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 衡先培,黄国良,修玲玲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4769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92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518页
  • 主题词:糖尿病-并发症-血管疾病-诊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1

第一节 糖尿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1

一、高血糖与动脉粥样硬化1

二、血糖的波动性2

三、餐后高血糖3

四、糖化血红蛋白4

第二节 糖尿病多种因素致动脉粥样硬化5

一、糖基化终末产物5

二、多元醇通路7

三、PKC激活7

四、氨基己糖通路8

五、氧化应激9

六、内质网应激11

七、炎症反应机制11

八、脂质代谢异常13

九、血管内皮功能紊乱13

十、线粒体功能异常14

十一、小结14

第三节 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15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5

二、外周动脉疾病(PAD)17

三、脑血管疾病20

四、小结22

第2章 糖尿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病因病机26

第一节 糖尿病的病因与病机26

一、长幼相授,本在肾虚26

二、父母失养,病及其后26

三、体质不强,易发消渴27

四、生活失节,促发消渴28

五、后天因素独立致消渴29

第二节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因与病机30

一、中医经典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描述30

二、五脏受邪,脉眚搏坚31

三、饮食失宜,伤及血脉32

四、阳热失常,其眚脉痹32

五、情志失节,损伤脉道33

六、缺乏运动,助生搏坚34

七、放纵愉欲,邪随欲入34

八、禀赋缺陷35

第三节 糖尿病与大血管病变的病机联系35

一、消渴导致脉搏坚病35

二、嗜食肥甘致病分两种情况35

三、先天禀赋缺陷的双重作用36

四、消渴与脉搏坚病病机的互相转化36

第四节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机转归36

一、他病终结36

二、消渴本病终结37

三、阶段性转归37

四、后期转归及对策38

第3章 与高糖共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40

第一节 血脂40

一、脂质组成40

二、血脂异常的致病机制40

三、血脂干预研究41

第二节 血压43

一、高血压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43

二、高血压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44

三、降低血压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45

第三节 肥胖46

一、肥胖、脂肪功能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47

二、肥胖、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粥样硬化49

第四节 年龄因素49

一、线粒体功能减退50

二、内皮功能紊乱50

三、内皮细胞老化51

四、血管壁的改变51

五、炎症细胞因子51

六、睾酮的作用52

第五节 吸烟52

一、流行病学53

二、吸烟的致病机制54

三、戒烟的获益55

第六节 联系高糖毒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因子56

一、参与炎症反应的信号转导56

二、参与炎症反应的促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以及细胞黏附分子57

三、内皮功能障碍及凝血失衡62

四、小结63

第七节 其他因素63

一、饮食结构63

二、健康的生活方式64

三、遗传易感性65

四、性别67

五、感染因素68

第4章 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贡献78

第一节 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与氧化应激78

一、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78

二、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伴随活性氧产生增加80

三、蛋白质非酶糖基化伴随蛋白质过氧化和脂质过氧化80

四、AGEs与氧化应激信号通路83

第二节 非酶蛋白的糖基化作用与动脉血管损伤83

一、血管的解剖结构与功能83

二、糖基化对血管内皮的损伤84

三、糖基化对血管壁的损伤85

第三节 长寿蛋白糖基化对动脉硬化的贡献85

一、糖基化对细胞外基质的作用86

二、糖基化对弹性蛋白的影响87

三、糖基化加速晶体蛋白老化87

第四节 动脉硬化病变中蛋白质糖基化的综合作用88

第5章 内皮功能紊乱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90

第一节 糖尿病致内皮功能紊乱的机制90

一、内皮细胞与内皮功能90

二、糖尿病致内皮功能紊乱的机制90

第二节 内皮功能紊乱致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机制92

一、内皮功能紊乱与高血压92

二、内皮功能紊乱与冠心病92

三、内皮功能紊乱与脑血管病变93

四、内皮功能紊乱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93

第三节 内皮功能紊乱启动糖尿病动脉硬化进程93

一、血管舒缩功能的调节障碍93

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及调节凝血功能障碍94

三、黏附因子及炎症反应的作用94

第四节 内皮祖细胞缺陷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贡献95

一、内皮祖细胞概述95

二、糖尿病时内皮祖细胞功能失调96

三、糖尿病时内皮祖细胞功能失调的机制96

四、内皮祖细胞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97

五、内皮祖细胞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应用98

六、小结98

第五节 中医药干预对内皮细胞的影响98

一、中医药对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98

二、中医药对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99

三、中医药对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防治作用100

四、小结102

第6章 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108

第一节 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108

一、胰岛素及作用108

二、胰岛素抵抗109

三、胰岛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异常110

四、骨骼肌、肝和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111

第二节 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114

一、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早期聚集包涵胰岛素抵抗114

二、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胰岛素抵抗114

三、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与胰岛素抵抗115

四、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117

五、胰岛素抵抗与内皮细胞的关系119

六、胰岛素抵抗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20

七、肥胖相关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事件124

八、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相关血管病变124

第7章 胰岛素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131

第一节 胰岛素对血管:得益与风险共存131

第二节 高胰岛素血症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132

一、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132

二、选择性胰岛素抵抗的致动脉硬化风险133

第三节 胰岛素、氧化应激与内皮功能损害133

一、“胰岛素-JNK”风险133

二、“胰岛素-MAPK”风险133

三、“胰岛素-VCAM-1”风险133

四、“肿瘤坏死因子-胰岛素”风险134

五、“胰岛素-FFA”风险134

第四节 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134

第五节 内皮祖细胞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135

第六节 外源性胰岛素治疗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135

第8章 糖尿病与血液139

第一节 糖尿病的血管壁异常139

一、血管壁细胞的结构139

二、内皮细胞的功能140

三、糖尿病微血管形态学异常141

第二节 糖尿病是血栓前状态141

一、血栓前状态141

二、糖尿病与内皮功能不全141

三、止血机制与糖尿病144

四、纤溶与糖尿病144

五、凝血与糖尿病147

六、血小板与糖尿病148

七、糖尿病与血栓性危险因素150

第三节 糖尿病与红细胞150

一、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50

二、全血黏度151

三、红细胞聚集151

四、糖尿病与贫血152

第四节 糖尿病与白细胞153

第9章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的关系157

第一节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发病学上的共性与个性157

一、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微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特点不同157

