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儒家政治设计思想研究 以政治秩序为分析框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儒家政治设计思想研究 以政治秩序为分析框架
  • 胡锐军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18249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儒家-政治思想-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儒家政治设计思想研究 以政治秩序为分析框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百年来儒学研究境况历史回眸与反思3

(一)历史回眸3

(二)境况反思14

二、论文主旨和研究路径19

(一)论文主旨19

(二)研究路径21

第一章 政治秩序涵义梳理及儒家政治设计思想宏观略览23

第一节 政治秩序涵义分析和梳理24

一、政治秩序的基本概念24

二、政治秩序的构成要素29

三、政治秩序的运行和评价33

第二节 儒家政治设计思想宏观略览与概观36

一、儒家政治设计思想的基本内容36

二、儒家政治设计思想的历史命运39

第二章 儒家政治秩序建构的双重驱力及其本体论论证44

第一节 儒家政治秩序建构的双重驱力:历史的实证分析44

一、实存秩序性焦虑与担忧:政治因素45

二、小农经济的催生和引领:经济因素47

第二节 儒家政治秩序建构的本体论论证:哲学的理论分析51

一、天命命题:天命—天理—(天)道决定论52

二、人性命题:性善论62

三、阴阳命题:阳尊阴卑、阴阳互动论69

第三章 儒家政治秩序建构的价值维度及其合法性基础78

第一节 儒家政治秩序建构的价值维度78

一、以大一统王权主义为目标:一统、王权78

二、以道德为规范和治理方式:德治、礼治81

三、以和谐和稳定为运行旨趣:和谐、稳定84

四、以等级式制度为结构安排:等级、官僚86

第二节 儒家政治秩序建构的合法性基础89

一、君权神授:合法性的形上基础91

二、血缘认同:合法性的宗法基础94

三、古远传统:合法性的历史基础95

四、精英崇拜:合法性的民意基础99

第四章 儒家政治秩序的样式演变及其基本设计体系102

第一节 儒家政治秩序的样式演变102

一、原生形态:先秦样式104

二、次生形态:两汉样式104

三、再生形态:宋明样式105

四、衍生形态:清代样式106

第二节 儒家政治秩序的基本设计体系110

一、实体层面:己—家—君(国)112

二、规范层面:三纲五常118

三、秩序力层面:仁政、家长式权威134

第五章 儒家政治秩序的作用机理和运行矢量142

第一节 儒家政治秩序的作用机理143

一、三角互动143

二、双向互动145

第二节 儒家政治秩序运行的基础矢量148

一、均平148

二、德治150

三、礼治157

四、三纲166

五、仁政168

第三节 儒家政治秩序运行的调控矢量172

一、权威:控制器172

二、中庸:平衡器176

三、民本:稳定器181

第六章 儒家政治设计思想的现代审视和考量186

第一节 儒家政治设计思想的秩序设计判断187

一、现实基础判断187

二、理论根源判断190

三、合法性基础判断197

四、秩序结构判断202

五、秩序目标判断213

第二节 儒家政治设计思想的秩序效果判断223

一、关系判断223

二、行为判断226

三、外部性判断232

四、过程判断236

五、价值判断240

第三节 儒家政治设计思想审视与考量的结论性分析252

一、综论性概析252

二、总结性结论259

第七章 儒家政治设计思想的现代转向262

第一节 儒家政治设计思想现代转向的政治学视野262

一、传统价值的承接性和连续性263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开放性和发展性265

三、现代政治秩序运行的需要性和吸纳性267

第二节 儒家政治设计思想现代转向的路径和要素270

一、转向的路径和原则270

二、转向的要素和内容276

结语283

参考文献285

图表目录298

后记(一)299

后记(二)3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