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修华严经疏钞 11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修华严经疏钞 11](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4704548.jpg)
- 华严编藏会整编 著
- 出版社: 财团法人台北市华严莲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5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修华严经疏钞 1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柒 说分1
(壹)来意1
(贰)释名2
(参)释文2
壹 欢喜地3
(壹)来意3
(贰)释名3
(参)所断障5
(肆)所证理8
(伍)所成行9
(陆)所得果10
(柒)释文10
一 依经科10
二 依论科12
三 对前相摄14
四 释经文14
(一)长行14
一 住分14
(一)别显住法14
一 十句依何身14
二 十句为何义30
(一)别显求果之相30
(二)总结发心35
三 十句以何因生如是心37
四 十句有何相44
(二)结住入位52
二 释名分52
(一)总标52
(二)别显54
一 正明喜相54
二 彰喜所因59
(一)念当得故喜59
(二)念现得故喜63
1 正明所念63
2 随难徵释68
(1)总徵68
(2)列名总答70
(3)转徵70
(4)举因显相72
1 释经文意72
2 开义别释73
(1)彰五畏之果73
(2)彰五畏之因及明离义74
(5)结酬初徵78
三 安住分78
(一)总明安住78
(二)别显安住80
一 信心成就80
二 修行成就84
三 回向成就89
(三)总结安住95
四 校量胜分96
(一)文前辨意96
一 释总名兼彰分齐96
二 问答拣定97
(二)正释经文102
一 愿胜谓标志遐广102
(一)彰大意102
1 名体102
(1)名102
1 总102
(1)释愿102
(2)释大102
2 别104
(2)体性104
2 修证104
(1)约修行104
(2)约证104
3 行位104
(1)约行104
(2)约位106
4 因果106
5 立意圆融106
(1)立意106
(2)圆融106
(二)正释文109
1 正显十愿彰自勤行109
(1)总标109
(2)别列110
1 供养愿111
2 受持愿亦名护法愿114
3 转法轮愿亦名摄法上首愿118
4 修行二利愿若约成益名心增长120
5 成熟众生愿亦名教化众生124
6 承事愿130
7 净土愿134
8 不离愿亦名心行愿140
9 利益愿142
10 成正觉愿146
(3)总结十愿158
(4)摄眷属158
2 以十尽句与众生共160
(1)总标举160
(2)徵以别显161
1 显上十尽161
2 显大愿成就165
二 修行胜依愿造修(行校量)168
(一)明行所依心168
(二)别显所成行相170
1 释名170
2 辨体170
3 明得处171
4 约修分别172
5 约二利172
6 明次第174
7 释文(慈悲合故十行分九)175
(1)信行175
(2)双辨慈悲二行179
1 明三观为方便179
(1)远离最上第一义乐观179
(2)具足诸苦观188
(一)前际三支188
(一)总188
①释邪见192
②释心堕192
(二)别196
①无明196
(1)迷法义过196
(2)追求时过198
②行204
③明所引识支208
(二)明中後九支211
(一)自相211
①报相216
②因相220
③彼果次第相221
(二)同相222
(三)颠倒相223
(3)彼二颠倒观230
2 明所起之行相(正起慈悲)231
(1)兴悲231
(2)兴慈231
(3)施行232
(4)无疲厌行236
(5)成经论智238
(6)成世智行238
(7)惭愧行239
(8)成坚固力242
(9)明供养行243
(三)结十名体用244
三 果利益校量胜(位行成就)246
(一)标列246
(二)释名246
1 通246
2 别246
(1)释调柔246
(2)释发趣246
(3)释摄报246
(4)释愿智246
(三)明分齐247
1 总标分齐(修非修分别)247
2 约当地初後相望论其分齐247
3 约有无论分齐248
4 约法果论分齐248
(四)辨通局248
(五)释文249
1 调柔果249
(1)法249
1 见佛为练行缘249
2 所练行体252
3 别地行相254
4 练行成熟(所练行成)255
(2)喻256
(3)合260
2 发趣果260
(1)正明发趣果260
1 法260
(1)问260
(2)知264
(3)行268
(4)到268
2 喻268
3 合269
4 结劝270
(2)总结地相270
3 摄报果270
(1)在家果270
1 上胜身270
2 上胜果272
(1)行272
(一)大悲利他272
(二)不失自利272
(2)愿276
(2)出家果277
1 舍俗出家277
2 修行剋证277
(1)横论二利277
(2)竖论二利278
(3)明二利速疾278
4 愿智果280
(二)偈颂282
一 四十四偈半正颂前282
(一)十一偈颂初住分282
一 一偈半依何身282
