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护理学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护理学基础](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4675935.jpg)
- 杨瑞贞,秦秀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4406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护理学-成人教育:高等教育-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护理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第一节 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
一、护理学的形成1
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3
三、我国护理学的发展概况3
第二节 护理学的概念、性质、任务、范畴及护理实践标准6
一、护理学的概念及性质6
二、护理学的任务6
三、护理学的实践范畴6
四、护理实践标准7
第三节 护士的基本素质8
一、护士素质的含义8
二、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8
第四节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9
一、人9
二、环境9
三、健康10
四、护理10
第五节 护理工作方式11
一、个案护理12
二、功能制护理12
三、小组护理12
四、责任制护理12
五、系统化整体护理12
第六节 21世纪中国护理工作的展望13
一、护理工作国际化13
二、护理工作市场化13
三、护理人员高学历化13
四、护理工作社会化14
五、护理工作法制化14
六、中国护理特色化14
第2章 健康与疾病16
第一节 健康与健康促进16
一、健康的概念16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17
三、健康促进的概念18
四、健康模式19
五、促进健康的相关护理活动21
第二节 疾病与预防保健21
一、疾病的概念21
二、健康与疾病的关系22
三、患病行为及心理22
四、患者角色23
五、疾病对患者、家庭及社会的影响25
六、疾病的预防25
第三节 医疗卫生保健体系26
一、世界卫生组织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26
二、初级卫生保健27
三、中国的医疗卫生方针28
四、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体系28
第3章 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30
第一节 护理学理论30
一、南丁格尔的环境理论30
二、奥瑞姆的自理理论31
三、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33
四、罗伊的适应模式35
五、华生的人文关怀理论37
第二节 护理学相关理论38
一、一般系统论38
二、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40
三、应激与适应理论41
第4章 护理程序45
第一节 概述45
一、护理程序的概念和特征45
二、护理程序的发展史45
三、护理程序的步骤46
第二节 护理评估46
一、护理评估的概念46
二、护理评估的内容和方法47
三、资料的种类48
四、收集资料的途径48
五、护理评估的步骤48
六、资料的记录49
第三节 护理诊断49
一、护理诊断的概念及命名意义49
二、护理诊断的发展史49
三、护理诊断的分类50
四、护理诊断的组成50
五、护理诊断的形成过程51
六、护理诊断的陈述51
七、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及合作性问题的区别52
八、书写护理诊断的注意事项52
第四节 护理计划52
一、护理计划的目的及意义53
二、护理计划的种类53
三、制定护理计划的过程53
第五节 护理实施55
一、护理实施的过程56
二、护理实施的动态记录56
第六节 护理评价57
一、护理评价的目的及意义57
二、评价过程57
第5章 环境61
第一节 环境与健康61
一、环境的概念61
二、影响健康的一般环境因素61
三、护理与环境的关系63
第二节 医院环境63
一、医院环境的特点63
二、医院环境的调节与控制64
三、医院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65
第6章 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69
第一节 患者入院的护理69
一、入院程序69
二、患者进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69
三、分级护理70
四、新入院患者的心理需要71
第二节 患者出院的护理71
一、患者出院前护理工作71
二、患者出院当日的护理72
三、患者出院后的处理72
四、出院患者的心理需要72
第三节 患者床单位的准备73
一、患者床单位与设备73
二、铺床法73
三、卧床患者床单位的整理与更换77
第四节 运送患者法79
一、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79
二、轮椅运送法82
三、平车运送法84
四、担架运送法86
第7章 舒适与安全88
第一节 患者卧位的保持与变换88
一、卧位的种类88
二、常用的各种卧位88
三、变换卧位法93
第二节 疼痛的护理95
一、概述95
二、疼痛的原因及影响因素95
三、疼痛患者的护理评估96
四、疼痛患者的护理措施97
第三节 保护具的应用98
一、床档99
二、约束带100
三、支被架100
第8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03
第一节 医院感染103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与分类103
二、医院感染的发生103
三、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05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105
一、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105
二、消毒、灭菌的方法105
三、洗手与手的消毒110
四、医院清洁、消毒、灭菌工作111
第三节 无菌技术112
一、无菌技术的基本概念112
二、无菌技术操作基本原则112
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113
第四节 隔离技术119
一、隔离的基本知识119
二、隔离原则119
三、隔离的种类及措施120
四、常用隔离技术122
第9章 患者的清洁护理126
第一节 口腔的清洁护理126
一、一般口腔清洁护理126
二、特殊口腔护理127
第二节 头发的清洁护理129
一、床上梳发129
二、床上洗头130
第三节 皮肤的清洁护理132
一、淋浴和(或)盆浴132
二、床上擦浴133
第四节 晨晚间护理135
一、晨间护理136
二、晚间护理136
三、会阴部的清洁护理136
第五节 压疮的预防与护理138
一、压疮发生的原因139
二、压疮的分期140
三、压疮的预防140
四、压疮的治疗与护理140
第10章 休息与活动146
第一节 休息146
一、休息的概念146