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时机不同157

三、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有相同的危险因素157

四、发病机制方面158

第二节 微血管病变对大血管病变的影响159

第三节 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靶器官选择性及其特点159

一、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选择性159

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选择性160

第四节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干预治疗的共性与个性161

第10章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治疗原则164

第一节 中医治疗原则164

一、急则治标,稳定病情164

二、缓则治本,审证求因166

三、病之有形,治痰消瘀169

四、重视脾土,治痰澄源171

五、老衰久病,勿忘扶正173

六、结合药理,病证相参175

第二节 西医治疗原则178

一、综合治疗是前提178

二、环境因素181

第11章 降糖药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184

第一节 二甲双胍184

一、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及机制184

二、二甲双胍对血脂的调节作用184

三、二甲双胍的改善血压作用185

四、二甲双胍在降糖的同时可降低体重185

五、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185

六、二甲双胍的抗炎作用186

七、二甲双胍具有确切的抗氧化作用186

八、其他186

第二节 磺脲类187

一、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机制187

二、增加心血管病变的证据187

三、对大血管的保护作用188

四、积极的血糖控制作用188

五、对血脂的调节188

六、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血管功能188

七、抗氧化应激作用189

八、对PPARγ的激活作用189

第三节 糖苷酶抑制剂189

一、餐后高血糖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影响190

二、α-糖苷酶抑制剂影响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循证医学证据190

三、α-糖苷酶抑制剂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作用及其机制191

四、α-糖苷酶抑制剂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其他研究及不同观点193

第四节 非磺脲类促泌剂193

一、在改善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193

二、改善胰岛素抵抗194

三、降低餐后高血糖195

第五节 噻唑烷二酮类195

一、在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196

二、其他作用197

第六节 肠道激素类似物198

一、肠促胰岛素与糖尿病198

二、GLP-1199

三、GLP-1类似物201

四、DDP-Ⅳ抑制剂201

五、GLP-1融合蛋白202

六、GLP-1 / IgGFc融合蛋白202

七、GLP-1在2型糖尿病中的治疗潜力202

第七节 胰岛素及类似物202

一、胰岛素与动脉粥样硬化203

二、抗炎作用203

三、改善血管内皮损伤204

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204

五、心脏保护作用204

六、调节脂肪代谢204

第八节 从循证医学看胰岛素治疗理念的变化趋势205

一、循证医学证据205

二、关于胰岛素存在的问题及争议208

三、部分著名糖尿病专家的看法209

四、合理使用胰岛素的思考209

第12章 强化降糖与大血管风险215

第一节 糖尿病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215

一、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215

二、缺血性心脏病215

三、脑血管疾病216

四、周围血管病216

五、高血糖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害216

第二节 强化控糖与大血管事件风险217

一、强化降糖的里程碑研究确立了糖尿病降糖治疗的必要217

二、合理的血糖控制能降低糖尿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218

三、控制餐后高血糖改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预后219

四、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强化治疗的利与弊220

五、强化治疗的低血糖风险222

六、尽早合理控制血糖可改善预后和死亡率223

第三节 个体化相对强化控糖策略225

一、早期强化降糖,长期心血管获益225

二、个体化控糖,安全达标225

三、多因素干预,全面达标226

第四节 糖尿病血糖波动的原因与危害226

一、血糖波动的原因226

二、血糖波动的机制227

三、血糖波动的检测和评估227

四、血糖波动的危害228

五、血糖波动的干预措施229

第五节 高糖无害化:突破强化降糖干预糖尿病心血管风险的悖论229

一、高血糖与心血管风险229

二、强化降糖具有显著的局限性230

三、强化降糖干预心血管风险的悖论232

四、中医药干预糖尿病多靶点作用寓防于治233

五、高糖无害化:突破强化降糖干预糖尿病心血管风险的悖论234

第13章 安全使用降糖药239

