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概论 1919-1949 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吴汉全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607218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82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概论 1919-1949 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初创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1919—1927)3
第一章 初创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3
第一节 李大钊的哲学思想3
第二节 陈独秀的哲学思想19
第三节 李达《现代社会学》中的哲学思想25
第四节 瞿秋白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宣传和研究29
第五节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哲学分析35
第二章 初创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43
第一节 李大钊的政治学思想43
第二节 陈独秀的政治学思想57
第三节 瞿秋白的政治学思想83
第四节 谭平山的政治学思想111
第五节 恽代英的《政治学概论》(1926年)122
第六节 李达《现代社会学》中的政治学思想128
第三章 初创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15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早期介绍15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正式传播160
第三节 李大钊的经济学思想167
第四节 陈独秀的经济学思想196
第五节 王学文经济学思想的产生211
第四章 初创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222
第一节 李大钊开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223
第二节 陈独秀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309
第三节 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1924年)334
第四节 恽代英的《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1926年)341
第五章 初创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346
第一节 李大钊的社会学思想346
第二节 陈独秀的社会学思想359
第三节 瞿秋白的社会学思想392
第四节 李达《现代社会学》中的社会学思想398
第五节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的阶级分析403
第六节 上海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教育411
第六章 初创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417
第一节 李大钊的法学思想417
第二节 陈独秀的法学思想425
第七章 初创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438
第一节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文学观43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者对革命文学的倡导451
第二编 发展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1927—1937
第一章 发展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461
第一节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初步努力462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论战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466
第三节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1936年)481
第四节 哲学大众化中的陈唯实与沈志远488
第五节 李达《社会学大纲》(1937年)的哲学思想496
第六节 毛泽东“两论”的哲学贡献500
第二章 发展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512
第一节 邓初民早期的政治学著作513
第二节 李达政治学思想的发展525
第三节 陈启修的《新政治学》(1929年)537
第四节 来逸民的《政党组织之理想与实际》(1935年)542
第五节 吕振羽的《中国政治思想史》(1937年)545
第三章 发展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550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基本概况551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论战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影响55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的翻译569
第四节 李达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贡献572
第五节 孙冶方经济学研究的成就585
第六节 王学文经济学思想的发展597
第七节 薛暮桥在经济学领域的开拓611
第八节 陈启修经济学研究的系列成果638
第九节 沈志远的《新经济学大纲》(1934年)646
第四章 发展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65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论战中发展655
第二节 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1930年)662
第三节 吕振羽的《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等著述667
第四节 何干之总结论战的学术史著述674
第五节 华岗的《中国大革命史》(1931年)684
第六节 李鼎声的《中国近代史》(1933年)692
第五章 发展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702
第一节 毛泽东的社会调查思想703
第二节 陈翰笙的社会调查工作709
第三节 冯和法的《农村社会学大纲》(1929年)714
第四节 柯柏年的《社会问题大纲》(1930年)721
第五节 李平心的《现代社会学理论大纲》(1930年)726
第六节 许德珩的《社会学讲话》(1936年)734
第七节 李剑华的《社会学史纲》(1930年)751
第八节 严景耀对犯罪学研究的贡献757
第六章 发展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771
第一节 李剑农《政治学概论》中对法律的论述772
第二节 毛泽东关于苏维埃法制的论述776
第七章 发展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781
第一节 革命文学的倡导及其内部论争782
第二节 “左联”的成立及文艺战线的论争788
第三节 瞿秋白对左翼文学的贡献804
第四节 鲁迅关于文学阶级性与大众化的主张809
第五节 冯雪峰对左翼文艺工作的领导819
第六节 周扬领导“左联”文艺工作的贡献823
第三编 初步成熟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1937—1949)831
第一章 初步成熟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831
第一节 延安新哲学会的成立及其影响831
第二节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856
第三节 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发展与成熟866
第二章 初步成熟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877
第一节 徐特立的《政党与政府》(1938年)878
第二节 邓初民的《新政治学大纲》(1940年)等著述884
第三节 陈昌浩的《政党论》(1946年)915
第四节 沈志远的《新政治学底基本问题》(1949年)919
第五节 谢觉哉关于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的研究925
第六节 刘少奇关于政党建设的理论940
第七节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963
第八节 政党问题研究的突出成绩987
第三章 初步成熟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1008
第一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初步成熟1008
第二节 王学文经济学研究的新成果1015
第三节 王亚南经济学研究的突出成就1026
第四节 钱俊瑞对农村经济的研究1066
第五节 王思华的经济学成就1078
第六节 许涤新的经济学成就1087
第七节 沈志远对经济学的新贡献1106
第八节 薛暮桥对解放区经济的研究1109
第九节 彭迪先的经济学成就1119
第十节 郭大力的《生产建设论》(1947年)1123
第十一节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学理论1130
第四章 初步成熟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1151
第一节 翦伯赞的《历史学教程》(1938年)1152
第二节 范文澜的通史与近代史著述1159
第三节 侯外庐的治史特色1170
第四节 尹达的《中国原始社会》(1943年)1176
第五节 张闻天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1937年)1179
第六节 叶蠖生的《中国苏维埃运动史稿》(1939年)1185
第七节 毛泽东在史学理论上的建树1189
第八节 吴玉章的史学贡献1200
第九节 刘少奇对党史问题的研究1208
第十节 郭沫若的《青铜时代》、《十批判书》(1945年)1224
第五章 初步成熟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230
第一节 毛泽东社会调查理论的发展1230
第二节 张闻天的社会调查思想1237
第三节 姜君辰的《社会学入门》(1941年)1241
第四节 沈志远的《新社会学底基本问题》(1949年)1249
第五节 《新民主主义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贡献1263
第六章 初步成熟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1276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宪法学思想的发展1276
第二节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法学思想1284
第三节 董必武的新民主主义法学思想1297
第四节 李达的《法理学大纲》(1947年)1303
第五节 谢觉哉的新民主主义法学思想1311
第七章 初步成熟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1316
第一节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1317
第二节 周扬对宣传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1322
第三节 胡风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思想1325
结语1330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创建的条件1330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演变历程及其规律1337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特点1340
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地位1344
主要参考文献1349
附录:马克思主义学术大事记(1919—1949)1356
后记1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