二、休息的意义146
三、休息的形式与条件146
四、协助患者休息的护理措施147
第二节 睡眠147
一、睡眠的原理147
二、睡眠时相与周期148
三、正常睡眠的需求和形态150
四、影响休息与睡眠的因素150
五、常见的睡眠障碍150
六、住院患者的睡眠特点152
七、促进睡眠的措施152
第三节 活动153
一、活动的意义153
二、活动受限的原因153
三、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154
四、协助患者活动155
第四节 患者的娱乐活动157
一、娱乐的定义157
二、娱乐的意义157
三、患者娱乐活动的种类158
四、医院娱乐活动的组织158
第11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60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160
一、体温的生理调节与变化160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及护理162
三、体温计的介绍164
四、测量体温的技术165
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167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变化167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及护理168
三、测量脉搏的技术169
第三节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170
一、正常呼吸及生理变化170
二、异常呼吸的评估及护理172
三、测量呼吸的技术173
四、促进呼吸功能的护理技术174
五、氧气疗法176
第四节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179
一、正常血压及生理变化179
二、异常血压的评估及护理181
三、测量血压的技术182
第12章 冷热疗法186
第一节 概述186
一、机体对冷热的反应186
二、影响冷热应用的因素186
三、冷热疗法的作用186
四、冷热疗法禁忌证187
第二节 冷疗法的应用187
一、局部冷疗法187
二、全身冷疗法190
第三节 热疗法的应用191
一、干热疗法191
二、湿热疗法(热水坐浴)193
第13章 饮食与营养196
第一节 医院饮食196
一、基本饮食196
二、治疗饮食197
三、试验饮食198
第二节 饮食护理198
一、病区的饮食管理198
二、营养状况的评估199
三、患者的一般饮食护理200
第三节 患者的特殊饮食护理201
一、管饲饮食201
二、要素饮食203
三、胃肠外营养203
第四节 出入液量记录204
一、目的204
二、内容和要求205
三、记录方法205
第14章 排泄护理207
第一节 排尿护理207
一、排尿的评估及异常的护理207
二、与排尿有关的护理技术210
第二节 排便护理215
一、排便评估及异常护理215
二、与排便有关的护理技术219
第15章 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226
第一节 药物疗法的基本知识226
一、病区药物管理226
二、药物疗法的基本原则227
三、给药途径227
四、给药次数和时间227
第二节 口服给药法229
一、目的229
二、操作过程229
三、注意事项230
第三节 注射给药法230
一、注射原则231
二、注射前准备232
三、皮内注射法234
四、皮下注射法235
五、肌内注射法236
六、静脉注射法238
七、微量注射泵的使用242
八、动脉注射法243
第四节 其他给药法244
一、吸入给药法244
二、滴入给药法248
三、栓剂给药法250
四、舌下给药法251
第五节 药物过敏试验法252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252
二、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法254
三、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法256
四、链霉素过敏试验法256
五、碘过敏试验法257
六、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法257
七、细胞色素C过敏试验法257
第16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260
第一节 静脉输液260
一、静脉输液的条件260
二、静脉输液的目的260
三、常用溶液的种类及作用260
四、静脉输液的类型261
五、常用静脉输液法261
六、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265
七、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265
八、输液反应及护理265
九、输液微粒污染268
第二节 静脉输血268
一、输血的目的及适应证268
二、静脉输血的原则268
三、静脉输血禁忌证269
四、血液制品的种类269
五、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269
六、静脉输血的方法270
七、自体输血271
八、成分输血272
九、常见输血反应与护理272
第17章 标本采集法276
第一节 标本采集的意义与原则276
一、标本采集的意义276
二、标本采集的原则276
第二节 各种标本采集法277
一、血标本采集法277
二、尿标本采集法279
三、粪便标本采集法281
四、痰标本采集法282
五、咽拭子标本采集法283
六、呕吐物标本采集法284
七、常用消毒效果监测标本采集法285
第18章 病情观察和危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288
第一节 病情观察288
一、病情观察的目的与要求288
二、病情观察的内容289
三、病情观察的方法291
四、各类患者的观察重点292
第二节 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护理293
一、抢救工作的组织管理293
二、抢救设备294
三、危重患者的支持性护理295
第三节 常用抢救技术297
一、心肺复苏(CPR)297
二、洗胃300
三、心脏电除颤304
四、人工呼吸器的使用304
第19章 临终关怀与护理307
第一节 概述307
一、临终与死亡的定义307
二、死亡过程的分期307
三、死亡的标准308
四、安乐死309
第二节 临终关怀309
一、临终关怀的概述309
二、临终关怀的基本原则310
三、临终关怀的理念和发展趋势310
第三节 临终患者及家属的护理310
一、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及护理310
二、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312
三、临终患者家属的护理313
第四节 死亡后的护理313
一、尸体护理313
二、丧亲者的护理315
第20章 医疗护理文件的记录与保管317
第一节 医疗护理文件的记录和管理317
一、医疗护理文件记录的意义317
二、医疗护理文件的书写要求318
三、医疗护理文件的管理318
第二节 医疗护理文件的书写319
一、体温单319
二、医嘱单322
三、医嘱执行单324
四、护理记录单324
五、病区交班报告327
六、电子病历328
参考文献330
附录A NANDA通过的人类反应型态的分类方法332
附录B 常见的医护合作处理的问题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