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夏溯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江夏溯源](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0373413.jpg)
- 祁金刚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出版社
- ISBN:978754304090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27页
- 文件大小:169MB
- 文件页数:447页
- 主题词:区(城市)-文化史-武汉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江夏溯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程涛平1
上篇 溯源探踪3
第一章 史前遗存与文化3
一、与山顶洞人同期的人类化石和动物化石3
二、原始文化的发现与分布6
三、鄂东南文化边缘区域10
第二章 商周时期的遗存与文化14
一、夏文化遗存及大禹传说14
二、商、西周文化遗存的发现与分布16
三、东周文化分布及其基本特征20
四、钟鸣鼎食——江夏出土的商周青铜礼器24
五、依井而居——江夏发现的春秋水井28
六、金戈铁马——江夏发现的战国兵器30
第三章 两汉时期的文化遗存及其特征35
一、两汉时期的文化与特征35
二、东汉五谷城40
第四章 涂口与江夏郡、沙羡县的设置46
一、涂水与涂口46
二、江夏郡地望的地理变迁49
三、涂口初设沙羡县53
四、江夏太守黄祖拒吴55
五、孙奂封侯守江夏58
六、孙权三筑沙羡城59
七、孙奂与流芳东吴古墓60
第五章 江夏黄姓文化根源62
一、黄姓的历史演变与迁徙62
二、黄国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65
三、楚灭黄及黄氏以国为姓67
四、黄歇与黄姓族人的崛起69
五、黄香祖孙与黄姓族的振兴71
六、黄庭坚与黄姓氏族堂号75
第六章六朝时期的文化遗存和特色77
一、江夏成为三国时期的军事焦点77
二、古鄂州发现的三国墓葬79
三、古武昌发现的三国墓葬81
四、江夏发现的三国墓葬84
五、江夏发现的东晋南朝墓葬87
六、从出土文物看佛教、道教的传播90
七、出土文物的地方特色92
八、六朝时期相关的城堡94
第七章 两晋时期涂口的历史地位98
一、石勒之乱汝南侨置98
二、汝南郡城地理考略100
三、琅邪王出兵涂口101
四、经济南移,手工业兴盛103
第八章 赤壁鏖兵风云际会106
一、赤壁之争古今论106
二、周郎赤壁在江夏111
三、赤壁遗址与传说116
第九章 隋唐时期的文化遗存与特色120
一、隋代墓葬的发现与分布120
二、唐代墓葬的发现与分布123
三、隋唐时期文化特色126
四、隋唐时期的佛教遗迹129
五、武昌、鄂州的更迭130
第十章 江夏李氏的文化脉络133
一、江夏李氏的迁徙与定居133
二、江夏李氏人物谱系135
三、江夏李氏的文化面貌140
第十一章 两宋时期的文化及其特色144
一、两宋时期江夏的区域地位144
二、两宋时期发现的墓葬146
三、两宋时期墓葬用瓷的特色148
四、宁静之港150
五、唐宋时期的黄金口岸151
六、宁港出土的宋代窖藏银器153
七、灵泉古市155
第十二章 江夏湖泗古代瓷窑158
一、湖泗窑址分布的范围及定名158
二、梁子湖青白瓷窑址群159
三、斧头湖青瓷窑址群166
四、湖泗窑瓷器产品的外销169
五、湖泗窑发现的重要意义171
六、江夏制瓷业兴衰因由172
第十三章 明武昌城与楚王府178
一、武昌城178
二、楚藩之由来180
三、明代楚王府182
四、湖北明代藩王184
五、明代一般墓葬193
第十四章 龙泉山楚藩陵寝199
一、龙泉山与楚王陵园199
二、明代藩王埋葬礼制202
三、明代前期楚藩王茔园规模及特点204
四、明代中后期楚藩王茔园规模及特点207
五、明代楚昭王朱桢墓209
六、三龟九寝与藩王葬制212
第十五章 明代楚府郡王墓215
一、明代楚府郡王的分封215
二、明代楚府郡王陵墓特点218
三、明代楚府镇国、奉国将军墓特点221