第一节 口服降糖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239

一、双胍类降糖药239

二、α-糖苷酶抑制剂240

三、噻唑烷二酮类药物241

四、格列奈类药物242

五、磺脲类药物244

第二节 与降糖药合用可导致血糖波动的非降糖药245

一、与降糖药合用可对抗降糖药疗效而升高血糖的药物245

二、与降糖药合用可增强降糖作用甚至引发低血糖的药物246

第三节 与降糖药在吸收环节相互作用的药物249

一、吸收环节的药物相互作用249

二、在吸收环节与阿卡波糖相互作用的药物249

三、在吸收环节上与二甲双胍相互作用的药物250

第四节以CYP450为主要作用靶点的药物相互影响251

一、关于CYP及其同工酶251

二、通过CYP3A4发生相互作用的降糖药253

三、通过CYP2C9发生相互作用的降糖药254

第五节 饮酒对糖尿病治疗的影响255

一、饮酒对药物生物转化的影响255

二、通过CYP2E1介导的相互作用256

三、导致“戒酒硫样”反应256

四、肝毒性257

五、其他影响258

第六节 安全使用胰岛素259

一、胰岛素的一般特征与安全性259

二、使用胰岛素的不良反应260

三、与胰岛素贮存、注射相关的因素261

四、影响胰岛素用量变化的一些临床状况261

五、与胰岛素相互作用或影响胰岛素降糖效果的药物262

六、胰岛素降解262

七、使用胰岛素的长期安全风险263

第14章 降糖中药268

第一节 中药降糖机制268

一、单味中药降糖药理268

二、中药复方降糖机制269

三、降糖相关活性成分270

第二节 常用降糖中药271

一、益气类271

二、补阴类271

三、清热类273

四、其他类274

第三节 降糖中药的血管保护效应275

一、活血化瘀类275

二、清热解毒类275

三、益气类276

四、益阴生津类276

五、其他类276

第15章 能使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得益的常用药281

第一节 概述281

一、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281

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理生理基础281

三、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281

四、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防治282

五、能使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得益的西药283

第二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的降压外得益283

一、ACEI的药理作用283

二、ACEI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依据283

三、ACEI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284

四、抑制炎症反应284

五、减弱氧化应激水平284

六、阻断AGEs的作用285

七、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285

八、ACEI改善血液高凝状态285

九、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285

第三节 他汀类药物的降脂外得益286

一、改善动脉内皮功能286

二、稳定斑块287

三、减少炎症反应288

四、抗氧化作用288

五、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288

第四节 阿司匹林的利与弊289

一、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289

二、阿司匹林对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益处289

三、使用阿司匹林伴发的风险290

四、阿司匹林抵抗291

五、合理使用阿司匹林291

第五节β受体阻滞药的是与非292

一、β受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292

二、β受体阻滞药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292

三、β受体阻滞药的作用存在的争议293

四、权衡利弊,合理用药295

第六节 钙拮抗药的真实价值295

一、钙通道阻滞药对动脉粥样硬化(AS)影响的循证医学研究295

二、钙拮抗药的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药理作用297

三、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298

第七节 合理使用硝酸酯类药物299

一、硝酸酯类药物的扩血管机制299

二、硝酸酯类药物的药理作用300

三、硝酸酯类药物的应用300

四、硝酸酯类剂型分类及特点301

五、用药注意事项301

六、硝酸酯类药物的耐药性302

第八节 抗氧化维生素的价值302

一、维生素E303

二、维生素C304

三、β-胡萝卜素305

第九节 其他(微量元素、抗凝药、血管扩张药)等305

一、微量元素的价值306

二、抗凝药物307

三、血管扩张药308

四、抗血小板药308

五、一些中药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得益309

第16章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机制313

第一节 血管调节作用313

一、单味中药或中药单体及中药提取物的研究313

二、中医药复方的研究314

三、中医药对血管调节物质的影响315

第二节 血流动力学得益315

一、单味中药或中药单体及中药提取物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316

二、中医药复方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316

第三节 阻抑高糖毒性317

一、单味中药或中药单体及中药提取物对高糖毒性的研究317

