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为公司金融 公司财务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行为公司金融 公司财务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
  • 饶育蕾,蒋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0018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公司-金融-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行为公司金融 公司财务决策的理性与非理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引言1

1.1 令人困惑的现象1

1.2 企业:流星还是恒星3

1.3 财务困境与经理人决策偏差6

1.4 决策者的理性和有限理性8

1.4.1 理性人假设9

1.4.2 有限理性假设10

1.5 行为公司金融的起源与发展14

1.6 本书的内容与结构安排18

第2章 理性与非理性条件下企业承担的额外成本21

2.1 经营成本之外的公司潜在成本21

2.2 行为成本24

2.2.1 内部行为成本25

案例:特丽珑彩色显像管背后的故事26

2.2.2 外部行为成本27

案例:赫曼·米勒公司面对的压力29

2.2.3 行为成本的特点30

2.3 代理成本32

2.3.1 代理成本的产生32

2.3.2 代理成本的构成33

案例:泰科公司的代理成本34

2.3.3 代理成本的特点35

2.4 道德成本37

2.4.1 博弈与合作38

2.4.2 非合作博弈的短期收益与长期潜伏成本41

资料:世界石油巨头的绿色谎言44

2.4.3 道德成本的特点45

调查:中国奶制品行业的信任危机:道德成本知多少?48

第3章 公司财务决策中的认知与心理偏差53

3.1 财务决策中的个体认知偏差53

3.1.1 判断与决策中的启发式方法54

3.1.1.1 代表性偏差55

3.1.1.2 可得性偏差55

3.1.1.3 锚定与调整偏差56

3.1.1.4 情感偏差57

3.1.2 框定偏差59

3.2 财务决策中的个体心理偏差60

3.2.1 过度自信与过度乐观60

3.2.1.1 自信与过度自信60

3.2.1.2 过度自信与自我归因偏差62

3.2.1.3 过度自信与控制幻觉62

3.2.1.4 过度自信、过度乐观对经理人决策的影响63

3.2.2 证实偏差65

3.2.3 损失厌恶与后悔厌恶66

3.2.3.1 损失厌恶66

3.2.3.2 后悔厌恶68

3.2.4 心理账户69

3.2.5 从众行为69

3.3 财务决策中的群体心理偏差72

3.3.1 对权威的服从——错置的忠诚72

3.3.2 群体思维74

3.3.3 群体极化76

3.4 消除认知与心理偏差的途径78

3.4.1 逆向思考79

3.4.2 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规范分析81

3.4.3 建立控制机制83

第4章 企业目标及对财务决策的影响87

4.1 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目标87

4.1.1 价值最大化的内涵88

4.1.2 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90

4.2 非理性财务目标及对财务决策的影响92

4.2.1 非经济目标93

案例:巨人集团的标志性建筑94

资料:“健力宝”在美国95

4.2.2 利润目标97

4.2.3 规模与速度目标100

4.2.3.1 追求规模与速度的动机100

4.2.3.2 有机增长与极限扩张速度102

案例:“红高粱”快餐连锁店107

4.3 企业价值的估算方法及存在的偏离108

4.3.1 绝对估值法及运用偏差109

4.3.1.1 贴现股利法109

4.3.1.2 贴现现金流法109

4.3.2 相对估值法及启发式偏差110

4.3.2.1 市盈率法(PE法)111

案例:*ST长控:市盈率开新准则玩笑112

4.3.2.2 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法(PEG法)112

案例:易趣首席财务官的PEG估值114

4.3.2.3 市净率法(PB法)115

4.3.2.4 相对估值法的误导115

案例:施乐公司的盈利预期游戏117

第5章 公司融资活动中的理性与非理性119

5.1 传统的融资理论与方法119

5.2 市场非有效性条件下公司融资的市场时机选择122

5.2.1 股权融资的市场时机选择122

5.2.1.1 股票价格对股权融资决策的影响122

5.2.1.2 股票发行时机123

5.2.1.3 股票回购时机125

案例:银基发展的股票回购126

5.2.2 债券融资的市场时机选择127

5.2.3 市场时机选择对资本结构的影响128

5.3 经理人非理性下的公司融资活动129

5.3.1 启发法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129

5.3.2 过度自信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130

5.3.2.1 企业扩张速度与资本结构的演化规律130

5.3.2.2 过度自信经理人的融资特征136

案例:德隆集团的过度融资138

案例:猴王集团的债务王国142

调查:中国企业的短期融资券发行热潮145

5.3.3 从众行为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148

调查:中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热潮149

第6章 公司投资活动中的理性与非理性153

6.1 理性投资决策的原则与方法153

6.2 经理人的非理性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155

6.2.1 启发式偏差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155

案例:摩托罗拉的“铱”星系统157

6.2.2 框定偏差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159

6.2.3 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160

6.2.3.1 过度自信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160