第十六章 龙泉山名臣雅士228
一、名臣孝子228
(一)汉舞阳侯樊哙228
(二)一代名将陶侃229
(三)北宋大臣冯京230
(四)明代尚书张添祐231
(五)元末隐相沈如筠231
(六)孝传天下的孟宗231
二、龙泉八大家232
第十七章 龙泉山景观及建筑遗迹237
一、二龙戏珠灵泉山237
二、龙泉山亭台楼阁240
三、前贤所题前六景242
四、后贤所附后六景244
五、龙泉山八景245
第十八章 明清江夏文化名人及其遗存247
一、江夏明代“四贤士”247
二、吴伟与明代“江夏画派”252
三、京剧大师谭鑫培260
四、熊廷弼与江夏水利266
五、金口槐山矶驳岸与古代航运268
六、“江西填湖广”与江夏移民269
七、明代官置砖窑272
中编 揽胜搜遗281
第一章 山水风物281
一、名山281
(一)龙泉山281
(二)槐山282
(三)八分山284
(四)天子山与皇陵嘴285
(五)马鞍山286
(六)铁板洲288
(七)法泗洲289
二、秀水289
(一)梁子湖289
(二)斧头湖291
(三)汤逊湖291
(四)鲁湖292
(五)牛山湖292
(六)青菱湖293
(七)金水河293
(八)宁港294
三、园囿296
(一)青龙山国家森林公园296
(二)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297
(三)中山舰旅游园区298
四、景观301
(一)金口三台八景九庙一庵301
(二)龙泉十二景303
五、寺庙306
(一)灵泉寺306
(二)慈云寺307
(三)湖东寺308
(四)张王庙309
六、古树310
(一)槐山千年古银杏310
(二)龙泉婆婆树311
(三)舒安古樟树312
(四)安山古罗汉松312
(五)槐山皂荚树313
(六)贺岭枫香树313
(七)徐河国槐树313
(八)锦绣国槐树314
第二章 胜迹遗存315
一、古遗址315
二、古墓葬323
三、古建筑330
(一)金口槐山矶石驳岸330
(二)海口杨泗矶砖石驳岸331
(三)白云洞石窟及摩崖石刻332
(四)江夏明清古民居335
四、古桥梁340
(一)江夏南桥341
(二)昭园金水桥342
(三)流芳李家桥343
(四)宁港灵港桥344
(五)龙泉大观桥345
(六)宁港三眼桥345
(七)土地堂三孔平梁桥346
(八)金口五枫桥347
(九)郑店古枫树桥348
(十)土地堂高家桥349
(十一)湖泗浮山桥349
(十二)龙泉张家桥350
(十三)土地堂老街桥351
(十四)五里界梅家桥351
(十五)贺站贺胜桥352
(十六)金口金水闸353
下编 说文谈物359
第一章 陶瓷器359
一、屈家岭文化彩陶壶359
二、东吴禽畜圈舍361
三、东吴青瓷牛与车362
四、东吴青瓷院落363
五、东吴青瓷碓房与柞臼俑364
六、东吴青瓷杂耍俑365
七、东晋青瓷鸡首壶366
八、南朝六足青瓷砚367
九、南朝青瓷蟾蜍供台368
十、南朝青瓷莲花尊370
十一、唐长沙窑酱釉罐371
十二、宋四灵塔式罐372
十三、宋青白瓷执壶374
十四、宋湖泗窑弈棋瓷枕375
十五、宋湖泗窑青白釉瓜棱执壶376
十六、宋景德镇窑青白瓷执壶377
十七、元龙泉窑狮钮大罐378
十八、明永乐白釉瓷盖罐379
十九、明蓝釉鸡心扁腹执壶381
二十、明青花云龙纹碗与盘382
二十一、明青花弈棋簋式炉384
二十二、明青花龙凤纹盖罐385
二十三、明青花蒜头瓶387
二十四、明青花鸳鸯戏莲盖罐388
二十五、明青花云龙纹高足碗389
二十六、明永乐翠青釉碗390
二十七、明天顺青花云龙纹碗391
第二章 铜铁器393
一、商夔龙涡纹青铜鼎393
二、周青铜甬钟394
三、战国青铜矛与戈395
四、战国青铜剑397
五、汉尚方四神规矩镜398
六、东汉青铜官印400
七、东汉龙虎对峙镜401
八、唐真子飞霜铜镜402
九、唐雀绕花枝镜403
十、唐代青铜鐎斗404
十一、明铜“五供”405
十二、明青铜龙凤纹镜406
第三章 金银器409
一、宋童子攀枝鎏金银盘409
二、宋缠枝牡丹鎏金银盘410
三、宋八吉祥鎏金银盘412
四、宋双龙纹鎏金银盘413
五、明金镶木宝腰带414
六、明镂雕凤纹金香囊416
七、清木如意417
第四章 玉石器419
一、新石器时代穿孔石刀与石铲419
二、明蟠螭纹玉璧420
主要参考文献422
跋&刘庆平423
后记425