二、中药复方对高糖毒性的研究318

三、中医药降糖(糖毒性)的前沿研究318

第四节 针对“共同土壤”及炎症319

一、中医药在“共同土壤”方面的理论探讨319

二、单味中药或中药单体及中药提取物的研究319

三、中药复方对“共同土壤”及炎症的影响的研究320

第五节 调节细胞因子321

一、单味中药或中药单体及中药提取物的研究321

二、中医药复方的研究322

第六节 其他作用323

一、降脂作用323

二、抗氧化作用325

三、抗凝作用325

四、其他325

第七节 多靶点作用,集腋成裘326

一、多种药物/复方的多靶点作用326

二、单个药物/成分的多靶点作用327

第17章 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常用中药及机制334

第一节 具有保护糖尿病大血管作用的中药334

一、活血化瘀类334

二、清热解毒类334

三、逐痰软坚类335

四、其他类335

第二节 中药防治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血液学机制337

一、中医药对糖尿病患者红细胞的影响337

二、中医药对糖尿病患者白细胞的影响338

三、中医药对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的影响341

四、中医药对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343

五、中医药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344

第18章 降脂调脂352

第一节 治疗目标352

第二节 非药物治疗352

一、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教育353

二、适当调节饮食353

三、加强运动锻炼353

四、戒烟限酒353

五、饮茶与咖啡353

第三节 西药降脂353

一、应以LDC-C作为首要治疗目标353

二、以高甘油三酯作为治疗目标354

三、以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作为治疗目标354

四、降脂药物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355

第四节 辨证论治355

一、脾失健运,痰湿阻滞355

二、肝脾不调,气滞血瘀356

三、胃强脾弱,浊毒内蕴356

四、脾肾阳虚,浊瘀互结356

第五节 降脂中药与食疗356

一、降脂中药356

二、食疗357

第19章 降压359

第一节 治疗目标359

第二节 非药物治疗359

第三节 西药降压360

第四节 辨证论治361

第五节 降压中药与食疗362

一、降压中药362

二、食疗362

第20章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饮食疗法364

第一节 糖尿病饮食治疗的价值及原则364

一、糖尿病饮食治疗的作用364

二、饮食治疗的原则364

第二节 有益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植物性食物368

一、水果类368

二、种子种仁类369

三、蔬菜类370

第三节 常用动物性食物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影响371

一、哺乳动物类371

二、家禽飞禽类372

三、水产类372

四、海产类373

第四节 健康食疗谱精选373

一、适用于一般糖尿病患者的食谱374

二、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脂、高血压患者的食谱375

三、适用于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食谱377

四、适用于糖尿病合并胃肠病变患者的食谱378

五、其他379

第21章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运动治疗381

第一节 运动治疗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得益381

一、运动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381

二、运动有利于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381

三、运动改善脂代谢紊乱381

四、运动改善血管功能382

五、运动降低血压382

六、运动降低血尿酸382

七、运动调节体重383

八、运动改善糖耐量异常383

九、运动预防糖尿病383

第二节 运动治疗的方法383

一、制定运动处方383

二、选择运动类型384

三、运动时间384

四、运动频率384

五、运动强度385

六、糖尿病合并特定的大血管并发症的运动处方385

第三节 运动治疗的注意事项386

一、运动治疗的适应证386

二、运动治疗的禁忌证386

三、遵循原则386

四、运动中的注意事项387

第22章 糖尿病与脑动脉硬化388

第一节 病因病理388

一、发病机制探索388

二、糖尿病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388

三、动脉硬化的分型和分期389

四、影响动脉硬化斑块的因素390

第二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391

一、临床特点391

二、辅助检查391

三、诊断392

四、鉴别诊断392

第三节 西医治疗393

一、治疗糖尿病393

二、降低血脂393

三、治疗高血压393

四、抗血小板治疗394

五、改善脑功能394

第四节 辨证论治394

一、肾精不足,髓海空虚394

二、中气不足,气血虚弱395

三、阴阳失调,肝阳上亢395

四、脾肺气虚,痰浊中阻395

五、瘀血内停,脉络阻滞395

第五节 食疗与保养395

第23章 糖尿病与脑卒中397

第一节 病因病理397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398

一、诊断398

二、鉴别诊断401

第三节 西医治疗402

一、一般治疗402

二、溶检治疗403

三、抗凝治疗404

四、抗血小板凝集治疗405