案例:顺驰:速度的代价165

6.2.3.2 过度乐观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168

案例:康泊公司的系统开发170

6.2.4 证实偏差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172

案例:先达制药公司的药品研制173

6.2.5 损失厌恶和后悔厌恶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174

6.2.5.1 损失厌恶和后悔厌恶导致对沉没成本的眷顾175

6.2.5.2 对沉没成本的眷顾导致恶性增资176

案例:中航油的期货投资179

6.2.6 从众行为对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181

6.3 资本市场非有效性条件下的公司投资决策行为183

6.3.1 投资者情绪与公司投资决策184

6.3.2 股票价格的高估与投资热潮184

调查: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金融投资热潮186

6.3.3 股票价格低估与投资不足189

6.4 投资决策的理性选择与纠偏190

6.4.1 自我约束——“我们并不比别人更聪明”190

6.4.2 自我反思——懂得放弃和割爱190

案例:联想的多元化与壮士断臂192

6.4.3 建立真正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投资准则194

6.4.4 强化外部的监督195

第7章 公司并购活动中的理性与非理性197

7.1 并购的原理与动机197

7.2 经理人的非理性对公司并购活动的影响201

7.2.1 启发式偏差对公司并购活动的影响202

案例:天才带来灾难的种子203

7.2.2 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对公司并购活动的影响205

7.2.2.1 过度自信导致经理人的并购冲动205

案例:TCL的国际化并购207

7.2.2.2 过度自信导致并购的过度支付209

案例: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兼并美国现金出纳机公司(NCR)210

7.2.3 从众行为对公司并购活动的影响211

案例:联想收购赢时通——搭上网络泡沫的末班车213

7.3 资本市场非有效性对公司并购活动的影响214

7.3.1 资本市场的非有效性与企业的并购动机215

7.3.2 资本市场的非有效性与企业并购浪潮216

7.3.3 企业并购的市盈率游戏218

案例:美国在线并购时代华纳:相信市场价格的危险220

7.3.4 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盈利增长游戏222

案例:岁宝热电股价飙升之谜223

调查:交叉持股——股市非理性繁荣与恐慌的助推器224

7.4 并购决策的理性选择与纠偏227

7.4.1 抗拒并购机会的诱惑228

资料:巴菲特致伯克希尔公司全体股东229

7.4.2 做加法与做减法231

案例:东盛集团的被动减法233

7.4.3 建立自我约束机制235

7.4.4 战略性市场时机选择236

第8章 公司股利分配中的理性与非理性239

8.1 股利分配理论概述239

8.1.1 股利分配政策239

8.1.2 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242

8.2 经理人的非理性对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243

8.2.1 启发法对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243

8.2.2 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对股利政策的影响246

8.3 投资者的非理性对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247

8.3.1 投资者的股利偏好247

案例:联合爱迪生公司的股利之谜248

8.3.1.1 理性预期的解释248

8.3.1.2 自我控制的解释249

8.3.1.3 后悔厌恶的解释251

8.3.1.4 心理账户的解释252

案例:用友软件的派现风波253

8.3.2 股利迎合政策256

调查: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行为特征257

第9章 董事会治理与财务决策的非理性263

9.1 董事会治理的三个案例263

案例一:宽容的波音公司董事会263

案例二:无奈的罗伊·迪斯尼264

案例三:不欢而散的中润公司董事会议264

9.2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职能267

9.2.1 公司治理及治理失效268

9.2.2 董事会职能及失职270

9.3 董事会的非理性对公司决策的影响272

9.3.1 董事会成员个体认知和心理偏差273

9.3.1.1 董事会成员的认知偏差273

9.3.1.2 董事会成员的心理偏差273

9.3.2 董事会的群体决策偏差274

9.3.2.1 第二代理问题——对权威的服从274

案例:杰克·韦尔奇:我值这个价275

9.3.2.2 从众心理的作用277

9.3.2.3 群体思维的作用278

案例:世界通信公司的群体思维280

9.3.2.4 群体极化的作用283

9.4 董事会决策的纠偏285

9.4.1 学习和了解各种行为偏差285

9.4.2 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分职286

9.4.3 首席反对者(CNO)286

9.4.4 建设积极的董事会文化287

第10章 我国企业经理人认知心理与财务决策行为特征调查分析289

10.1 调查样本特征及经理人的基本心理特征291

10.1.1 样本特征291

10.1.2 经理人的基本心理特征292

10.2 经理人财务决策行为特征295

10.2.1 公司财务目标295

10.2.2 融资活动中的决策行为特征297

10.2.3 投资活动中的决策行为特征298

10.2.3.1 投资战略299

10.2.3.2 项目投资的决策依据300

10.2.3.3 损失厌恶与沉没成本301

10.2.4 并购活动中的决策行为特征303

10.2.5 利润分配中的决策行为特征305

10.3 调查结论308

附录:有关词汇与解释311

参考文献327

后记3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