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萨拉乌苏河晚第四纪地质与古人类综合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萨拉乌苏河晚第四纪地质与古人类综合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4556858.jpg)
- 李保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39953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483页
- 主题词:晚第四纪-第四纪地质-文化遗址-研究-内蒙古;古人类学-文化遗址-研究-内蒙古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萨拉乌苏河晚第四纪地质与古人类综合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科学研究回顾与评论1
第一节 奠基研究时期(1892~1928)4
1.俄国学者的工作(1892~1894)4
2.法国学者的工作(1922~1928)5
第二节 调整扩充研究时期(1929~1955)13
1.以法国学者为主的研究工作(1929~1941)13
2.中国学者的工作(1937~1955)14
第三节 突破研究时期(1956~1978)15
1.汪宇平的考察与成果(1956~1963)15
2.刘东生和裴文中等人的考察研究(1955~1978)17
3.裴文中等人的考察研究(1963~1978)19
4.贾兰坡等人的考察研究(1972)23
第四节 深入研究时期(1978~2017)23
1.毛乌素沙漠第四纪考察研究(1978~1979)24
2.多学科综合考察研究(1980~1987)25
3.年代地层和气候地层再研究(1988~2002)37
4.综合补充考察和总结阶段(2003~2017)44
第五节 本书的撰写和认识56
1.本书的撰写56
2.几点认识58
附录1 刘东生院士在2006年“鄂尔多斯萨拉乌苏遗址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67
附录2 高星研究员在2006年“鄂尔多斯萨拉乌苏遗址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总结69
第二章 第四纪地层及其沉积相特征73
第一节 前第四纪地层分布和特征75
第二节 第四纪地层及其分布和沉积相的一般特征75
1.中更新统离石组(Q2)76
2.上更新统下部萨拉乌苏组(Q?)77
3.上更新统上部城川组(Q?)与马兰黄土(Q?)88
4.全新统中下部大沟湾组(Q?)和上部滴哨沟湾组(Q?)92
5.新近时代的河流阶地沉积94
第三节 马兰黄土、城川组与萨拉乌苏组的关系95
第四节 上更新统—全新统中的冰缘现象99
第五节 关于本区上更新统风成沙丘砂的若干证据102
1.沉积构造特征102
2.沉积结构特征104
3.地球化学特征108
第六节 结论109
第三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115
第一节 岩石地层117
第二节 生物地层125
第三节 年代地层(兼论河套人及其遗址的地质时代)128
第四节 气候地层——主化学元素指示的环境演化与古生物记录的实证136
1.上更新统—全新统SiO2、Al2O3和Al2O3/SiO2的分布138
2.主化学元素氧化物指示的环境演化与古生物记录的实证141
第五节 结论147
第四章 脊椎动物化石157
第一节 脊椎动物化石的分布层位、时代及动物群划分158
1.萨拉乌苏河地区的地层概况158
2.脊椎动物化石的分布与层位159
3.脊椎动物化石群的划分及分类命名163
第二节 近年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记述166
1.哺乳动物化石167
2.鸟类化石183
第三节 脊椎动物群的时代及与相关动物群对比184
1.动物群主要属种的地质时代讨论184
2.萨拉乌苏动物群的时代特征及相关对比186
3.城川动物群的时代特征及相关对比191
第四节 动物群反映的古环境特征194
1.脊椎动物化石气候类型的划分195
2.萨拉乌苏动物群揭示的古环境特征197
3.城川动物群揭示的古环境特征198
第五节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199
1.脊椎动物化石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199
2.脊椎动物化石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199
第五章 古人类化石205
第一节 人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时代207
第二节 人类化石的形态与对比208
1.额骨209
2.顶骨211
3.枕骨212
4.下颌骨214
5.椎骨217
6.肩胛骨217
7.肱骨218
8.股骨220
9.胫骨223
10.腓骨225
第三节 讨论与结论225
附录1 萨拉乌苏河的人类椎骨遗骸232
附录2 萨拉乌苏河来自全新统的人类化石236
附录3 萨拉乌苏河地区采集的PA.62股骨的年代测定237
第六章 旧石器文化239
第一节 旧石器遗址241
1.遗址的地层及其年代和埋藏状况241
2.石制品245
3.骨角制品260
4.用火遗迹261
第二节 鄂尔多斯化石智人的生态环境与行为261
1.生态环境261
2.鄂尔多斯化石智人的行为263
第三节 讨论267
1.旧石器遗址的层位与年代测定267
2.萨拉乌苏工业在旧石器文化序列中的位置271
3.萨拉乌苏旧石器与欧亚大陆温带地区同期文化的对比272
4.晚更新世环境变化与欧亚大陆温带地区的人类迁徙275
5.萨拉乌苏遗址考古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276
第七章 气候与环境变化281
第一节 地层与沉积相283
第二节 剖面粒度特征记录的气候环境变化与孢粉结果的佐证284
1.粒级和粒度参数在剖面上的总体分布284
2.不同时代地层的粒级和粒度参数的分布285
3.粒度指示的气候环境变化与孢粉结果的佐证290
第三节 剖面磁化率和常量化学元素记录的气候环境变化293
1.磁化率293
2.常量化学元素294
3.区域气候环境变化295
4.与全球变化的对比296
第四节 结论300
第八章 新构造运动305
第一节 前人的研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305
1.前人研究305
2.存在的主要问题310
第二节 新构造运动类型和第四纪以前的地质构造背景310
第三节 第四纪时期新构造运动阶段与区域表现313
1.SNT5——清水稳定阶段(2.60~0.22 Ma BP)313
2.SNT4——车辘隆升阶段(0.22~0.15 Ma BP)313
3.SNT3——萨拉乌苏差异性升降阶段(150~81 ka BP)316
4.SNT2——金盆湾隆升阶段(81~77 ka BP)316
5.SNT1——新桥南北升降阶段(77~1.6 ka BP)317
6.SNT0——新近强烈隆升阶段(1.6~0 ka BP)318
第四节 结论323
第九章 自然环境演化327
第一节 中更新世末期(220~135 ka BP)327
1.第一阶段(220~190 ka BP)327
2.第二阶段(190~135 ka BP)328
第二节 晚更新世早期(135~75 ka BP)328
第三节 晚更新世晚期(75~11.6 ka BP)332
1.末次冰期早期(75~59 ka BP)和晚期(23~11.6 ka BP)332
2.末次间冰阶(59~23 ka BP)334
第四节 全新世(11.6~0 ka BP)335
1.全新世早中期(11.6~4.0 ka BP)335
2.全新世晚期(4.0~0 ka BP)336
3.短时间尺度的全新世气候事件337
第五节 萨拉乌苏河的形成时代和环境339
1.萨拉乌苏古河时期(220~1.6 ka BP)340
2.现代萨拉乌苏河开始发育的时代和成因343
3.距今1.6 ka以来萨拉乌苏河的蚀积活动过程345
第六节 结论347
后记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