二 四偈半为何义282
三 二偈以何因282
四 三偈有何相282
(二)五偈颂释名分284
(三)六偈颂安住地分284
一 五句颂信心成就284
二 七句颂修行成就284
三 三偈颂回向成就284
(四)二十二偈半颂校量胜分285
一 六偈半颂愿校量285
二 六偈颂行校量286
三 十偈颂果校量287
(一)二偈颂调柔果287
(二)二偈颂发趣果287
(三)五偈半颂摄报果288
(四)半偈颂愿智果288
二 二偈颂结说288
贰 离垢地291
(壹)来意291
(贰)释名292
(参)断障294
(肆)证如296
(伍)成行296
(陆)得果298
(柒)释文298
一 赞请分298
(一)三偈庆闻初地298
一 二偈经家叙其三业庆喜298
二 一偈发言申赞298
(二)二偈请说二地298
二 正说分298
(一)明地相298
一 发起净(入地心)298
(一)结前标後298
(二)徵列十名301
(三)结行入位308
二 自体净(住地心)308
(一)总科308
(二)摄位309
(三)料拣310
一 通拣三聚310
二 唯拣初二310
(一)正拣310
(二)展转解妨310
(四)释文313
一 摄律仪戒313
(一)标所依313
(二)正显戒相314
1 离杀314
(1)总明314
(2)别显314
1 因离(离杀因缘)314
(1)离受畜因314
(2)离起因314
2 对治离(离杀法)314
3 果行离(离杀业)314
2 离盗324
(1)总324
(2)别324
1 因离324
2 对治离324
3 果行离324
3 离邪淫328
(1)总328
(2)别328
1 因离328
2 对治离328
3 果行离328
(1)举邪境329
(2)以细况粗330
4 离妄语334
(1)总334
(2)别334
1 对治离334
2 果行离334
5 离两舌338
(1)总338
(2)别338
1 对治离338
2 果行离338
6 离恶口342
(1)总342
(2)别342
1 果行离342
(1)列所离342
(一)初四语总显恶言体用342
(二)後十三语重显前四342
(2)明能离342
2 对治离342
7 离绮言349
(1)总349
(2)别349
1 对治离349
2 果行离349
8 离贪欲352
(1)总352
(2)别352
1 事352
2 体352
3 差别352
9 离瞋恚356
(1)总356
(2)别356
1 别显能治356
2 总显所治356
3 显通治益356
10 离邪见360
(1)总360
(2)别360
(三)结成增上362
二 摄善法戒363
(一)略观不善起摄善行363
(二)广观障治起摄善行366
1 观不善唯是所治366
2 观善法通能所治(摄观十善具诸法门)368
(1)人天十善368
(2)声闻十善371
(3)缘觉十善377
(4)菩萨十善381
(5)佛十善384
(三)总结劝修387
三 摄利益众生戒387
(一)广明摄生387
1 智387
(1)总明知因387
(2)别显知果394
1 杀生398
2 偷盗398
3 邪淫398
4 妄语398
5 两舌398
6 恶口398
7 绮语398
8 贪欲398
9 瞋恚398
10 邪见399
(3)结成苦因401
2 愿401
3 行402
4 集403
5 集果406
(1)化颠倒众生407
1 所治(观所化)407
2 能治(兴拔济心)407
(2)化欲求众生410
1 前三化现得五欲受用生过410
(1)化受不共财410
(一)所治412
(二)能治412
(2)化受无厌财412
(一)所治412
(二)能治412
(3)化受贮积财412
(一)所治412
(二)能治413
2 後二化未得五欲追求时过415
(1)追求现报造诣恶行415
(一)所治416
(一)愚痴覆心过416
(二)增恶远善过416
(三)受苦报过416
(四)无正对治过416
(二)能治417
(2)追求後报造有漏善业(随顺险道过)421
(一)所治422
(一)自体422
(二)障碍422
(三)明失424
(二)能治424
(3)化有求众生426
1 道差别426
(1)过426
(一)总(没在大河过)426
(二)别427
(一)自体漂流谓五趣因果427
(二)为因起难谓处之多害430
(三)便成大失(失出离道)434
(2)能治434
2 界差别436
(1)过436
(2)能治436
(4)化梵行求众生438
1 化邪梵行求众生438
(1)过438
(一)总谓执著於我过438
(二)别439
(一)失道439
(二)失灭439
(2)能治440
2 化同法小乘445
(1)起过445
(2)能治446
(二)结成摄生之戒446
(二)位果447
一 调柔果447
(一)调柔相447
一 法447
(一)见诸佛为练行缘447
(二)明能练行447
1 供养447
2 受法448
(三)所练净448
二 喻448
三 合448
(二)别地行相448
(三)总结地名448
二 摄报果450
(一)在家450
一 上胜身450
二 上胜果450
(二)出家450
三 愿智果451
三 重颂分451
(一)十偈颂位行451
一 一偈颂十种直心451
二 二偈颂律仪戒451
三 二偈半颂摄善戒451
四 四偈半颂摄众生戒452
(二)四偈颂位果452
(三)一偈结叹所说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