五、脑保护药和脑代谢激活药治疗405

六、血液释释或降黏疗法406

七、降颅压治疗406

八、介入治疗406

九、恢复期治疗406

第四节 辨证论治406

一、中药辨证治疗406

二、针灸治疗407

第五节 食疗和保养408

第24章 糖尿病与慢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10

第一节 病因病理411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413

一、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临床特点414

二、诊断要点414

三、鉴别诊断414

第三节 西医治疗415

一、一般治疗415

二、糖尿病本身的治疗和纠正相关的危险因素415

三、心绞痛的治疗416

四、心肌梗死的治疗416

五、心律失常的治疗419

六、心力衰竭的治疗419

第四节 辨证论治419

一、病机与辨证419

二、中成药辨证治疗419

三、分型辨证论治421

第五节 食疗与保养421

一、辨证食疗421

二、预防与保养422

第25章 糖尿病与急性冠脉综合征425

第一节 病因病理425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427

一、ACS的分型诊断进展427

二、危险性的评估428

三、诊断依据430

四、糖尿病心肌梗死431

第三节 西医治疗432

一、ACS的治疗策略432

二、ACS的治疗433

三、出院后的治疗435

第四节 辨证论治436

一、痰湿痹阻胸436

二、痰热痹阻胸阳436

三、气滞血瘀436

四、气虚痰阻伴气滞血瘀436

五、气阴两虚伴气滞血瘀436

六、阴阳俱虚,血瘀饮停436

第五节 食疗与保养437

一、加强一级预防437

二、生活方式干预437

三、心境调适438

第26章 糖尿病与慢性心功能不全439

第一节 病因病理439

一、概念439

二、病因439

三、病理440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440

一、临床表现440

二、诊断442

三、鉴别诊断442

第三节 西医治疗443

一、一般治疗443

二、糖尿病本身的治疗和纠正相关危险因素443

三、心力衰竭的治疗445

四、预后446

第四节 辨证论治446

一、辨证特点446

二、病因病机446

三、消渴病的治疗原则446

四、消渴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的辨证治疗446

第五节 食疗与保养447

第27章 糖尿病与周围动脉硬化性闭塞449

第一节 病因病理449

一、周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病因449

二、病理450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450

一、临床表现450

二、辅助检查451

三、病史和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452

四、诊断标准与临床分期453

五、鉴别诊断453

第三节 西医治疗454

一、一般疗法454

二、药物治疗454

三、手术治疗455

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原则455

第四节 辨证论治456

一、急性期456

二、慢性稳定期456

第五节 食疗与保养457

一、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要遵循的原则457

二、部分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食疗方457

第28章 糖尿病患者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治疗459

第一节 治疗原则与治疗目的460

第二节 西药治疗462

一、抗血小板治疗462

二、抗凝治疗463

三、原发的基础性疾病的治疗464

第三节 辨证论治464

一、血瘀气滞型465

二、气阴两虚兼气滞血瘀465

三、阳气亏损、痰瘀互结465

第四节 中成药治疗465

第五节 日常保养466

第29章 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大血管事件后的治疗468

第一节 治疗原则与治疗目的468

第二节 西药治疗469

一、阿司匹林治疗469

二、治疗高血压469

三、治疗血脂异常469

四、控制糖尿病470

五、活性氧清除剂471

六、动脉溶栓472

七、干细胞移植治疗472

八、教育472

第三节 辨证论治472

一、气虚血瘀472

二、气滞血瘀472

三、脾肾阳虚血瘀472

四、肝肾阴虚血瘀472

五、痰瘀互结473

第四节 中成药治疗473

第五节 日常保养473

第30章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的教育475

第一节 正常胰岛素的分泌和调节及糖尿病患者的特征475

第二节 糖尿病前期(血糖稳态受损)直到糖尿病的进展477

第三节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概念479

第四节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诊断481

第五节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三级预防485

一、糖尿病的一级预防485

二、糖尿病的二级预防486

三、糖尿病的三级预防487

第六节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后的管理和康复教育488

一、参加糖尿病管理的相关人员488

二、糖尿病管理和教育的组织488

三、糖尿病管理和教育的内容489

四、糖尿病管理内容完成情况的检查和重点的确定491

五、糖尿病患者群组管理经验491

六、对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医患双方应该具备的态度4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