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风建设评价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行风建设评价指南
  • 陈顺余著 著
  • 出版社: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376578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行风建设评价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1

第一节 若干定义1

第二节 行风建设的意义4

一、行风建设是加强党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的需要5

二、行风建设是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需要5

三、行风建设是反腐倡廉、促进社会稳定的需要6

第三节 行风建设及其评价的迫切性和现实性7

一、行风建设的深化,要求建立起更加科学的行风评价系统7

二、民主与法制的加强,要求运用规范的行风评价系统8

三、管理科学的发展,为科学、规范的行风评价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9

第四节 课题研究的总体构想10

第二章 国内外行风评价系统研究概况12

第一节 国外行风建设及其评价系统研究概况12

一、关于行风建设12

二、关于行风建设评价22

第二节 我国行风建设的回顾25

一、第一阶段(1978~1990年)26

二、第二阶段(1990~1993年)27

三、第三阶段(1993年至今)27

第三节 国内行风建设及其评价系统研究概况28

一、当前我国行风评价的主要方法28

二、实施行风评价的成效31

三、行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32

第四节 苏州市开创的行风建设及其评价方法34

一、评议从基层做起34

二、监督员与服务卡35

三、行业规范制定35

四、社会服务承诺36

五、行政执法公示制36

六、万人问卷调查37

第五节 分析国内外行风建设评价系统研究情况的启示37

一、努力消除各种偏见38

二、大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38

三、积极探索行风评价的科学化39

四、脚踏实地搞好民主评议行风39

第三章 行风建设及其评价的系统分析41

第一节 行风建设在行业管理中的地位41

一、思想道德建设要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42

二、文化事业建设要求强化行业文化策略43

三、树立先进典型要求行风建设加强正面引导43

四、群众性创建活动要求扎实开展行风评价44

第二节 行风建设系统的组成44

一、宣传教育是根本46

二、行业规范是标准46

三、监督检查是关键46

四、综合效益是目标47

五、组织领导是保证47

第三节 行风建设的环境分析47

一、行风建设与城市管理48

二、行风建设与反腐败战略49

三、行风建设与经济建设50

第四节 行风建设评价系统51

一、评价指标体系52

二、对各个指标设置标准值52

三、综合评价方法52

第四章 行风建设及其评价系统的总设计54

第一节 行风建设的特点54

一、行业不正之风的多样性决定了行风建设的特殊性54

二、行业不正之风的遍布性决定了行风建设的全面性55

三、行业不正之风的乘隙性决定了行风建设的强制性55

四、行业不正之风的动态性决定了行风建设的及时性56

五、行业不正之风的顽固性决定了行风建设的长期性56

第二节 用系统的方法指导行风评价57

一、全面性观点58

二、综合性观点59

三、满意性观点59

四、可行性观点59

第三节 评价行风建设成效的基本标准59

一、看群众对行风建设的满意程度60

二、看纠风专项治理任务落实的情况60

三、看行业经济发展的情况60

四、看领导对行风建设重视的程度61

第四节 制定行风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原则61

一、系统全面性原则62

二、简明科学性原则62

三、量化综合性原则62

第五节 行风建设及其评价设计过程63

一、组织班子63

二、项目开发63

三、项目运行65

四、调整完善65

第六节 行风评价系统的基本功能65

一、评价功能66

二、监测功能67

三、导向功能67

四、预警功能68

第五章 地区(块块)范围内行风评价70

第一节 行风评价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70

一、行风评价的要求不同,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也不同71

二、设计(筛选)指标,确定指标集73

第二节 行风评价社会指标的量化76

一、定量评价的特点76

二、量表的设计77

第三节 行风评价社会指标的信息采集80

一、行风统计资料提供的客观性指标数据的获取80

二、民意测验提供的主观性指标数据的获取82

第四节 行风建设社会指标的综合评分法89

一、收集评价指标的年度数据89

二、确定评分标准90

三、评分与汇总91

四、算例91

第六章 行业(条条)系统内行风评价94

第一节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特点94

一、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95

二、具有多输入多输出功能95

三、可获得许多有用的管理信息95

四、常用于评价非赢利性问题95

第二节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C2R模型96

第三节 输入输出指标的确定100

一、被评价部门、单位选择100

二、输入输出指标采集100

第四节 DEA计算过程和评价结果分析102

一、建立线性规划D模型102

二、建立DEA计算机评价系统104

三、评价结果分析105

四、非DEA有效结果分析106

五、DEA有效单元的进一步分析107

第七章 条条与块块相结合的总体评价111

第一节 条条与块块相结合总体评价的基本原则111

一、处理好行业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112

二、处理好直属与非直属的关系112

三、处理好机关与基层、土与下的关系113

第二节 条条与块块相结合总体评价的主要方法113

一、算术平均评价法113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FCE)114

第八章 行风建设系统评价的组织实施128

第一节 系统运用多种方法的必要性128

一、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局限性129

二、参与人员的层次性和主观性130

第二节 系统运用多种方法的原则131

一、定量和定性相结合131

二、科学性和民主性相结合133

第三节 系统评价方法的实施137

一、准备阶段137

二、调查阶段141

三、评议阶段142

四、整改阶段144

五、总结阶段144

第九章 苏州市行风建设评价活动的实践146

第一节 行风评价的三个阶段146

一、传统定性评估阶段146

二、问卷调查评议阶段147

三、行风建设系统评价阶段148

第二节 行风系统评价的主要做法148

一、评价对象分三类实施149

二、评价方式抓四个环节149

三、着力解决三个问题150

第三节 行风评价活动成效明显151

一、加强组织领导,被评价行业决心大151

二、加强宣传教育,社会舆论氛围日益浓厚151

三、加强监督检查,注重教育与管理相结合152

四、强化规范服务,着眼于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152

五、注重综合效益,两个文明建设都取得了明显成效152

附录一:朱镕基总理致信2000年全国纠风工作会议154

附录二:全国纠风工作会议强调:扎扎实实抓好2000年纠风工作157

附录三: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廉政办(苏州市2000年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164

附录四:行风评价课题研究回顾173

参考文献200

后记2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