 MAC子层405
10.5.2 LAC子层408
10.6 cdma2000 1x空中接口第三层概述409
10.6.1 信令结构及层间接口410
10.6.2 三层信令消息流程411
10.7 cdma2000 1x中的功率控制与系统切换414
10.7.1 cdma2000 1x中的功率控制技术414
10.7.2 cdma2000 1x中的系统切换421
10.8 cdma2000 1x网络技术概述423
10.8.1 cdma2000 1x系统网络结构423
10.8.2 cdma2000 1x系统分组域网络技术424
习题与思考题428
第11章 WCDMA和TDD/CDMA系统介绍429
11.1 概述429
11.2 WCDMA的标准体系431
11.3 WCDMA的信道结构432
11.3.1 专用传输信道433
11.3.2 公共传输信道433
11.3.3 传输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434
11.3.4 物理信道435
11.4.1 信道化码438
11.4 WCDMA的链路438
11.4.2 扰码439
11.4.3 上行链路扩频439
11.4.4 下行链路扩频440
11.4.5 调制441
11.5 WCDMA中的信道编码、功率控制和切换442
11.5.1 WCDMA的信道编码442
11.5.2 功率控制443
11.5.3 切换447
11.6 WCDMA的网络结构450
11.6.1 网络结构450
11.6.2 系统接口452
11.7 TDD/CDMA介绍453
11.7.1 TDD系统的概念453
11.7.2 TDD模式的优点454
11.7.3 TDD模式的缺点456
习题与思考题457
12.1 B3G系统的展望458
第12章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458
12.2 B3G系统中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462
12.2.1 OFDM系统结构463
12.2.2 串并变换464
12.2.3 子载波调制465
12.2.4 OFDM系统关键技术467
12.3 B3G系统中的MIMO技术468
12.3.1 空间复用技术469
12.3.2 空间分集技术473
12.4 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项目简介477
12.4.1 VSF-OFCDM系统477
12.4.2 IEEE 802.16477
12.4.3 IEEE 802.20479
12.4.4 MATRICE479
12.5 小结479
习题与思考题480
参考文献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